本帖最后由 萧乡小卒 于 2021-12-28 14:18 编辑
前段时间试听了Burson soloist 3x这款全能型的耳放,有着不错的印象,在万元内的石机耳放来说,性价比很高。没想到很快官方又出了一款旗舰版纯耳放,价格差不多涨了一倍,达到了1.5w这个价位。由于国内总代Endgame有着非常友好的试听服务,就申请试听了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试听,搭配了手里各种类型的耳机,对这款耳放算是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主要说说新的旗舰版耳放3X GT相比之前的3X的改变之处,以及主要提升的地方,供感兴趣的烧友参考。
外观造型还是延续了3X的设计,作为旗舰型号体积比3X大了不少,但相比headtrip这个大家伙来说还是要小巧些。
主面板的屏幕扩大了(在垂直放置时可以把屏幕显示调成竖向显示,更加人性化),在屏幕下也多了一排按键,相比3X有了更多的可设置选项。耳机接口有6.35和xlr四芯平衡,3.5并不是接耳机用的,而是接话筒的话放接口,思路比较奇特。
3X GT在输出设置里可以选择耳放或前级,还有个耳机加低音炮同时驱动的功能,据说是开放式耳机如果觉得低频不足,同时开启低音炮进行补充,不得不说老外的脑洞着实有些大了,手里没有独立低音炮也就没法测试了
控制调整里,除了和3X一样的三档增益调整外,新增了个crossfeed功能比较有意思。可以改变耳机纵向和横向声场的比例,说的直白点比如原声场是个正圆形,通过这个选项可以在X轴和Y轴方向拉伸圆形的形状,有低中高三档,不使用也可关闭。试了下像hd800这类横向声场比较宽大,纵向比较扁的耳机可以适当增加档位,个人觉得加到低档会比较舒服,再往上加横向压缩的会比较明显。但像t1,大乌这类耳机则不建议使用这个功能。
还有个调节左右声道音量大小的选项,类似stax耳放独立调整左右音量,但调节后并没听出变化,猜测可能是给话放接口用的。
3X GT的音量旋钮要点名批评下,手感相比3x反而不如来,毫无无阻尼感,调节音量有时没控制好,还会左右跳1-2格音量之后才稳定住,电位器对于更高端的旗舰耳放来说实属拉跨了。
背面接口相比3x增加了不少,因为体积更大了,排布了更多的接口。输入提供了两组rca和xlr平衡接口,前级输出提供了rca和xlr各一组,还有个rca标注了sub,不知是不是接低音炮的接口。
3X GT热量比3X要大不少,因此顶部做了一个镂空的金属格栅散热,还不可思议的加了个风扇来主动散热,这在hifi器材里还真是从没见过
官方配件还附赠了可立式放置的支架,对于桌面空间不大的烧友来说比较实用,站立摆放也更利于散热,立着放也可以当做耳机架使用
开盖看了下内部,可以看到用料比3X更复杂,主运放增加到了6个,板子排布还是比较紧凑的,各种元器件密密麻麻,估计因此发热量实在太大,所以在主板中心固定了一个猫头鹰风扇。
虽说这个风扇还是比较静音的,白天和晚上11点前并不会有影响。但喜欢深夜凌晨后听耳机的烧友来说,如果是开放性比较大的耳机,恰巧听音位置离耳放还比较近,在听一些小编制或独奏乐器时,还是能听到背景音有呼呼的风扇声,类似一种很微小的底噪。虽说这个影响不算特别严重,但个人觉得hifi设备里加主动散热风扇还是有争议,作为旗舰耳放完全可以机箱做大,不用做的这么紧凑,散热鳍片也可以更大,不仅解决了散热问题,大机箱也更容易开脑放不是么
旗舰型号没有标配普通电源适配器,直接就是给了价值1k多的升级电源。
![]()
功能和外观上的改变说了这么多,下面正式说说声音上的变化,音源用了天龙的老cd机接dave解码。
耳机试了手里几乎各种类型的耳机,低阻高敏的歌德hemp,和声力波塞冬,铁三角l5k,高阻的hd800,t1 ,zmf vc,低敏动圈kk,平板t+a 大p,1266tc。
相比3x提升最明显的就是声音的松弛感和透明度,开声就一耳朵非常干净,空气感更好。之前3x虽然声音也挺干净饱满,但宽松感还有欠缺,GT拉开了高端耳放和中端耳放的级别差。
另外控制力也提升明显,官方也取消了3x的直通模式,估计是认为普通模式下就足以表现出很好的控制力了。
尤其是低增益对低阻耳机的控制力,细腻度和动态兼具,之前的3x最低增益基本只推退塞子,动态明显不足,一般低阻耳机还是用中档增益的低音量来驱动。3x gt的低增益驱动歌德,波塞冬,l5k都很不错,相比我手里的rnhp有着更好的细腻度和透明度,细节揭示力也更好。
对于高阻耳机,3x gt的驱动力还是足够的,中档增益即可。对比了平衡口和单端口,对于hd800这种本身中频密度不大的耳机最好用单端驱动,平衡口会削弱中频密度,显得比较薄,t1,zmf这类本身密度大的耳机则可用平衡口驱动。
低敏平板耳机3x gt相比3x提升也比较明显,之前用3x推1266低频偏多,声音也比较紧,用直通模式声音宽松了但还是有些刺激,现在用3x gt推松弛了很多,声音更有空气感,高频也更柔和,听起来舒服多了,唯一不足是中频密度相比headtrip驱动要薄一些。
t+a这个平板目前是我的主力耳机,用3x gt推动态,密度,细节揭示力都不错,因为这个耳机本身也是一款高密度,能量感很强的耳机,用3x gt平衡口驱动非常合适,驱动表现要优于1266tc。
![]()
![]()
![]()
最后感谢下endgame提供试听,对于这款定价1w5的旗舰耳放,个人觉得声音上相比3x的提升还是有不少亮点,尤其是高端耳放的松弛感和透明度更加突出了,以及对低阻高敏耳机有更好的驱动效果。但也有些设计上的不足,比如音量旋钮,比如风扇散热都还有改进空间。如果论性价比来说,个人觉得3x还是更高一些,毕竟hifi设备越高端的性价比则逐渐降低,相信大家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