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ndgame 于 2022-9-28 19:29 编辑
原作者:包雪龙;原文发表在 知乎 平台,经作者同意分享
如果近些年你对北美发烧圈子有所关注,那么你一定会记得一个诞生了无数衍生MOD版本,甚至让一些DIYer最终成立品牌的型号——丰达T50RP。更准确来说,是T50RP的MK2和MK3版本。这个系列是丰达出品的平板单元耳机,按照一般认知来说,它们的声音完全称不上有多出色,最大的缺点就是调音深V,高频和低频溢出都很严重,声音非常干,也很刺激。相对的优点就是单元素质还不错,以及价格确实非常便宜,大约是16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千元价位)。这种耳机自然会引起一部分喜欢折腾的爱好者的关注,而很快也有配件厂商专门除了改善声音的耳罩,引起了更广泛的讨论。
更换耳罩让大家发现了其中的潜力与乐趣,随后便是蓬勃发展的MOD——从耳罩到腔体,有的甚至需要加入一些额外的电子元件。在长达数年的研究当中,诞生了两家我们如今都很熟悉的耳机品牌,一个是做出了maddog的Mr.speaker,另外一个就是今天要说的ZMF。
ZMF是由ZACH & BEVIN MEHRBACH这对夫妻创立并经营的“作坊”,两个人的合作简直是完美的“刻板印象”当中的美国梦故事——两位同样来自艺术世家的音乐爱好者,共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耳机品牌。我相信你肯定能猜到品牌名字当中的ZM的意思是ZACH MEHRBACH,但是F你肯定猜不到是Films——ZMF是Zach在攻读电影导演硕士时候为了课程工作创办的公司,当时mod之后的耳机均以ZMF的名义进行售卖,后续也沿用了这个缩写。
Zach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在Zach小时候经常一边画画一边播放着音乐;而他母亲是一位舞者,音乐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2岁时Zach开始上课学习弹吉他,而小时候引他进入音乐世界的第一幅耳机是MDR-7506。Bevin的父亲是一位职业音乐家,曾与 Arlo Guthrie 一起巡演 9 年。他是百老汇音乐剧的现场演奏者,曾在多个剧院演出过。而母亲则是一支儿童乐队的领队,出过不少唱片。出生在音乐世家的Bevin,自然对这门艺术有着非同寻常的热爱。两人在东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就读通讯专业时相识,随后一同搬去了芝加哥就读研究生。
从小手工制作吉他的Zach在课余时间寻求一种能够让自己专心去做的事情来让自己解压,芝加哥的公寓并没有充足空间让他继续原来的吉他制作,所以Zach转向了之前就曾经尝试过的T50RP MOD。他发现这同样能够给他带来满足感和平静。2011,Zach开始改装耳机。Bevin当时还并非合伙人,但出于关心她也同样会给出自己的建议,2013年,两人结婚,在这之后Bevin也成为了ZMF Headphone的合伙人。通过Mod T50RP,Zach积累了大量经验。Mod过程同样是一个理解学习的过程,每一处设计对于声音会有如何的改变,有一些看似轻微的调整却能够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这个过程持续了好几年,期间ZMF推出过数个版本,从早期耳罩和腔体的微调,到后期大刀阔斧甚至换掉了整个外壳。
早期的作品:你还能明显看出来T50RP的外观和框架
到了VIBRO外壳就已经完全变了
ZMF BLACKWOOD——外观看起来和上一个很像,但是木头和耳罩都不一样,耳罩用了自己设计的cowhide
后期的Master型号,能够很明显看到回归了和原版更接近的设计,但是耳罩做了很大调整
应该说是非常有里程碑意义的Omni——腔体外壳已经非常类似如今的ZMF了
同一个型号使用不同的木头成为了新常态
ZMF的MOD在数以十计的T50RP衍生型号当中属于比较异类的——大多数MOD版本只会略微压低高频能量,减轻一些刺激感但是保留比较亮眼的透明度和能量感,而ZMF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高频能量压到几乎和低频一样多。这个做法让原本非常“监听味”的T50RP变得更有“音乐味”,而这个思路也延续到了ZMF后续自己生产的耳机上面。应该说,“ZMF house sound”从早期的T50RPmod开始就已然有所显现。
更换耳罩的原版
Omni这个“终极MOD”版本售价已经高达899美元,大约是原版T50RPMK3的5.3倍,也是市面上最为昂贵的MOD版本之一。但是MOD始终是一小部分死忠发烧友的玩具,受众终究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能直接做属于自己的耳机,限制会不会更少,是不是能做到更好的程度呢?尽管当时在massdrop等网站上面各种版本的ZMF仍然挺受欢迎,也为ZMF headphone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但是基于已有耳机的mod始终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在积累了数年的经验和人气之后,Zach终于走向了下一步——不再基于T50RP改造,而是从头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耳机。ZMF从此进入了新的篇章。
ZMF第一组型号是Eikon和Auteur,前者是(半)封闭式,后者是开放式。Eikon和Auteur目前已经停产,而在今年借用Atrium技术重生的Auteur Classic则让这个The First ZMF以全新面貌再次与人们相见,并且ZMF还上线了Auteue的升级mod服务——堪称不忘初心的典范。我之前曾经写过后者的一小段review:
Auteur的声音水准明显高了很多——声音整体表现挺有趣的,我觉得确实挺好听的,这个平衡点取得比较有趣。首先说它的基调还是比较现代的高端大耳机审美,这个说法主要是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强”过的略微偏厚重的声音质感,另外一个则是空间感并不强调准确性/多重层次感,反而更加强调前后景,这个类比摄影的话就有点像是更大的光圈,更夸张的背景虚化,更突出的主体。它对于一些乐器质感的美化这个在小提琴上面会比较明显,一些录音或者演奏质量并不算很好的小提琴也能听到相当润的感觉,而实际上不应该有这么丰满充盈的感觉,应该是更干涩一些才是“正确”的。
这种风格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有更好的兼容性——无论是音乐还是前端,或者说在相对不太好的情况下也能发出吸引人的声音。和日系会在高频上做更多文章不太一样的是,ZMF这个耳机相对来说更加注重中频刻画,高频表现反而更加自然柔和,悦耳程度非常不错。同时动态很好,声音立体感也很好,我觉得素质层面达到了我对于万元耳机预期的及格线,我不觉得有很超出预期的好,但是肯定不算差。细节呈现在同价位里面属于偏低的,声音不算非常中性,但是对于现代录音很友好,声音质感很有特色,我觉得它要比不少日系大耳机更加适合主流审美。
大光圈审美的现代耳机,生物振膜单元。当初售价大概是1499和1599美元,相比之前的MOD一下子就翻上去了——当然单元素质也提升上去了,这是ZMF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旗舰级耳机,价格直接对标的就是HD800这种经典型号(上市也是1500美元)。此时ZMF标志性的巨大收纳、多种木头腔体、多种耳罩设计和非常有特色的头梁结构在这两个型号上已经基本定型,标志着ZMF进入了成熟期。在此之后的型号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些标志性的ZMF特色。
第二组型号是Atticus和Aeolus——同样是一个封闭一个开放。这两个最“便宜”(依然是上千美元)的型号并没有使用fancy的生物振膜单元,而是采用了一个更大尺寸的传统动圈单元,并且做出了ZMF最具标志性的“温暖调音”——尽管我之前对于Aeolus有所不满,但是最近听到Atticus时却深受吸引,确实是颇有魅力的声音风格。相较于开放式而言,封闭式的包围感和氛围感能够更好凸显出这种偏向低频的温暖声音的魅力,我非常推荐有着强劲功率前端的朋友试一试。
让人赞叹的稳定木版本Vérité Closed
后续的型号也是国内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木头最让人眼花缭乱的的Vérité双雄,Vérité和Vérité Closed(以下简称VO/VC)。这个新型号价位突破到了2500+美元,超过上一代一千美元的定价也能看出Zach对于它是多么有信心,而它确实也不负众望,镀铍单元和更出色的腔体设计为它带来了相当棒的空间感和饱满度。遗憾的是在我看来,它很难称得上历史级的封闭式耳机——但是它可能是你现在能买到的封闭式耳机里面最为出色的。它有着和上个世代顶尖封闭式(比如最近写的DT901)相当大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彰显了时代的进步。VC的空间感和自然度都相当不错,同时还拥有着封闭式里面相当顶尖的厚度和低频表现,兼具这两点的非常少见。毫无疑问,Vérité也继承了“ZMF House Sound” (温暖、开阔、清晰且高频顺滑),这种声音风格也贯穿了品牌始终。
Zach对于这种声音的偏爱并非是无因的反叛——而是希望打破发烧友当中关于“暖厚糊”的刻板印象,不是只有清晰锐利的声音才是出色的耳机,温暖厚实同样能够做出不错的清晰度,借此打破只有声音纤细高频较为突出的高解析才是真素质的偏见,让那些喜欢温暖听感的发烧友也能大方说出自己的喜好而不会在论坛上被当作异类。
这些型号为ZMF开疆破土,也让它成为了新星——如今ZMF已经有了13名员工,占地面积大约300平米——公平的说,这个规模仍然很小,但是ZMF确确实实成为了新格局当中的佼佼者。如果你对国外耳机市场有所了解可能会知道,由于传统势力的日渐衰退,高端耳机市场充满了新兴势力——然而其中90%看起来很陌生但是又卖得很昂贵的产品都是平板耳机,真正高端动圈耳机并不多。ZMF做平板MOD起家,现在却专注于动圈耳机(更新:刚刚公布了自己新的平板耳机)。
高端动圈耳机需要考量的因素比平板更多,后者更加依赖于一个出色的单元,而前者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凭出色的单元素质也很难得到一个足够出色的结果。应该说目前的高端平板耳机能够在声音素质层面拉到非常夸张的程度,但是很难兼顾易驱动和“味道”,而ZMF的创始人是一对艺术世家出身的夫妻,似乎在权重上审美要比技术占得比例更大。我们能够从ZMF的耳机上体察到异常突出且异于德系和日系的审美取向,甚至和同在北美的Grado也大相径庭——但这种不同并非是为了独立独行,而是自成一派,声音和谐耐听、风格独树一帜。
并且从MOD起家的ZMF还干了一件大厂几乎都不会做的事情:为耳机单独设计了很多不同的耳罩,也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木头来制作同一个型号的耳机。在耳机黄金时代——大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大厂也会为了不同型号配备最为合适的耳罩,比如DT901就因为缺少替代品而导致后来的发烧友很难一睹真容,但ZMF的另类之处在于它为同一个耳机设计了多种搭配,并且还干了一件大好事——它把所有测量结果都放在了网站上。
尽管我们说现在能开关调音,甚至更换配件的耳机(入耳式更常见)也不少,但是像这种愿意把所有(常规)搭配的结果和对比直接放到网站上的几乎没有。这对于想要折腾的发烧友来说是非常好的参考,和一般折腾耳罩只能试错不同,有官方测试数据作为依据,选起来也会更为方便。
官网上标准LAMB耳罩和两种Suede耳罩的对比,很直观看出高频差异
如果说设计出的耳罩仍然是工业量产的产品,那么ZMF对于木头的使用那真的是充满了“作坊”气息——所有的木头都是人工选择出来的,经过实体考察和质量检测之后进入生产流程。
木头进行彻底干燥之后进行CNC切割,一个耳机的腔体通常来自于同一块木头以保证视觉和密度层面的高度匹配,切割之后则是团队成员手工进行精细打磨加工,保证上面没有任何可见的瑕疵。在这之后根据不同木头的不同特征进行处理,在ZMF看来木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材质,它所具备的“独一无二”的特性将在长期使用当中与用户一起慢慢变老,见证着岁月。
ZMF会把木头分为三类:标准版、限量版和预定版。标准版选取的是美国当地常见的家用木材;限量版采用的是有季节性的外来木头,通常是硬木;预定版本则是更为特殊、木质更加复杂的型号。其中限量版根据季节性木材供应大概3-6个月轮转一次。
在看似繁杂的不同木头腔体背后是同一套精密的加工体系,这也是只有“手工作坊”才能做出的精细调整——每一支耳机都会经过Audio Precision和Brüel & Kjær 5128组成的测试系统的反复测试,以保障声学上的统一。而这些经过窑干的硬木在使用周期内会保持长期稳定,确保声音不会发生什么奇怪的变化。无论什么材质的木头都是ZMF的声音,但是他们仍然在努力提供着各种各样有个性的选项,让每一只ZMF看起来都独一无二。
CNC切割
手工进一步打磨
做表面处理,通常是用天然蜡油
正面的表面处理
抛光
测试
手工组装
和很多希望让自己看起来更高大上、更专业甚至更“高科技工业”的品牌不同,ZMF整个气质显得非常nerd、非常audiophile——在它们的社交媒体上会放出来各种各样看起来很业余的“手持摄影”视频,Zach也会出来讲解自己的想法、耳机制作的思路。ZMF完全不像是一家科技公司,更像是一个圈内知名的个人工作室。
并且ZMF也一直在“扩展”业务范围——或者说继续老业务,为其他厂家的耳机提供可替换耳罩。今年还上市了森海HD6XX系列的新耳罩和拜亚789系列的新耳罩,还提供了Grado转接环,感兴趣的不妨去ZMF官方油管频道看看视频,非常有趣。
给770换上耳罩
DT770不同耳罩FR对比
在国内ZMF往往会因为其比较高昂的价格和花里胡哨的木头被贴上各种标签,会被认为是某种非常fancy、甚至luxury的品牌。但恰恰相反,ZMF恰恰是很发烧、扎根于发烧文化的一个品牌。无论是他们对于客观测试的大量使用、测试结果的公开透明还是对于耳机制作技术层面的追求,都充分显示出了这一点。而创始人们在艺术上的追求也同样突出——不同木头的独特质感与纹理、反“HiFi”偏见的声音风格,我们能够从产品背后看到很多与主流厂家有所不同的理念。
发烧这件事情一定程度上也有些反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注定不是为了满足那一小撮发烧友而准备的,更小众的需求只能寻求更小众的品牌。ZMF就是这么一个小众的品牌,他们兼具老式发烧品牌与现代企业的特征:对于手工与个性的坚持,强调信息公开与交流,看重制作技术、客观数据结果。正是这种态度让他们越走越高,让我们等来了THE NEW ZMF ATRI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