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aomeikuangke 于 2022-10-21 04:36 编辑
dCS LINA三件套再一次证明了dCS公司在数字音频和模拟放大上的丰富经验和深湛功力,并通过数字算法有效地提升了耳机用户的收听体验。它不同于Vivaldi四件套这种传统高端数字音源,而是将小型化、灵活的使用场景、耳机用户的需求融入其中,提供了一套完整且优秀的解决方案。
这不是从官网或其他评测抄的废话套话,而是一个高度的概括。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叫——HIFI的技术与艺术,为什么这么说?我一直有个观点——HIFI不仅是电声技术的产物(客观),同时也是艺术审美的结晶(主观),用客观的电声技术手段来实现主观感受和需求的目的,一款优秀的产品必然是兼顾这两方面的。 这个观点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难度很大,有一个说法——测试值好的设备不一定好听,但测试值不好的设备一定不好听。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为什么不好听?你想过没有?就是因为艺术审美的缺失,同时也证明了他们电声技术水平不足,为什么不能用电声技术手段实现客户的主观审美需求?那些HI-END设备厂牌之所以称为HI-END,就是因为他们处理好了“技术与艺术”这个对立统一的问题。
dCS LINA三件套也是这样,以技术手段解决主观需求,目标明确而且解决的很好。
说到这我不得不解释一下,没必要反复的问LINA三件套和Vivaldi四件套比如何如何,类似的问题在我去年讨论dCS BARTóK®的时候就遇到过,比如这个机器值不值、耳机口是不是附赠的、性能比Vivaldi和Rossini差多少等等。它们本来就不是同一类的产品。你要追求极致,四件套走起肯定没毛病,而且可以放心大胆的买,完全不用多说,看看二手价格就明白了。但如果你不追求极致呢,无论是什么原因吧,不追求最后的那一点点极致表现,那么Rossini、BARTóK®以及LINA就很实用了。
如果说巴托克还只是一次试水,一款兼顾耳机和音箱系统的产品,LINA则是专门给耳机用户设计的,这点不仅体现在小型化、触摸屏等肉眼可见的外观因素上,同时也体现在功能上,比如dCS Expanse™的加入。这项技术官网有详细介绍,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数字软件算法实现的crossfeed功能”,crossfeed中文通常翻译成“耳机互馈”,说的再明白一些,就是优化耳机系统声场表现。这项功能以前通常由模拟硬件完成,比如SPL的耳放就可以通过几个开关调节crossfeed。 dCS通过软件实现,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断升级,类似的做法几年前就已经有了,BARTóK®、Rossini、Vivaldi这三款机器使用的都是第6代dCS Ring DAC®,其中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DAC模块主控更新为可升级的FPGA。
LINA网络解码器可以看做一台浓缩的BARTóK®或Rossini,无论接口、技术特色还是操作APP都一样,只是针对耳机系统增加了dCS Expanse™。具体有三挡可选——C、E1、E2,效果和区别都很明显。C模式主要提升纵向声场,听起来更深远,人声结像居中,E1和E2都是横向声场扩展,声音结像变大,大概就是小剧场和大剧场的区别。其实高品质现场录音不太用的上这个功能,本身结像就很好,渣录音的话可以试着拯救一下,听着确实要立体一些。
简单说几句接口怎么用,USB界面不用说了,品质相当高,细腻饱满干净,直接用就完事了。几年前我就对比过Rossini自带界面和INT204,谈不上素质差异,只能说细节风格不同,也就是内部数字处理带来的影响。DUAL AES用于和自家转盘或升频器连接,可以支持SACD播放,但是吧,大概率用不上,升频的话,本身就定位于小型系统,单独上个升频器的可能太小。双路时钟接口必须两个同时接入,分别对应44.1K Hz和48K Hz,也就是字时钟(word clock),ESOTERIC用的那种10M规格的时钟则是主时钟(master clock),不能混用。如果不接,则建议选择机内主时钟模式(本地时钟),也就是那个M字符的模式。网口接网线,实现网播和APP控制功能,USB-B插座用于连接外部存储(SSD可以直接用,HDD需要使用硬盘座)。
需要讨论的是机内升频功能,这也是直观体现高级解码优势的地方——软硬件结合,总有人把高级数码音源理解为堆料,这显然是不对的,dCS Ring DAC®这种分立件解码核心固然可以说是堆料(新机型都采用MELF电阻了),但没有优秀的软件算法配合也是无根之木,Vivaldi四件套曾经升级过一次,2.0版本指的就是软件。
LINA内置两种升频算法——DSD和DXD,DSD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DXD指的是24 bits/384K Hz PCM编码,各自有多种数字滤波器可选。这两种算法的区别相当明显,无论是听感还是测试。主观听感上,DSD升频自然柔美一些,音频带外噪音虽然听不到,但配合高频宽的放大器与耳机,其实是可以感知的,只是不那么明显而已。DXD升频则显得更加纯粹细腻。 测试上的区别就更明显了,DXD升频模式失真更低,注意看测试图横坐标,我选择测试窗口频率为10-48K Hz,与AES-17规格不同,此条件下能明显看出DSD升频后高频带外噪音,这是正常的,并不是机器设计问题或设置不当。
动态范围约114dB(24/192,2V电平输出),这里有一个拉高测值的常见猫腻——提高输出电压,LINA和其他dCS解码一样,最高支持6V电平输出,但对于耳机系统来说,6V的电平不仅有可能造成放大器过载,声音也会变得很尖锐(尤其是搭配高增益耳放),虽然数据更好看,但实际应用上体现不出优势。
你看,这个机器是不是也很科学?尤其是我们看一下失真的构成,没有高次谐波(指8次以上的),5次以上的谐波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是什么?这就是电声技术的体现,反应在声音上——细腻、自然、大气,我曾经批评过dCS的机器,主要是觉得声音不够惊艳和激进,没有那种一耳朵特别抓人的东西,但它这种声音是找不出什么短板的,全面稳健,大动态刚猛而不暴躁,丰富的细节层次表现,是值得一直听下去慢慢品味的东西。 LINA网络解码器的声音我说了,但好像又没说,它就是这样——声音自然流露,很纯粹,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高级黑胶追求的不也是这个吗?(你说暖厚糊啊,那种的,要么是复古风格,要么是垃圾)音源就应该是全面高水准的,喜欢个性化的音染,从耳机/音箱上调整吧,更方便也更明显,而且只有当音源是全面的,才有后面的发挥空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我个人很喜欢的细节,因为机器做的比较紧凑,而且是针对耳机系统,所以LINA网络解码器没有音量调节旋钮,也没有配备遥控器,取而代之的是触摸按键。官方解释是考虑耳机用户的使用习惯。但对于我来说,首先不担心使用机内音量调节造成的音质衰减,其次那个遥控器对于纯解码用户来说,几乎没什么用,通过Mosaic APP控制它不香嘛。
时钟没有什么可说的,专用专配的,所以只有两组时钟输出,POWER LINK是用于联动开机的,和12V触发接口一样。最近这些年解码配时钟似乎很流行,也没毛病,更干净更细腻,对声音是有正面提升的,值得注意的是线材不要用错了,75欧 BNC接口同轴线缆,官方配送了两条,如果非要换的话,建议选择专业线缆。(数字线缆不同于模拟信号线,用错了影响性能)
LINA耳放,这个是重点,BARTóK®确实很好,但总有几点不够带劲,比如和模拟输出共用的音量旋钮,不可调增益,本身增益还比较低,虽然可以切换输出电平,但增益本身对于声音的影响还是无法避免的。正是为了解除这些束缚,所以在LINA套装中,耳放是独立的,而且功能齐全,3组输入,2档增益,输出接口兼容单端和平衡耳机。
这里解释一下,它的缓冲平衡信号输入是干什么用的,这个功能其实很贴心,我们现在用的音源大多是低阻输出,但也有少数采用电子管输出的解码器或CD机,此时输出阻抗会比较高(一般几百欧姆吧),此时可以试试缓冲输入这个接口。
好了,又到了科学的时候了,我实测了一下,32 Ohms电阻负载,低增益约1.1倍(0.8dB),高增益约3.7倍(11.3dB),底噪采用最大音量测试,失真选择音量中点测试(2V输入,低增益0.3V输出,高增益1V输出),这里解释一下,噪音用最大音量是为了尽可能的暴露短板,而失真是随输出功率变化的,所以选择中点进行测试,其实正常听歌能用到这么高音量的情况也很少。
结果很优秀,5μV的底噪意味着哪怕使用入耳式耳塞也不存在底噪问题。其实BARTóK®耳放口测值也很优秀,问题是增益不够用,低增益固然可以让声音听起来丝滑细腻,但大动态时多少有些力不从心,LINA耳放则可以通过调整增益解决这个问题,也能够适配不同功率需求的耳机。声音风格与解码是统一的,干净细腻纯粹,前面音源是什么样的,它的声音也是什么样的。以HIFI的本意来说,这种声音可能是最高保真的,是可以作为参考标杆的。
有一首乐曲最近我经常听,Nonesuch的录音,Live At the CBC's Glenn Gould Sudio - 14.Buenos Aires hora cero,中文翻译成“午夜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克莱默和阿斯托组演奏。
过去我写杂谈一般都会介绍一些古典曲目,而且多是些大动态、强调爆发和力量感的曲目。以此来对比器材,效果是很明显的,不行就是不行,瞬态出不来就是出不来,但对于dCS这种风格来说,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因为感官的刺激会影响你对乐感的体会,而dCS出名的就是那种“气质”。 说起来似乎有点虚无缥缈,我们还是回到这首乐曲上,这是皮亚佐拉以古典技法写作的新探戈,也是代表作之一。这首曲子既没有大动态也没有大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午夜的静谧和寂寞,缓慢但不停歇的心绪扰动,思维如小溪般蜿蜒流转。这种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此时根本无需谈什么动态力量细节层次,它就在那里——自然的展现着。
对于dCS的产品来说,声音其实是不需要讨论的,无论是测试还是主观感受,dCS已经实现了HIFI音响的共同目标——将电声技术与主观审美相结合,而随着功能创新、产品定位的调整和发展,通过LINA套装,现在耳机用户也可以享受到dCS自然纯真的审美和趣味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