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oolbaobao 于 2023-6-10 04:33 编辑
本来只是想回复某贴,一不小心字打多了,干脆单发一贴吧~
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看到某个电视机里画面像抽风一样一直在乱抖,一个人明明是在往前走,但每一步又好像是在往后退…… 是电视机出毛病了吗? 这要从电视发明之初说起:
众所周知,电视机有不同的制式,主流是美日等国NTSC和中印等国采用的PAL制。 早期标清制式有个奇怪的技术就是隔行扫描,一幅完整的画面不是一次扫描出来,而是先扫1357单数行,再扫2468双数行,前后两次扫描才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电视画面25hz的帧率太低,动作不流畅,画面有闪烁感,而直接提高帧率技术上一时又办不到,于是就有聪明人想到了隔行扫描,一帧画面分两次扫,这样不需要增加信息量,扫描频率变成了50hz,如果拍摄的时候也是用的PAL制摄像机,那么时间分割得更精细,动作更流畅了,画面的闪烁感也小了~ 用空间换时间,很聪明是不是? 但实际运用中问题很多。
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反场,只要制作或播放过程中一行扫描线的误差就可以把双数行和单数行完全颠倒过来,结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扫后半场再扫前半场,导致每一帧内的时序都是反的,画面整体在正放,但在每一帧内又都是倒放,画面就会像抽风一样不断抖动。
另一个问题是你不能定格,逐行扫描画面定住了就一个静帧,隔行扫描画面定住了就是单数行和双数行反复切换,这当中就有1/50秒的时间差,画面永远在抖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抛弃一半扫描线,把另一半扫描线复制过来填补,但这样分辨率就少一半是不是 所以如果是隔行扫描的设备,电视剧演完了在放滚动字幕,你想暂停看清一下,对不起,那笔划一下子就糊掉了。
隔行画面是后期制作的噩梦,画面稍微一放大缩小或移动,场序就乱了,一部分本该是双数行的扫描线变成了单数行,一部分本该是单数行的扫描线变成了双线行,画面各种抽风。
所以现在视频格式大都是逐行扫描,不再这么玩了 ……
Sacd用位深换采样率,原理复杂,无法编辑,是不是和PAL制的思路很像?
这就像那个用电风扇吹空瓶子的段子,用机智小聪明填补技术缺陷,但却并不代表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如果帧率不够,就应该努力提高帧率 如果采样率不够,就应该努力提高采样率 this is the way
所以我认为原理简单明了,易于编辑的高码率PCM才是未来发展的正道,sacd只是一个投机取巧的过渡方案(而且受当时技术所限,还悲催地采用了1bit位深),不会成为主流,事实上也已经快被淘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