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C电源线:
卡达斯黄金比例(3股)(老虎鱼家)
老虎鱼线电上标配的。整体温暖,低频暖糊,高频略有脱节。现在拆了做成RCA线给Solo耳放用了。
苏默Sommer ex4k(4股)
四平八稳的声音,整体还是偏中高频,但是中频人声口型偏大,向高频和低频化开,反倒是高频和低频没有太突出的特点。
V-cap单晶铜 (4股)
外观上最不起眼的一条线,但是特色突出,对系统整体的影响非常大。整体还是偏中高频的,三频非常突出,线条感强,特别是高频亮,但是带着一丝金属感,中频人声突出清晰,低频Q弹。用多了声音会变得清瘦,紧绷。个人更喜欢把它用在耳机系统里。
东奥两芯DC线
声音偏高频,低频少,整体太靠上盘。比较干瘦,相比ex4k声场有压缩。相比v-cap,高频虽然都亮,但是东奥的线高频更斯文细腻,v-cap的高频更有侵略性。放到音源的线电上相对合适。
狐狸糊涂旗舰DC线(红色的那款)
整体偏中低频,高频和人声都比较内敛,不如v-cap明快,切到v-cap,声音会一下子开朗起来,换回去又会黯淡一些,但是低频氛围、细节更多,下潜更深更饱满。放在箱子上比放在耳机系统上强。
玩过的保险丝:
工业丝:
siba Elu 慢融 陶瓷管,声场宽松,横向平铺,整体偏中高频,低频减量,解析清晰,干脆。
siba elu 慢融 玻璃管,基本和陶瓷管一样,至少我听不出有太大区别。
eska 慢融 陶瓷带壶沙,和siba音色相同,只是相比siba声场有压缩,中低频更厚,siba开洋,而eska能量分布更像一个规整的三角,氛围韵味更好。
eska 快熔 陶瓷带壶沙,和慢融听感基本一致,速度比慢融的稍快一些,来回切换,慢融的整体性更平滑一些,快熔的线条感更强一些。
个人感觉,siba更适合放在耳机上,而eska放在箱子上更好。
舒特金 陶瓷管。横向声场还行,但是没有siba宽,解析度,清晰度跟siba差一档,中低频暖糊。
力特 陶瓷管,低端老虎鱼的原配丝,一耳朵拿下来了,不用试了。
工业丝siba、eska都很好了,但是缺点是不够干净,高频均有火气,粗糙。
HIFI丝:
老宋wa量子丝,应该是舒特金的升级版,跟舒特听感相似,高频内敛,侧重中低频的表达,整体偏黯,你可以用饱满,模拟感来形容它,但是声场比舒特金还小,切换会舒特金,声场会一下子打开的感觉,但是整体素质,清晰度,下降明显。
PH5,这颗丝确实是猛药,把高频拔高,细腻通透,中频也往高频上靠,但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声场,被压缩厉害,声音像是被挤压,往高频上窜。
sr美国第一线,一共玩过3条,sr20、sr橙、sr紫
sr的优势就是声场舒展,整体均衡。其实就是siba贴牌儿,加上量子贴。所以继承了siba工业丝的一些优点。改善了siba的火气,粗糙,弥补了低频不足的缺陷。
sr20,特点最不明显,但是也比siba elu三频更均衡,低频弥补了低频量感不足的问题。最中庸,换掉原机丝,素质有提升,但是不会对整个系统声音有太大的感染。相比siba elu,像是整体打磨过,消去尖锐和火气,反而不是那么清脆了,变得圆滑一些。
sr橙,相比sr20,素质进一步提升,三频厚度增加,干净,声场打开了,线条感得到强化。
sr紫,相比sr橙,素质进一步提升,低频圆润,弹性,声场开阔,人声靠前,韵味不错,增加了一些厚度和清晰度。
更贵的,没试过了,感觉自己玩到sr到头了。但是sr用太多,声音会容易呆板,发干。量变产生质变,合理搭配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