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拒绝再玩99 于 2025-5-6 01:05 编辑
①听感上:音箱频响决定
解析力频响决定
密度频响决定
三频如何频响决定
耐不耐听频响决定
②素质上:前端决定
把音箱解析力和密度看成素质,其实不正确,音箱决定的是听感,应该说这个音箱的声音风格是偏解析力和声音密度的,而不是把风格看成素质。
真力并不是hiend的素质,它是偏解析和偏冲的一种频响风格,要把真力搞成hiend素质,需要搭配hiend的前端。
③再进一步说个神论:
前端中的数字部分(大部分都是数字音源,不谈黑胶和磁带)和解码决定素质,前端中的模拟部分决定听感。
数字信号,不容易被干扰,但是容易有时基性误差,解码容易解析不全,素质受到影响。
模拟信号,容易被干扰(波形变化以及谐波失真),但是连续的,不容易丢失,对素质没影响但影响系统最终听感。
总结:
追求听感要从音箱着手,所以音箱的频响平衡性是听感的最重要的环节,后期虽然可以调整前端中的模拟部分(前级和后级和线材),属于盲狙花钱花时间(谁也不知道模拟信号干扰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听感)。
追求素质要从前端着手,把数字部分和解码提升上去,数字部分要把音频质量提高(更高码率)以及把时基性误差降下来。
PS:素质也可以影响听感,但是很难从听感上区分是前端素质的影响还是前端中的模拟部分的影响或者两种都包含了,但是换音箱的风格变化肯定是立杆见影的,而且很多时候把这种换音箱听感上的区别称为素质提高(其实是音箱频响风格变化),本帖不讨论前端素质对系统听感风格的影响。
神论的引申:
模拟线和后级的电源线和音箱避震和前级并不能提高素质,它是对音箱最后声音风格的影响,所以过分去追求模拟线和电源线和前级或者避震(还是换音箱来的实际)
音源的数字部分并不能对最中风格引起影响,想通过数字部分而改变风格也是不现实的。
很多时候耳朵收货的素质并不是真正的素质,只是音箱频响的不平衡性(例如真力的高密度和高解析),选则音箱需要慎重(后期搭配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