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star 于 2025-8-29 09:34 编辑
我也算是山灵的老用户了,便携播放器,2016年就买了M5,现在机器还在手里。原来都能lo输出接功放和大音箱,听得有滋有味的。后来瞎折腾,换了设备,就觉得小播放器还是糊了。后来陆续用过AK的kann max,手里留着金二。所以对于买一个轻量级的通勤便携,还是有点挑剔的。
国砖,250克以内的中端,目前大概也就M5U,DX260, 小墨菊这几个。当然,从价格来说,M5U还不配跟那几个5-6K的坐一桌,反过来,也说明性价比相对高点吧。之前在M5U基础版发布的时候,买了,听了一天,实在受不了刮耳朵,退了。后来发现这个6.6欧的输出阻抗,搭配16欧的天牛,实在是有点匹配问题。
于是在重新选择的时候,十周年就进入了范围,主要就是换了更好的电容。我原来不觉得这种零件会对音质有什么影响,主要还是看什么解码耳放。后来发现金二也在吹”历史的备件库精选的零件“,艾美D35,换个电容和变压器加2K,估计应该还是有些影响。直接盲阻到手。同样接上天牛平衡口,低增益,开声就发现声音更安定,明显优于基础款。听惯了金二,发现靠润fi出名的山灵,居然听起来略清瘦???解析不错,声场ok,但是空间感明显不如金二,音色比较中性,算是高度还原吧(参考同样的曲目用电脑+foobar2000+DT900 Pro X)。低增益声音略软,开到中增益,声音的力量感上来了,但是,我要说但是,又开始有点刺了。显然,耳机阻抗>输出阻抗*8这个定理还是有效的。
因为手里只有另一个塞子是轻歌曼的S130A,插上之后,毛刺感全无。但是,我不确定是不是这个耳机的解析差导致的,声音明显比天牛解析差,闷一点。当然,也可能这个阻抗需要上台?但是我一个平头塞,为毛要上台听?上台我不能听大耳么?所以这就是个鸡肋,而且我严重怀疑,上台推开后,解析也不会有什么提升。可能是所谓的模拟味,但是听多了解析高的设备,是真不容易再适应。
还试了一下高增益接DT900,但是只有单端,软趴趴的声音,声场完全推不开。便携就是便携,即使平衡的1W推力,感觉推出来也好听不了。便携还是干便携的活吧,塞子为主。接下来可能要搞一个水牛来搭配了。平头塞我听来听去,最喜欢的还是陪我最久的天牛,音质音色都比较像拜亚的耳机,精准清透。原来总想着试这个那个的,现在也佛系了,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行了,何必非要拉开架势做各种对比。
这个机器决定留下了,比金二轻一半,平衡口的推力也高,关键是3K的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最后就是吐槽一下国砖的做工,乍一看还行,手一摸,做工粗糙,皮套也不很贴合,山寨品的感觉。这方面的差距,还需要时间来赶上。相信摸过索尼,AK机器,都有这个感受吧。
啰嗦半天,算是给坛友一个参考。我自己之前搜索,出来一堆软文,深感现在要找到用户真实感受之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