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分享个看起来一点都不特别,听完发现非常特别的东西。海贝十周年套装,英文名看着挺有分量,The Golden 10th,10年流金岁月。 在海贝距百年企业还有90年的今年,期间呢因为共同的音乐理想,与来自中国香港的hifi耳塞品牌Faudio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情谊。这套十周年产品,是海贝联手Faudio共同调音创作,集两家音频技艺、声音审美大成与一身的,由海贝播放器和Faudio耳塞共同组成的,联名纪念套装。 ![]()
![]()
十周年套装是个限量款,国内一共249套,比较值得肯定的,海贝这个限量,倒不是为了耍花活搞事情故意玩噱头的纯商业行为,而是因为实打实使用了昂贵且稀缺的,古董级高端原器件,因为原料有限,带来的限量结果。 起初我十分不理解,便携hifi么,给播放器搭配耳机,给耳机找播放器,本就是玩的乐趣所在,海贝这套,在发布会上特意说了,只建议这么听,不建议更换其他任何器材搭配,连耳塞升级线都不建议换那种; ![]()
我心说大音响系统玩西装搭配,还算好理解,类似柏林之声、MBL这些,从音源到放大器到音箱,做大全套很有心得。大系统难折腾,来一整套省点心,品牌声音实力,艺术水准也得以最全面和完整地呈现; 但大系统的西装玩法,搁这么俩随身物件上,我会认为市场不好买单啊。但前段时间恍然大明白,因为后台有粉丝提问,他就单纯只喜欢听音乐,没兴趣折腾hifi玩器材,作为一个当下完全不懂器材,以后也不想懂器材的用户,这东西怎么搭配怎么买竟然成了他的困扰,所以来后台咨询,但就这事儿吧,其实搁我也得琢磨和推演半天,到最后能不能让他觉得满意,心里也没个大底,所以反复说和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千方百计争取购买前先试听下。 ![]()
这次玩过海贝十周年,以后谁再提类似问题,就好回答了; 承载这么重要的纪念价值,市场还不走寻常路,那就先从产品细节上,看看他为何如此自信满满; 播放器比较明朗,沿袭R6Pro Max版本的框架,对细节做极致雕刻,数模转换核心是两颗满血版的ESS9039MS Pro; ![]()
外壳区别于普通版,是全钛合金,辅以8个小时才能处理好的腕表级全真空镀膜工艺,磨砂手感的古铜色,手感质感啥的确实跟普通版的区别很大哈,比较巧的,前段时间有位搞金属材料科研的学院教授过来玩,他看到海贝这款,和我说钛金属做这个表层好贵的。 ![]()
刚才说的,十周年款的机器内部有些关键元件,和普通版有很大区别,一方面是运放用了美国ADI公司出品的旗舰款8620,这芯片无论性能还是音质,基本是业内公认最顶的货色了,但因为售价极为昂贵,使用场景也基本只存在于参考级测量仪器或者旗舰级产品上,产量稀少,资深电子工程师很喜欢囤货收藏的玩意儿,十周年机内这两片,咱个人单买的话,估计得要大几百块; ![]()
![]()
另一方面,机内还用了12颗京瓷公司的F95音频专用金钽电容,这个我不是太了解,大概查了下发现价格貌似是一般钽电容的几十倍,而且一般给到音频专用的,性能参数品质这些我猜是会给到最优的。 ![]()
其它方面可以参考R6ProMax,我发现Faudio这耳塞上,心思也挺巧妙。 单元配置上包括动圈、动铁、陶瓷三种单元,做了低、中、中高、高、超高频段一共五分频。 低频是全自研的双体耦合动圈单元,中频、中高频用娄氏动铁,高频又跑去用声扬,然后超高频吧,又没用现在最流行的声扬静电单元,而是用的压电陶瓷。这块其实能看出来,自己的调音目标是什么,就选取能匹配自己调音目标的单元,而不是市场流行啥就用啥,单元厂推荐啥就用啥,或者因为成本、技术难度高什么的做妥协,设计师对调音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明确和坚定的。 ![]()
以及内部各种单元,都是3D打印的独立声学腔体,精确控制声腔精度和声学性能,保证单元一致性,这才是大厂风范,而不是作坊式的简单粗暴拉拉导管完活。 耳塞外壳也是钛合金腕表工艺的真空离子镀。这成本除了精致产品,主要还是让产品更耐磨抗刮擦腐蚀哈。 线材在官方介绍中有提,是精心调配的,更粗内阻更低的,单晶铜长结晶铜和纯银组合,精心调配,不建议换线,这里我倒是更喜欢纤维外屏蔽网的柔软亲肤和轻便。默认4.4mm插头,匹配播放器平衡口大概700mW的输出功率,怎么看都很合理嘛。 ![]()
说说听感哈,我这人老不信邪,恰巧最近手头有几款热门的超旗舰耳塞新品…我都在十周年播放器上试了试,听着其实都还挺行的,但就是不知道为啥,换上套装款的Faudio耳塞,是会听起来觉得更对劲,主要是声音的全频段和谐感、一体感,或者说叫平衡度、一致性?不好形容,一耳朵就有那种满足感,但搭配其它超旗舰耳塞,就或多或少会觉得没那么得劲。 ![]()
这套猛一听好像没什么特殊的取向,主打一个完满平衡。 然后发现个事儿,十周年整套的声音水平,关乎音质的硬素质,对比各种随意搭配的超旗舰耳机的音质,并没有什么差距可言,甚至大概率还能好点,所以我忽然就明白了,即便这些超旗舰耳机,每款都比十周年的一整套要贵,但海贝十周年的发力重点,主打就是整体音质的1+1>2,从根源上给客户排除不同器材搭配导致的变量,用户可以最省心的方式,直接体验超旗舰级别的音质。 我也是头一回感受这个思路,但得承认这是真的。 ![]()
其实细听的话,还是可以感受到海贝十周年的声音想法: 听久了,会发现人声表达方面,有老磁带的模拟感,而且不是单纯的图个味儿,还额外赋予其属于新时代的更高的声音精度和清晰度,属于越听越觉得迷人有味儿那种; 另一方面,整套低频量感非常足,非常畅爽开怀加过瘾,同时完全呈现清晰和深沉的低频下潜感,扎实的底盘托起声音全盘,这是低频解析力高,动态表达好,全频保真和还原度高的综合体现;这点很值钱,必须拎出来说下; 超高频没用静电单元确实有点说法,静电单元一般是比较窸窣缥缈的动静,但十周年这里Faudio对高频部分的理解,是更多的高频具象感和触达感,选择使用陶瓷单元,除了能给到优秀的高频分析力的同时,在高频质感、密度方面的呈现,那种冷静扎实不缥缈的陶瓷单元特点,想必是海贝和Faudio对理想高频的答案吧。 ![]()
这会手机还推了条诗词,还挺应海贝十周年音质的景: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嗯,有张力,高能量,生动具象,追求真实鲜活的音质表达。 不过也 不意外,我始终很喜欢海贝和Faudio这俩牌子,一方面有足够高度的声音艺术审美,毕竟人家确实是专业领域的从业者,另一方面做产品真实不虚,说啥是啥,作为客户很安心; 好了,大概以上。海贝十周年这套,推荐给想一步到位,又不想了解器材的音乐听众,也推荐给对音质仍存迷茫的玩家,值得作为音质参考的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