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去年年底刚入台式系统,摸索到现在,从各烧友处学到了不少。在此分享一下目前心得,也求各更有经验的烧友给点日后改良建议
去年年底从当地的HiFi店,StereoExchange(SE)收了一个50x号的HD800,(后来查了一下频响图,5k gap不是一般的大。。。)之后便开始了漫漫磨心之路。
当时给自己系统的预算是5000美金,后来慢慢发现这个标准真的是太天真了
受HeadFi论坛影响,入了Woo Audio WA22作为胆机,之后选择走PC路,便纠结起了解码。Again,受HeadFi魔坛影响,入了赞助商Schiit的Ygg。当时的想法是用双胆机来压HD800的高频。
那时我迷恋暖声,直到2月份去了SoHo的森海店,试听了HE1系统,瞬间对细节、结像、背景干净有了理解,并且当天晚上回去再听双胆机系统时,厌恶的放下了耳机。
第二天就去了SE,跟老板死缠烂打,2300刀搬回了一台全新Vega
那时对线材和真空管的选择没什么感觉,深信那些都是玄学(可能只是没钱或者不想花钱买),直到SE的销售听了我的玄学理论,二话没说,拎出一条Transparent Super平衡xlr线,跟我说,你带回去听听。
第三天我去了SE,跟销售说,那对线我要了,再给我来两条电源线吧。。。
于是我又领回去了两条Shunyata的入门线
之后还是觉得背景不干净,就打起了真空管的主意。其实真空管还是蛮偷懒的,SE不做真空管,就在网上坛子里这种毒文与枪文齐飞的地方,初步了解了5U4G,6SN7, 6080类管子的特性,以及各种古董管
幸运有余,Audiomarket上有位烧友造福民众,开卖他的WA22一套“legendary”管子,当时一看笑了:整流管WE422A,功率管一对5998,驱动管一对6F8G,matched、小于400小时使用时间,并且给我看了买的时候的各种发票
也算是偷懒吧,买回来,插上,一耳朵差点哭了,感动的哭,就是那种我想要的背景漆黑的感觉。
听了几天,基本满意,除了中频太过于直白,高频略显收不住,听多了会累。之后加上那对6F8G屏蔽脚有些松动,导致会有时不时的嗡鸣声,就物色了一对新旧货Mullard Ecc32。
至此,这阶段的发烧暂时告于段落,因为Mullard ECC32太好听了,高频收敛了,中频明显没那么直白,是那种非常迷人的甜味。最直观的是,整个系统变得非常耐听,第一个晚上傻傻对着电脑听到了凌晨三点。
在换管之前,因为不满意HD800的中频表现,还入了一支LCD3f,不过这个说起来就走题了。
因为手头没那么宽裕的原因,全套机器除了Vega和最后的大盾管子,都买的是二手或者样机。不过好在美国人民比较实在,都还没买到假货或是有问题的东西。(其实是美国法律比较严他们不敢罢了)
以上是大半年来的烧路历程,下面说说目前听感和一些问题,还请各位提提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