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所以事情已经很明了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3 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台州
本帖最后由 qq1653304183 于 2019-3-3 11:15 编辑

商家要糊口,烧友要好声,这是一对先天的矛盾。
以前,这对矛盾还有一个比较好的调和出口,
在60~80年代,那个模拟音频发展的黄金时代,商家通过改良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音质,更更好的音质也会获得烧友们的亲睐。
那时候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铝带话筒,舌黄喇叭,LP密文唱片,金属磁带,等等……都是时代的硕果。

而时间走进新千年以后,数字音频技术突飞猛进,音响产品的音质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然而在技术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危机也悄然来临。音箱终究是给人听的,只要是人,耳朵就不会比蝙蝠更灵敏。
很快,音箱的音质就接近了人耳灵敏度的极限,此时再想通过改良技术来获得更好的听音体验,其边界收益越来越低。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十年来,音频技术除了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变得越来越方便以外,就回放技术来讲,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提升了。
实体唱片中,CD依旧是主流,DVD-Audio和SACD的比例小到几乎可以忽略。而更方便的在线付费下载逐渐成为了新的唱片发行方式。

比起改良技术来获得更好的听音体验,靠安慰剂,搞风格化失真,是这个历史时期中,音响商家们无可奈何且必然的选择。
不是说以前厂家就不搞安慰剂,以前一样也搞,但是那时候搞安慰剂的收益不如改良技术更好;
以前的音响技术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时技术的每一次改良,音质的每一次提升所带来的体验都是焕然一新的,
但如今技术上升的空间就像日渐枯竭的石油资源一样,越来越难。这就是为什么HIFI音响技术已经原地踏步了至少十几年了。
你很难想是什么能支撑着这个高可替代性非必需品行业活到今天。
2
 楼主| 发表于 2019-3-3 11: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台州
说严重点,论坛上烧友和托的比例能达到1:10就不错了,烧友没事儿谁开小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5 21: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