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说我有的耳机,DT880 K240S Q701 M1 K601
艺苑 10 线性输出 2RCA 转 1 3.5mm 母头, 比较搭配的耳机 ,DT880 爱丽丝M1
AUNE X1S 比较搭配的耳机 Q701 M1
D 3020 功放自带的集成耳放 比较适合的搭配 DT880 M1
马兰士HD DAC 1 比较适合的搭配 K240S M1
马兰士 HD DAC 1 + 杰米FA1 PRO,比较适合DT880 比较适合 K601(甚至可以在高阻口上)
K601 不怎么出恶声,声场风格和Q701 有比较大区别,硬素质,空间感,立体感不如Q701 , 但男女声密度,真实度,耐听度,K601好于Q701
NAD D1050 集成耳放,比较适合Q701 。 DT880 有素质,但不够宽松自然。 M1再一次合适了,哎。
总体来说对驱动力要求比较大的是K601, 可以插 FA1 PRO不冲。 在AUNE X1S上,如果说Q701是勉强吃饱,没法动态,人声没问题。那么K601人声都没吃饱。
K601虽然不容易吃饱,也不是很容易恶声,本身的男女声比较平衡一点。 Q701略偏女声。
Q701总体更适合欧美歌曲,对中文歌曲的表现欠佳,但看电影不错,是AKG里低频相对不错,动态相对不错的耳机,同时也有较大的空间感。
K601 更平实朴素,不扭捏,不渲染太多,不容易出彩也不容易有过失。与M1热情的感情传达方式不同,K601更冷静,更含蓄,于无声处逐渐感人,K601人声有一种不太明显的感情刻画,这点比Q701明显。
我的转接线还没到,K601 的是6.5公头,转接线回来试试D3020 和D1050的耳机口。
总体来说,耳机接口性价比比较低的是D3020的耳机口。 以及HD DAC1的耳机口。(5000大洋的一体机啊!! 耳放的中增益和高增益容易冲。 K240S能驾驭中增益。不排除部分600欧耳机能驾驭该耳放高增益。)
当然我手头没有HD650, 也许D3020 和HD DAC 1的集成耳放,能大排HD650也说不定。
没想到HD DAC 1的耳放口,最搭配的是K240S 和 M1。(理论上不是高价一体机+高价耳机效果好吗?然而不是。)
低频也许不是AKG擅长的领域,Q701低频量 和低频动态都不错,但整体的音乐走向 似乎背弃了AKG传统。 K601低频没给人太多印象
M1耳机,我去掉了海绵,通透性大增,高频提升不少,解析提升一些。 总体来说,M1比较百搭,驱动力以及风格都不是问题。 但是M1往往初听的半小时不错,后来耐听度就下降了。
耐听度比较好的,我认为是DT880 和 K601 (前提是适合搭配的前端。) M1 即使找到适合搭配的前端,耐听度也不是很好。
K240S总体比较暖,比较慢,不适合现代流行。适应面其实不是很广。动态比较难出来。它的人声部分,推到比较好相对容易,但整体性,动态,乐器,声场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就相对比较一般了。K240S整体的协调性有些问题。
Q701听英文歌曲比中文歌曲带感。 Q701诠释的中文歌曲,这么说吧,我更喜欢用Q701看电影。听中文歌曲,总是觉得Q701 有几分毛躁,不够细腻。
听英文歌曲,那节奏,那伴奏,那开阔的空间,不错!
DT880 怎么说呢,男声我感觉 密度比Q701 和 K240S好,我感觉AKG的男声都是比较温文尔雅,但缺乏密度和肉感的,比利于表现沧桑的男声。 DT880的男声更凝聚,密度略好,虽然没有AKG贴耳,但AKG的贴耳却是有点牺牲密度换来的。
DT880 英文似乎比中文略带感一点,但DT880中文也不差。除了蔡琴之类的中年女声,DT880不擅长。
K240S 听英文歌曲就比较差了,动态起不来,欧美流行其实动次打次明显一点,动态不是K240S长项,慢慢唱的口水歌,K240S比较擅长。
DT880人声贴耳不及 Q701 ,不像K601 那样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情。但是总体上,男声的表现,我认为DT880 比 Q701 K240S要好,也比K601好一点。
Q701 K240S K601都是国行的,人声都是一耳朵听来比较贴耳亲切,但时间一长,感觉整体的协调性不如DT880。
DT880 理性,冷静,有层次感,整体的协调性不错。我虽然没有A1耳放,但是我能感觉到驱动充分的DT880,声音整体更饱满,不再是那种清瘦,线条感很明显的样子。
看电影,我认为Q701好于 DT880 好于 M1 好于 K240S 。(K240S看看人声对白就好了,大片不适合。)
录音质量,都说流行歌曲,我认为英文录音普遍比较好。当然我英语不太好,仅仅是从空间,动态,背景音乐的质感来说的。
NAD D1050的高频并不像很多人说的内敛,点到为止,我觉得高频部分够用,延伸够好了,不论耳放接口还是模拟输出接口。都足够的有控制,又没有过度修饰的痕迹。
我认为D1050 的耳放素质秒杀 更贵2000的 HD DAC 1
模拟输出各有千秋, HD DAC 1除了人声比较耐听,优点似乎不多。
乐器的音染,HD DAC 1多一点。
声场,人声的凝聚,乐器的还原,我认为D1050 更好一点。
它们都比艺苑10 更耐听,高频不会聒噪。但论解析,动态,则差别不大。
AUNE X1S动态比较差。。 D 3020解析比较差。
M1 在NAD D 1050上,再次出彩,颗粒感有一点点了!(M1的颗粒感和磁性好听,如果太平滑,反而不好听了。)
M1 对音源的适应性真的好, 除了FA1 PRO仿 A1耳放,可能没有针对低阻设计。 其它的 多个设备,轻易就达到80--90%的素质!
NAD D1050耳放上,M1的声场 感觉比 AUNE X1S 和 马兰士HD DAC1 都要大!
国外购物网站上,对D1050的耳放专门做了等级标称,基本是8000---10000价位的一体机的集成耳放的驱动能力。当然解码部分没法比。但我认为D1050的解码部分也值得2500---3000的价格,也是物有所值的。(输出到NAD D3020 接无源音箱PAB B1效果一般。直接推黑钻XPE 10有源音箱效果很好,男声很好听的。)
M1的乐器,在D1050下表现很好!!独奏很有味道。声场完全超出耳机单元范围。
对初烧来说,SR225 是不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方案? 我没有SR225。但我感觉 以D 1050的驱动能力,已经比5000大洋的HD DAC 1 的耳放好不少了,但仍然不敢说对DT880 Q701游刃有余。 风格上和DT880搭配得不是那么好,但也没大问题。 它也没有把Q701变成适合中文歌曲的耳机。Q701仍然更擅长英文歌曲。
M1 在 D1050上大提琴感染力十足,我听卧虎藏龙的 纯音乐碟。(不是什么片头片尾曲那种)
提琴的感染力,很好,很抓人。
然后背景里渐渐强的鼓点,打鼓一锤,我艹, 声场完全出来了,超过耳机小小的发声单元了!!很有气势有条理。如果听小编制,民乐,M1的感染力会比很多更高价位的耳机更好。
假想一下,从驱动力来说,NAD D1050 把M1 或者 SR225 发挥到90%---95% 不是没有可能啊,哈哈!
M1的低频,一般情况下也就是下潜不深,形体椭圆,没太大硬伤的类型,绝对不要谈下潜深度 ,力度,气势。 这些也许是DT990 擅长的,甚至DT880也不差,至少深度,力度,动态都有了。
我说D1050 下的M1 低频有力度和气势了,大家信吗?
对坛子里不少人认为很好的K240S,我感觉问题多多,新的时候低频奇特肥大,现在正常些了,但是中低频衔接不太好。 Q701中高频衔接不太好,英文歌曲则不存在。
英文歌曲,中文歌曲,所需的器材可能确实不同。
M1适合中文,在国外M1耳机不火,火的是SR80
K701适合中文,国外Q701比K701火,也是同样的例子。
两头拉得开的耳机,适合英文一些。(英文歌曲的人声不容易偏薄,英文女声的厚度本身比亚洲女声厚,因此两头重,拉得开的耳机适合英文歌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