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02|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放阻抗增益选择的疑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27 22: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对于高阻耳机,比如600欧的T1,要达到同样声压的话,耳放选择高增益音量就不用太大,如果选择低增益那就要开大音量。这两种组合的音质具体有什么区别?
2
发表于 2021-2-14 19: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zuoyouwy 于 2021-2-14 19:29 编辑

图像软件的对比度,曲线工具的“白点”叫做增益,
提高增益:对比度高、图像明亮、边缘锐利、清晰、犀利、硬朗;如果对比度拉太高,明暗过渡就断层了,高光也死白,会把高光细节切掉,显得图像很突兀、劣质。
降低增益:降低对比度,图像变暗、比较柔和。但是对比度太低,图像就发灰,层次不足,清晰度显得不够。
图像在保留细节的前提下,为了达到最佳的层次或清晰度,理论上是有最佳对比度的。但是调色这东西,是艺术,要有感觉,很主观。所谓最佳参数,只存在于理论,仅作为参考。从艺术的角度或者说在现实情况下,是没有所谓最佳参数的。为了完成艺术表达,需要取舍。具体操作是,根据自己需求,调到喜欢的感觉就行,不必纠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2-15 09: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阳江市
无论什么耳放都好,
高增益的状态参数都是要比低增益差的,
所以会体现为高增益的听感总是不如低增益。
所以无论是推高阻耳机也好推低阻耳机也好。
只要音量足够,优先选着的模式就是保持低增益尽量把音量旋钮开大,
只有音量旋钮旋到底了音量还不够的情况才建议换成高增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1-2-15 10: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尽量用低增益,加大音量(即减小衰减)。一般来说,低增益90%音量以内能推好就不要上高增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2-20 18: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增益是指前级的放大倍数还是后级的放大倍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2-20 18: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2-20 18:44 编辑

電壓增益越高,表示音圈線越細的高阻耳機越容易被充分驅動,特別是歐陸三廠從錄音專業器材起家的,
基本上都需要中高增益設定才能充分驅動,因為錄音室的環境就是這樣,耳機燒友在強調平衡輸出輸入也是類似的道理 = 電壓擺幅加倍

那增益越高,通常也越考驗擴大線路的品質、穩定程度與抗干擾能力,某方面也算是個試金石

600歐的T1我直接講,電壓增益至少要20dB = 10倍放大,以下就不要談充分驅動了,連門檻都沒到
如果你調音量有難度的話,表示你的訊源輸出電平太高了,可以試著調低一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2-20 1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2-20 18:41
電壓增益越高,表示音圈線越細的高阻耳機越容易被充分驅動,特別是歐陸三廠從錄音專業器材起家的,
基本上都 ...

记得你的812也用高增益,估计你是高增益适应性耳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2-20 19: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拿运放来举例,高增益就是负反馈电阻阻值大,负反馈没那么深,最终的闭环放大倍数就更高,但同时由于运放本身的增益带宽基本不变,其高频频响范围会降低;而低增益就是用更小的负反馈电阻,反馈更深,闭环放大倍数更低,高频响应会更好,但深度负反馈也会同时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孰优孰劣自己耳朵收货吧。
如果是胆机的话,低阻耳机老老实实开低阻模式,高阻耳机老老实实开高阻模式,高低阻是切换输出牛的接法,接在输出牛上的耳机阻抗直接通过输出牛变比映射到电子管屏极作为负载阻抗,低阻耳机接入高阻模式会让电子管的工作点区间变陡,失真大幅增加,高阻耳机接低阻模式也不是理想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2-20 1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2-20 19:28 编辑
Kao 发表于 2021-2-20 19:05
记得你的812也用高增益,估计你是高增益适应性耳朵

你沒算過K812的實際靈敏度嗎?

AKG家的低阻實際上跟日系耳機的低阻是兩回事,日系耳機的低阻是建立在 音圈材質純度高/粗/電流容易通過的前提
那AKG家還是依循歐陸傳統,音圈用的是極細不良導體音圈,只是繞的圈數層數相對其他兩家少

原因也很單純

1.低阻化能夠和前端搭配,擠出更多一點動態範圍
2.對異厚振膜的動作加以補償

印象中以前版友做過驗證,耳機K812,耳擴同樣是屎家ygg,那low gain ,mid gain,high gain驅動的表現就明顯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2-20 2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2-20 19:12
你沒算過K812的實際靈敏度嗎?

AKG家的低阻實際上跟日系耳機的低阻是兩回事,日系耳機的低阻是建立在 音 ...

所以印象深刻啊,现在的音源2v,还高增益推低阻,一个字: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2-20 22: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2-20 23:01 编辑
Kao 发表于 2021-2-20 22:35
所以印象深刻啊,现在的音源2v,还高增益推低阻,一个字:厉害!


已經不是K812用家了,尊重你的不同意見  


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找我以前寫過的K812文章,如果有可以幫忙修正或補充的,
我會非常高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2-20 23: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赤峰市
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2-20 23: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2-20 22:57
已經不是K812用家了,尊重你的不同意見  

就是买之前拜读过你的大作才印象深刻,买了之后印象就更深刻了。得出了应该高增益推812的结论,放弃是正常的,能听下去就太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2-20 23: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高增益一般声场更开扬,动态更好;低增益细腻些。具体还是建议自己听,一般往高打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2-20 23: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Kao 发表于 2021-2-20 23:34
就是买之前拜读过你的大作才印象深刻,买了之后印象就更深刻了。得出了应该高增益推812的结论,放弃是正 ...


慚愧慚愧,那篇我最沒料到的其實是K812斷線的問題

至於高增益那段,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關於低頻上段突起的描述,對於當時這些描述,到現在我都是問心無愧的
後來購入K812後,其實也稍微修正了印象,但總體而言不會差太多

至於賣出的原因,倒不是因為難推或難處理什麼的
而是因為不花大錢好好選一條耳機線去補音色,那我還不如繼續用素質遜色一點,但音色更好的初代T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2-21 0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2-21 00:16 编辑

就讓我再多嘴幾句吧,也算是打破一些迷思

旗艦動圈耳機是廠商的技術最高成就沒錯,但並不是"完成度"最高的耳機,恰恰相反,
很多時候次旗艦才是完成度最高的耳機,至少不會為了將單體性能逼到極限而把各種參數弄得很緊繃

換句話說,旗艦動圈更接近概念超跑的意思,那次旗艦則是容易駕馭的小鋼炮定位

那你要玩旗艦動圈,不是指定器材買一買組一組照單全抄別人菜單,配置就沒事了,這跟電腦不一樣
而往往都是要長期抗戰,慢慢去找出耳機和在你的環境下,系統最佳的平衡點

如果有老燒跟你說某某訊源+某某耳擴肯定能發揮某某旗艦耳機90%或100%的實力,請當他是在唬爛
我們最多就是透過深入使用與比較對照,找出這個耳機相對於其他耳機專屬的特色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2-21 00: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娄底市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2-21 0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調低音量後開高增益, 等同蓋綿被後開冷氣, 戴墨鏡後開大燈, 踩着煞車催油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2-21 0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彰化县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2-21 09:31 编辑
borrego 发表于 2021-2-21 08:31
調低音量後開高增益, 等同蓋綿被後開冷氣, 戴墨鏡後開大燈, 踩着煞車催油門。

前級本來就是這樣的東西啊,先衰減後增益,重要是銜接訊源和後端

一方面要能應付各式各樣的訊號來源/強度/品質,一方面則要能夠讓後端"看到"越多訊號越好,
所以音響界加了前級,背景變更乾淨更黑,資訊量變更多,空間感更完整更宏大的案例數不勝數

那音響界也有些少數派覺得前級的概念過時了,現在的訊源輸出電平都很高了,或者用被動式音量調節的純淨主義者
理想很豐滿,現實不一定如此就是了

當然,耳擴比前級還要麻煩多了,因為耳機本身規格就亂,就算是中型廠商正經設計的耳擴,通常也只能用比較"髒",比較妥協的方法去處理這些問題
要不然就是小作坊式的,針對特定幾付耳機特化這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2-21 1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2-21 09:13
前級本來就是這樣的東西啊,先衰減後增益,重要是銜接訊源和後端

一方面要能應付各式各樣的訊號來源/強 ...

你所说的效果, 其实大部份是前级对输入和输出器材作阻抗匹配的功能所达致的, 和增益关系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1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