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来包含在过去之中——关于P6PRO、白鹂的“脆弱性”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17 18: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这个时间点发这文章貌似很不合适?原因都懂的。然而听觉的记忆性实在太差,在把P6PRO样机寄出之前,又狠狠听了1个多小时。在对其音质的定性基本完成后,还得趁耳朵里传递到的信息“变质”之前赶紧形成文字作留存。对于任何一份声音,都希望尽快以文字保存,这种情况,对发烧友来说很重要。因为时间愈久,你对它的描述会越来越偏离当初的实感——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刻意去回忆、美化,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念旧”情节。如果时间拉得更长,甚至很可能出现“厚古薄今”的论调,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发烧资历和所谓的丰富听音经验,前提是,对方一定没听过那玩意儿。

一堆老烧在不同时刻的不同吹捧,时而矛盾、时而浮夸,我见过听过的例子太多太多。包括我自己,翻一翻以前写的文字,也会忍不住吐槽。但起码,这些记录的是当时、那一刻的认知,以及当时的心情,那便是永恒鲜活的。基于的认知度可能匮乏、写作时的心态也可能浮躁,所以不妨把所有这些记录看作是纯粹自我的表达,很单纯、只求真实。和“独乐乐”地塞上入耳独自品味三频和素质不同,这份记录会让其他人看到,对于“声音艺术”这种难以描绘却又急于分享的事物而言,这就够了。

听到任何新东西,怀揣的心情都会适当的影响听感评价。听得愈久,情绪才能稳定,获得相对理性的认知。之前写过P6、写过白鹂,而这次再写P6PRO的时候,起码心态已经归零。听P6,是对第一台全分立R2R随身机种的好奇,所以再刚拿到P6PRO时,新鲜感已被过滤,而听到的时刻,再一次心潮起伏。



之前说了,好的声音,是能够带动心绪的。你不需要开脑放,机器自己就能带着你飞。这次手头没有P6,能听的只能是“老婆无忧”(LP5U)。对P6的声音记忆已经模糊,唯一可以确定的是,P6PRO的声底依然是明显的P系列分立R2R的模样——有一定昏黄感、暖而不糊、厚而不腻,和低素质hufi机种有明显差距。至于信噪比带来的更干净的背景、以及动态性能翻倍的提升,我倒没那么深刻的感知——LP5U的背景同样干净、动态亦不弱,P6PRO并未拉开如两倍差价般的巨大差距。当然,这种情况可以用R2R、Delta-Sigma两种架构本身体质差异来解释,但本人只遵从反馈到耳中的感知。这部分的素质差别,能听出P6PRO略强的部分,在于低音区的残响感,而不是力道。LP系列向来以大力道著称,P6P可与之掰三天三夜的手腕,分不出高下。而多出的“袅袅余音”才是R2R的价值所在——以更自然的音色胜之。



早先听过“乐三万”LP6黄金版,其背景和动态可震撼到当时的自己,记录的心情大致是“台机般的规模感”,而P6PRO给我带来的感触最多的部分,并非“台机感”,而在于“安定感”。P6PRO的声音是沉稳的,而LP5U显得有点燥——从简单的流行曲听来,P6P的人声结像较LP5U往后拉了不少,但倘若对比MacBook PRO 2020款的PO,你又会觉得P6P的人声显著靠前。其实理由很简单——往后拉是撑开了完整的场感,达到声音元素的合理排布,不会拥挤混乱;往前靠是密度作用下,结像力的大幅提升,这就是P6P所谓的“高素质R2R”的声像特性。切换至LP5U,任何人声都糊到脸上,初听会觉得比P6P好听不少,真抓耳,而再听一阵,则觉得“假”。或者用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入门台机声”:结像贴面、有压迫感,会产生硬和冲的不自然听感。记得友人diy过一台号称推力奇大的晶体管耳放搭配hd600,就有类似的感受——低频敲起来像根棒,力气够大、够猛,可森海看家的残响也收了不少;人声比预料的靠前很多,却有“血盆大口”之嫌,结像粗糙;极高频的齿音区甚至出现了扎耳感,把hd600推出了奇怪的“冷声”。按他的说法:“阻抗匹配没做好。”而LP5U搭配低阻高敏的黑黄鹂LTD,出现这种“推过”的情况,也在意料之中——我更习惯用hufi向的DP100金去搭配。



老万强调P系列侧重耳塞、LP系列侧重大耳,其中的道理可能就在推力和控制力的“平衡关系”上。P6P的低增益3.5输出,对于白鹂和蓝鸟绰绰有余,稳定扎实的低音区完全挑不出毛病,速度适中、下潜有一定弥补,但维持了鸟塞家族招牌式的冷艳感;中频是厚而正的素质向,与乐彼老机型的锐化高线条感处理截然不同,也和P6的甘醇滋味颇有不同,传达的调音核心还是一个“稳”字,把该交代的东西不多不少的放在一个球形空间,剩下的大部分色调交给耳塞;中高频、高频也听不出啥染色,其处理方式有些像L6,主要起收敛毛刺的功用,相比LP5U的凌厉真是收敛了太多,因此,这种讲求控制力的处理依然是“稳”字当头。

作为P6的素质升级版,P6P抛弃了P6对一切声音的“打磨感”,减少了P6中下盘R2R的浓厚味道,把滤镜等级减弱至最低一档,同时把对比度、饱和度、色温等设置的选择权交给了耳塞,从而建立起自己在分立R2R领域的HiFi根基,即讲求低失真的溯源。因此这部机器我认为更适合听音经验丰富的烧友,绝不会像“恰到好处的浓油赤酱”——P6那么讨喜,但如果你听过足够多的DAP,我认为你肯定能听出P6P的大巧若拙;如果你听过足够多的乐彼DAP,你也会发现,它具备了P6般丰满的下盘和L6般细腻的身段,且在此基础上收敛了锋芒、充盈了力量。

一如“韬光养晦”的P6P,白鹂的迭代周期更为漫长。自17年的“黑鸟完全体”——蓝鸟发布至今,我完全没料想老人家会在这一型号上继续做微雕。在试听P6时已对蓝鸟有具体的评价:“把低频做得更干净、极高频部分压暗一点,因此完成度上看更好了,则个性进一步减少。”怎么样?从“完成度”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来看,是不是和P6P、P6的变化异曲同工?更神奇的是,在P6PRO的驱动下,白黄鹂呈现出另一种变化,让我对其评价有小幅修正:高低两端明显打得更开,而蓝鸟则是有一些“往里缩”的小资听感。蓝鸟的人声依然比白鹂清秀、颗粒感更少,但低频也随之显得清瘦,听起来整个都“瘦了一圈”。白鹂的质感与蓝鸟几乎完全一致,包括细节、场感、瞬态等等,更多是通过量感的变化来影响听感:在低频和高频两端响应更突出那么一点,牺牲了一些中频能量,增加了声音的活力和生气,所以蓝鸟进化后的白鹂并非P6P那般沉稳,而是更多一份动感与刺激。



最近二刷卡勒布“三部曲”,引用其核心理论即“脆弱性”,其中提及:“技术性的东西往往都很脆弱”。hifi圈同样存在这种“脆弱性”:半年前,我给P6下的结论是“单端口小资、平衡口中性”,但听过P6P后,“平衡口中性”的结论随即崩塌;如果遇到不同级别的声音,如P6P和LP5U,则后者的缺点会放大,越听越想挂闲鱼。这种经过对比后对原有认知的颠覆,听惯好的、差的就听不下去,即hifi的“脆弱性”。对高档前端来讲,素质的重要性以及与耳机的适配性是核心功能的决定性部分,其中涉及到元器件品质、供电、电路设计等。做好指标、做低失真的回归策略可赋予hifi产品一定的“反脆弱性”——或者说不可替代性。大多数玩家只会选择1台机器作为前端,去搭配多副耳机,这时素质越高、声底越正的机器适配性越好、竞争力越强,P6P呈现“反脆弱性”的关键在于分立R2R技术的唯二成品以及目前指标最高的分立R2R机种,短时间内看不到替代品,其技术的关键也在于对“过去”的成功经验的迭代——全分立R2R是相对“古老”的技艺,但经历的时间越长,其反脆弱性也就越强,之前的机型已是对“R2R大概率=好声”最有力的论证,比起不确定的未知,还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更可信。但论及耳塞,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历史告诉我们:“声音更有特色的耳塞会比相对素质更高的耳塞更易成功”。黑鸟->蓝鸟->白鹂的变化,即声底越来越正、hifi性更突出的迭代走向,理论上越发适合作主力塞,但损失的这部分失真,则可能成为影响其特色的因素。在高端耳塞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时代,白鹂的“个性缺失”会伤害其声音的“艺术性”,相比“技术性产品”的脆弱,“艺术”往往带有一定“反脆弱性”。元器件堆叠、电气性能至上的DAP,更多比拼的是技术,而耳机则更接近一个“艺术向产品”,因其调音比DAP更能决定最终的声音走向。音乐传递的听觉之美无疑是种艺术,通过耳机进行的hifi回放也是对音乐的二次艺术加工。耳机的调音,正是体现“回放艺术性”的关键。那些经历了足够长时间的广受认可的调音,哪怕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塞,只要味道好,也依然不会过时。从这个角度讲,对比黑鸟,我认为蓝鸟的声音“更脆弱”,即更容易被替代和遗忘,而黑鸟的调音则更经典、更加“反脆弱”。对于玩家而言,最大乐趣在于耳塞的调音所呈现不同的“艺术性”,这时单元数量、材质、腔体设计之类的“技术性信息”往往会忽略,只有调音的“艺术性”受到了认可,接下去才会讨论怎么搭配DAP去更好地发挥素质层面的潜力,所以黑鸟和蓝鸟比起白鹂都“更好玩”些。但是,如果只打算1+1搭配,不打算折腾、只打算舒舒服服的听歌,那么更符合hifi定义的白鹂无疑是更实用、更合理、更正确的选择,它是一款更标准的现代hifi耳塞制品。

2
发表于 2020-12-17 18: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沙发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7 13: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