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觉得不少人都忽视了一点:搭配的问题。
比如很难伺候的平板,lcdi4这种很吃电流的塞子,用lp6金去推,才能充分推出大气的动态感;
至于p6搭配动圈人声不毒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瑞弦的动圈VR1,就很搭P6;
还有一点就是人声毒的标准,也是主观性太强的东西,很不好下结论:
z1r,我搭配过lp6、金砖、p6、墨菊,很多人说墨菊人声淡,搭配z1r声音过素,我同意,
但如果要求平直感、细节感,要音色干净的录音回放感,墨菊搭配z1r是音色最正的,
因此未必更自然、更醇厚的声音更好听,有人就喜欢pcm-d50、d1这种录音笔声;
最后就是某些捧老机的,不否认当年的机器在那个时代竞争力很强,但放到现在,素质差距过于明显的情况下,听感调得再好也是被“吊打”的份,就像16年的索尼机型金砖,在lp6面前也是“被碾压”,实际的听感就是如此;
也许还有一些老烧会坚持素质没啥用、太高反而会放大录音瑕疵,我的理解是:无损音乐在高素质回放系统下,放大的细节感带来的有效乐音增加,远远比放大出来的录音瑕疵来的对听感提升有利,要想好声音,有优秀的素质是基础,是底子,在绝对主观的听感面前,失真指标、推力指标、分离度指标才是绝对客观的、更能体现hifi性的东西,前提是实测、真实有效的参数。
以上一点浅见,抛砖引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