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唠唠最近两个新玩具,“老式磁带机”dps-l2、“男人r2r”hm901r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27 22: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最近最想买的3个东西到了俩,还有个是ie900。为啥是它们,原因很简单,被骂的太惨,骂的人太多。现在买东西都是反着来的,什么吐槽多,我就对什么有兴趣。仔细想来可能的吐槽原因有几种:第一种,花高价买了,发现某个毛病会觉得掉价,于是各种吐槽,比如做工差啊、操作反人类啊;第二种,本身产品客观存在硬伤,无论花多少钱买,实际用着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爽,比如exk的掉漆、头版太阳神的佩戴、im70的过敏等等。

这次森海ie900各种被指摘的3khz奇怪凸起,就是公认的槽点,从客观频响图上看,的的确确问题很大,但反映到主观听感上,这个3khz的凸起就未必是硬伤了,可能有些没看到频响的压根就听不出这一频段的问题,反而会觉得女声毒、器乐亮啥的,就像当年ex700的齿音问题,很多人都在吐槽,集中火力说这一点,天天看到这种言论的就很有可能受群众口水影响,越听越不自在,感觉齿音“越来越重了”、“的确很明显”等等,然后就出二手了,而没去关注这个言论的,可能听的就比较自在,比如当年的我。对我来说,ex700最大的问题反而是佩戴,而不是齿音,当年听音经验并不丰富的我,只打算买个高档一点的耳机,而且对索尼有好感,就在imp3二手区拿省吃俭用的生活费买了,花很多钱买回来的东西听着都会很开心。不过等听音经验丰富后,却越来越容易不开心,因为更容易去在意缺点,一耳朵上来先听问题,不挑出一个问题都觉得自己不算个烧友,所以就来来回回折腾,一直到z1r、fww这个万元级别才收手,因为再贵的也玩不起了。直到这时候,我才觉得,愿意去欣赏缺点也是一个合格烧友应当做到的

dps-l2被骂的地方很明显,抄索尼呗,就硬抄,还美其名曰搞怀旧、要致敬,这不剽窃设计师劳动成果吗?额,其实关于老人家这种做法,现在的国产手机圈不都这样吗?我表弟618买了个手机,我问哟换iphone12pro了嘛,他说不是苹果,是oppo,顺便补了句,也没比iphone便宜多少,好家伙,我一看那3眼摄像头,不和iphone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吗?最近很火的真无线就不用说了,airpods被各种听说过没听说过的牌子仿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只要用着香,外观差不多又如何呢?

花了1分钟想了下这个问题,我觉得,原因应该是,过去华强北的山寨太厉害、名气太大,所以仿照这个说法很容易和山寨产生关联,让人觉得这种行为很掉价,很low,但如果非要说dps-l2是山寨,我希望烧友能做以下思考--国产手机抄袭的是iphone,dps-l2是个数码机,但抄得是一个40多年前的古董磁带机,其中的区别能弄明白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现在有个国产手机,设计了一款手机,是致敬的第一代大哥大,你会觉得它很low么?

dps-l2的里子是明显的数码机,只是套了个磁带机的壳。要比也要拿数码机来说话。如果有国产播放器能设计一款和索尼md EH1这样造型的数字播放器(DAP),我双手双脚赞成。而且如果从做工设计层面讲,这样的抄袭反而是优点,比起其他数码机,你就是最亮的仔——播放器老百姓认知度远远没有手机高,你掏出个漂亮的老古董,结果里面的东西都是新技术,很大概率别人还会夸呢。

外观部分dps-l2没啥太多可讲的,说不上100%复刻tps-l2,只能说很多细节是想要做出复古磁带机的范儿,这样的思路其实挺有新意,而且各种机械按键+可以开合的金属盖子也挺好玩,只是手感还不够细腻,各种磨砂和涂层的质感还有待提升,有一说一,是不值万元级别的做工档次的。

音质层面,我看到一些人说值个2、3千吧,看到这种言论我就只能笑了。。我听过老人家3千块的dp100,也玩过限量版的dp100金,后者声音值个3000不过分吧,对比金老头,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dps-l2素质层面有非常明显的一耳朵差别,从l2切换到金老头,你会发现声音糊了一层。区分价格档次,不听三频走向和调音风格,只要听硬素质--声场、层次感、背景干净程度、动态、清晰度、密度感。如果有些人觉得l2声音只是2、3k,麻烦带上参考系,要不这种吐槽就太low了——1万的机器声音值2千、5k的机器值1k...反正只要是贵的(一般老百姓心里价位的门槛是5000,往上就是贵的,而贵就是不对的,尤其是国产,更不能贵,国产的就该卖1000-3000,声音顶头的也只能值3000,不能再多了)这样的默认hifi无性价比套路实在看太多了,反正不用贴图,更不用实际听过,直接来一句吐槽没性价比就是zz正确,还能让人觉得我是为你在考虑,让你少花冤枉钱,直接占据道德制高点,看,国产机就不能上万,越便宜越值,越代表我会玩(内心os:我说的多理性呀)!

老人家的机器从来不以指标见长,比如thd、snr啥的,做个及格就成,而且有些设计非常诡异,比如dp100单端推力比平衡还大不少,这次dps-l2的推力数值索性就没贴,但实测推力绝对不小,低增益条件下电位器推杆推1格多,伺候fww和z1r声压就足够了,动态什么的也都能出来,现在z1r专门测动态和推力(低频凶不凶、中频塌不塌),fww主要看控制力(高频、极高频顺滑度),dps-l2推z1r效果好于fww,说明本身还是一台大力机,风格还是比较厚和粗犷的。对了,这次dps-l2终于用上了4.4口,没有用dp100的2.5口,这是才突然想到,这俩机器都隔了4年了,主流平衡口标准也从2.5换到4.4了。不过dps-l2的单端我觉得声音足够饱满了,平衡口反而太凶,如果推z1r,听听重口味非常好,中频没dp100那么浓,不过声音密度各方面都起飞了,有种hufi->hifi的“拨云见日”感,单端的能量比较适中,推fww一样可以改变它的瘦弱身躯,同时不会太扭曲fww的音色细腻感,用一个老掉牙的词形容dps-l2的声底——中性微暖。如果用吐槽向的词来形容,就是声音稍慢、高音稍暗、没啥特色。不过再次强调,素质部分,dps-l2是够格上万的

下面再聊聊901r,这机器比dps-l2更绝,直接用了r2r板子,天了噜,终于告别pcm170x,从09年的hm801到现在,整整用了12年啊...不过这回的喜马拉雅指标倒是超出我预料,底噪、信噪比持平1704k,功耗还低不少,实际听感有太多文了,我这儿就不啰嗦了,总之基于经典卡表现看肯定是值这个价的,3199,还要啥自行车。但是,要指望越级,并不现实,就以dps-l2这个级别来看,两者就没啥可比性,素质差别是一耳朵的(3.5单端)。不过花了小钱总有想办大事的心态,所以总想着各种秒超平,这种低预期心理导致的主观听感加成在器材对比上还是很常见的,还是那句话,人类听感的靠谱程度几乎是最差劲的。如果再加上听音偏好,那每个人的听感对其他人几乎都没有参考价值,除非积累到一定的样本量,里面形成一些大数据规律,才可能找出相对靠谱的定性结论。

除了由于不同参考对象(对比前端和耳塞型号)以及听音喜好导致的主观听感差异之外,还有一种不靠谱听感的可能就是碰瓷,比如做901r功课时搜到的一篇和p6p对比的文章,作者名字挺有意思,叫单绅苟快讯,其中关于901r与p6p的对比部分是这样描述的:“在古典演绎上P6PRO较好,直白的乐器表现能突出演奏主题不变的思维。而流行表现上,价值2万的P6PRO却被HIFIMAN HM901R打得满地找牙。主要是人声的感情没后者饱满,空旷感太大,影响了聆听歌词上表达的情绪。”作为p6p用家,耐心扫完这篇文字后又乐了。这种碰瓷手法比手机圈还low,没有任何客观参数对比,全篇主观听感与公式文结构,似乎背后意思是--p6p各方面素质更高,所以听感不如901r,因为p6p素质更高,所以不适合听流行。其默认的观点就是素质与听感的矛盾性,如果播放器都不需要素质了,那我用手机上app免费调出符合口味的eq是不是就能超越这3000多的前端了?

901r强调的是能把r2r做出不错的素质,包括底噪和thd,都符合hifi性,但在这些失真指标高很多的p6p面前,没必要否认差距,更没必要春秋笔法反而去强调虚无缥缈的调音,非得绞尽脑汁想出一套说辞来证明901r的某项优势出来,这时主观听感似乎成了唯一一招,好像其他好多前端都是这个套路?与其这么写,我觉得承认差距反而更容易给机器定性,比不过也没啥丢人的啊。我听机器,尤其是同维度产品对比,一定是多比素质,调音走向只说三频能量分布差异,尽量不加入主观偏好,比如901r和p6p比,低频的量感是更足的,但下潜深度和力度都差一些,尤其是力度感差距更大,可能这是动态指标差别的听感反映,人声的饱满度差p6p不少,或者说,p6p声音更紧致;高频段两者差距比中频更大,901r闷糊感明显,延伸相对p6p来说明显是不够的。至于信噪比之间的差距,反馈到听感层面是背景的漆黑程度,p6p也好不少。901r接fww、z1r虽没有明显底噪,但切换到p6p后会发现后者的声底还是更干净。

有一点是较容易被忽视的,就是dac只能代表一项关键用料,远远到不了决定音质的程度,同样是ak4497,可以做成千元小尾巴,也可以做成2万块钱的钛菊,市面上到一定档次的dac,对于随身听来说已经是足够好的底子了,如何发挥出芯片应有的水准才更重要,或者说,901r耳放卡对整机最终的影响一点不比dac小,要不经典卡和平衡卡怎么差着2000块钱?音质是个系统工程,最终的整机指标可从一个侧面去衡量这个工程质量,单靠我们去听,如果能听出较为明显的区别,那指标的差距一定是相当大了。

刚刚是从单一音质维度去评价901r,结论已经很明白,如果放平心态相对理性去看待,901r的声音肯定是值这个价的。但是,前提是你只看重音质,不在乎其他。在实际使用时,我发现一些肉眼可见的体验问题,可能会给产品减分:其一是做工,音量键明显是印歪了的,滚轮的手感也一言难尽,便携性相当不错,重量也足够轻,可整机塑料感严重,松松垮垮;第二是APP异常反人类,如果用惯ios上的成熟app,那hifiman的app几乎可以说是到了无法使用的程度;最后就是那块骗人的屏幕,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设计,只有侧边一个小蓝点提示蓝牙连接状态,其余部分完全无用,对观感丝毫没有提升,这设计真是活久见。

俩玩具的主观感受到此结束。为避免口舌,还是放个真相图吧。


2
发表于 2021-6-27 22: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好文 老人家是有自己的风格 但就是讨厌那前哥的德性与手法
就是不再买它家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7 05: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