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2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说就说个透:欣赏古典音乐的门槛是什么?什么器材更合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15 16: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kenspeed18 于 2021-7-15 16:39 编辑

这2天古典音乐的议论众说纷纭,我自己也发了一贴,但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把事情说清楚,总感觉不太舒服。既然如此,就认真说说吧!
既然要认真说,就要多角度的去说,任何事情,总不会只有一个标签的。对,标签。

第一个标签:古典音乐门槛高,听的人少,曲高和寡。
错!古典音乐门槛绝对不高,听的人比流行音乐多得多了,丝毫不寡。
为何这样说?因为古典音乐早就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校的铃声到无数影视作品的背景音乐,谁听得少了?谁不能哼上一段?
这种广泛的社会应用,可不是任何流行音乐能比拟的。

第二个标签:“欣赏”古典音乐的门槛高。
这的确有点高。高在哪?高在“不新鲜”。
众所周知,古典音乐就那么多,旋律都是耳熟能详的,就算说不出名字,也不会“没听过”,一点都不新鲜。
而人,总是求新的。所以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新”,古典音乐之所以不流行,则是因为“旧”。
所以,古典音乐的门槛就在于——“不求新”,而“念旧”。
就如我喜欢“四季”,各个版本都听。偶尔厌倦了,也只是一段时间,也许就一两个星期,过后还是天天听,反复听不同的版本。
古典就是这样的,喜欢古典的人,他的曲库就那么多,基本不变。不求新,只念旧。
为何?这是不是代表了喜欢古典的人基本都是老人家。也不是。就像有人喜欢吃蛋炒饭,喜欢了几十年,都爱吃蛋炒饭。
就是这么一回事。古典乐需要的是“真正喜欢音乐的人”,而不是贪新鲜的人。因为只有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才会无数次反复听一首曲子,每次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请注意,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我也认识一个不喜欢古典,只喜欢爵士的人,听了一辈子爵士。)

第三个标签:古典更“高雅”。
高不高雅还真难说,有的古典乐,例如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感觉说是音乐,更像是数学,自然是给懂得欣赏的人去听的。
就像书法,楷书人人都会欣赏。狂草呢?看得懂得人都没几个,自然是“高”和“寡 ”了。
但古典也不都是高寡的,大部分都是人人都能欣赏。像我喜欢的《四季》,像《致爱丽丝》、《月光》、《命运交响曲》……谁不懂欣赏?
不说笑,《四季》就是古典中的流行乐。
第四个标签其实是个问题,古典要比流行更值得欣赏吗?
那是当然的吧。你能在现代听到一首创作于200年前的曲子,就证明了这首曲是非常非常优秀的。
而流行曲……等时间来证明吧!
而古典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欣赏的地方。
例如听鲁宾斯坦演奏肖邦第一叙事曲,真是每个音的轻重、缓急都完美无缺,感情、力度,叹为观止。
这是一个天才演奏家用几十年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都不知道为此练习过多少万次了。
我听其它演奏家的版本,相比起来,都显得各有不足。
这样一首曲子,虽然不新鲜,但更值得欣赏。

最后说说器材,我不说品牌,只谈需求。欣赏古典乐需要什么器材。
一、两端延伸必须很好。
高频延伸不足,则小提琴失色,低频氛围、质感不足,那大提琴、钢琴也很难出彩。而中频呢?因为人耳对中频非常敏锐,所以过于厚实的中频,听钢琴时感觉会有些撞耳,不舒服。现实中弹钢琴一样会有这个问题。
所以听古典器乐,最好是浅V字型的调音。
二、声场不能太小,器乐定位要准。这是必然的了,不然听不了交响大编制,大家都懂。
三、素质要很高吗?这倒不一定,有时候听感和素质真是矛盾的,大家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舒服就好。

完。



2
发表于 2021-7-15 17: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古典要比流行更值得欣赏吗?
那是当然的吧。你能在现代听到一首创作于200年前的曲子,就证明了这首曲是非常非常优秀的。

请问,您能保证200年以后没有一个人听现在的流行乐么。。。而您口中200年前的古典,在当时也只是主流大众的娱乐罢了,话不要说太满

而且我就纳闷了,听个音乐而已,本质上就是为了愉悦自己,怎么还能听出个高低贵贱听出优越感来了呢,真的是烧坏了某些器官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4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