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布鲁斯東南 于 2021-9-14 17:16 编辑
综合两年来听到的各类耳塞,我仍然认为朱鹂是多单元最出色之一,坊间有不少看法其实也正常,产品怎么样,最终还是表现在落实上。据我所知,朱鹂在国内外反响还是很不错的。
收到日版银黄鹂是周六上午,因为要去应酬,就放在办公室里开机煲着,晚上八点多回来拿起一听,已经非常愉悦了。
之前我是在烧友家听过银黄鹂国内版的,虽然不能一语道出它啥最亮点,但总印象还是漂浮感,听一些空灵和ACG类是没毛病的,但声线和音色并不特别出彩,两头的量虽说可以过得去,但质地不够实在,听一些稍微力度的歌曲时,总觉哪里缺一口气,对我个人的音观而言,不是很寻味。
老人家的机密我当然不知,单元修改、到位的线材、随心加减乘除,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很神秘,但实际听了日版的定音,声音令我有点惊讶。日版似乎对动铁特性做了一些夯实动作,有意式微了虚浮飘,按照某佬的话,“比国内版加重了一点”,各频衔接却能保留了国内版的顺滑,有触摸之感。特别是在听编制时,两头质量明显比国内版更加成熟,比如《卡门》,斗牛士不经意从骚年成长为壮年,气势出来,氛围感也上来了,至少让我觉得,斗牛士的营养是跟得上的。
即使加了营养,日版也并非以中凹为代价,我不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听着还是均衡为上,但的确让我闻到了一些优秀元素归来,比如磁性、干净、明朗适度的亮感、以及乐器的分辨度这些,让我不得不重新留意动铁的未知能力,特别是听蔡琴、雷婷、张玮伽这类人声,更显润厚醇,渗透感强,可以细心体会到“走心”的情感。还有我不能不说的,我个人对塞子的喜好,这两年已不幸落后到“厅感”为重,和朱鹂比的话,日版银黄鹂纵横虽无朱鹂强,特别是人声线,高度可感,又无外溢,很多歌曲出来的“厅感”,优美质量不输朱鹂,这对我来说是颇意外的。
这么说来,日版银黄鹂或许更现实,更人性更杂食可信?
小结
很多烧油一看到“日版”,就有空灵、ACG、天空之城这类脑放,其实风格耳塞并不难,最难还是杂食性,日版银黄鹂的声音并非限制在以上说到的,我个人确定,它的风格是宽泛实在很多的。
对于老人家来说,在自家众多产品中独拿银黄鹂来“开刀”,一而再再而三地纠结了很长时间,我感觉是由它独特的单元腔体早就奠定了的,特别是声音架构上,可能是最值得“较劲”的一个,现在终于定音,作为多单元高端塞子来说,我对日版银黄鹂的声音还是很满意的。
还有就是,手头几个万元以上前端,个人却喜欢搭德森瑞的产品,至于为什么,有空了我会再说说。
对了,老人家太专业了,日版银黄鹂并非朱鹂的下放指向,可以这么认为,如果说朱鹂是把握全局的战略者,日版银黄鹂很可能就是老人家产品中完成某些具体战术的执行者,这个当然由更多烧友去细心体会。
原配耳套仍不适合我,虽然这类体型的套套据说更适合多导管传播,但我戴着还是不舒服,声音也不确切,一些软薄的耳套更能怼中我听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