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莫忘初心 于 2022-8-8 14:35 编辑
一般人喜欢用三频分布大概说明一个耳机的走向和均衡性。经过30个耳机的入手,我发现用区分不同耳机均衡走向至少要5频,分别为: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其实只是把低频和高频拆成二份而已。
其实我本想普及7频的。把高频和低频拆成三份,比如低频拆成:极低频,低频,中低频。
后来因为 一,不够简单新烧难以掌握。二,人耳对两极频段不敏感。三,两极频段对音乐影响大的时候很少。
比如爱听低频的多是想听动次打次,而不是经常听管风琴和雷声的隆隆声单不单薄。低频下潜不好的ps500一样洞洞的很爽。如果只分三频hd600低频一点不少,但它的动次打次力度是欠佳的。低频拆开你才知道它的低频多在中低频上,低频及以下频段略有不足(大约60hz以下)
五频的大概量化
低频是20-120hz 大鼓的咚和打雷的隆隆声。
中低频是120-250hz,嗡嗡到呜呜的声音,中频底盘的厚度,男低音大提琴的主区域
中频是200-2khz 大家都懂
中高是2k-5khz 听感是响亮的亮,明亮,多了是吵的受不了的亮。
5khz以上为高频 听感是尖锐的亮,亮刺,但会让背景更白更空灵。多了是刺到受不了的亮
以下我拿两个耳机举例 +1表示多一点,-1表示少一点,0为无eq。至于2当然是两点咯
用标杆hd600举例
低频-1 中低频+1 中频0 中高频0 高频0
直接就能看出这是个整体很均衡但动次打次略弱的耳机,虽然换算成三频很均衡(低频加中低频的平均量感)但换成5频你就知道它为什么低频一点不少但大鼓的洞洞声力度一般了。至于这个三频均衡的耳机为什么还叫棉被也是因为中低频又是厚一点的,大提琴的嗡嗡共鸣声有点厚,听普通音乐嗡~呜~这类的声音也略多。其余频段非常平直均衡堪称标杆
dt900prox
低频0 中低频0 中频0 中高频-1 高频+2
dt900prox的低频动次打次不强不弱。中低频肥瘦适中,听提琴就能发现嗡嗡声没600厚但也不算瘦很标准。只看中频及以下频段比600更平直均衡标杆。但高频较重镲片三角铁等金属打击乐还是比正常稍亮刺齿音比正常稍重的,只是比以往的拜亚克制些。中高没600响亮,通过铜管乐就能听出来600的铜管更响亮有气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