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5Hz、40Hz、50Hz、70Hz左右声道播放的正弦波,请感兴趣的朋友帮忙试试看吧,谢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7-17 17: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海淀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7-17 19:21 编辑

前几天有位朋友说,80Hz以下,没法判断是哪里发出来的声音,几乎判断不出声音方位。


刚刚又用REW软件里的Generator,播放了70Hz、50Hz、40Hz、35Hz的正弦波,分别用左音箱播放、右音箱播放,左右一起播放。

我自己试下来,感觉40Hz及以上的正弦波,还是挺容易听出,是左音箱发出的,还是右音箱发出的了。


把生成的音频,内录了下来,分别存成了几个wav文件。请感兴趣的朋友,帮忙给多试试看?谢谢!

百度网盘分享链接,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超低频左右声道切换
链接: https://***.com/s/1kcfZRnTXYmTJO-_wGide_A?pwd=urxy 提取码: urxy









2
发表于 2025-7-17 18: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50 以上以前测试过,能分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19: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nblinan 发表于 2025-7-17 18:50
50 以上以前测试过,能分辨

多谢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5-7-17 20: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荆门
能分辨是因为楼主系统失真太大,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7-17 20: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楼主的感受是正确的,人声收音低切都在50-60Hz,不可能自己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7-17 20: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还是需要自己测一下为准,我一直听到的低频都是有方向与定位的,网上的理论应该是过时的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2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hbjmsyxs 发表于 2025-7-17 20:32
能分辨是因为楼主系统失真太大,哈哈,

啊?不至于吧~~~

这是听音位测的左右音箱频响情况(没做平滑的,还挺满意的,嘻嘻)



特别查看了一下,左右音箱的失真情况(也是听音位测的)。
40Hz的THD大概0.4~0.5%左右,是不是还算可以了呢?
失真水平这一块,之前关注得比较少,还请大家多多指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7-17 21: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失真的谐波会被听到,进而产生定位感。
另外,房间的驻波也会让低频出现不均匀分布,产生虚拟的定位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23: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7-17 21:14
失真的谐波会被听到,进而产生定位感。
另外,房间的驻波也会让低频出现不均匀分布,产生虚拟的定位感。

所以,如果不是因为有谐波失真,就听不出超低频的声源方位了吗?


之前也以为,超低频没什么指向性,声音一出来,就充满了房间。
但是,大概是7~8年前,在客厅折腾双低音炮时发现。

两个低音炮,放在不同的位置,哪个响,哪个不响,好像还是挺明显的了。
20~120Hz扫频测量时,肯定是特别清楚的。
放音乐时,如果只开左前角的低音炮,好像也是会感觉,左半边的超低频,会略多一点?


会不会,低音炮/音源附近的声压级更大呢?比房间其它位置的声压级,都略大一点呢?而人耳,是有可以捕捉到这个来声方向方位的呢?

如果是室外,即使是超低频,好像也是可以识别来声方向和方位的吧?

夸张一点说,如果把一个低音炮放在,客厅隔壁的卧室或厨房里,按说开着门,声音也会以声速快速充满客厅,但听感方面,肯定区别挺大的吧?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0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5-7-18 09:45 编辑

这篇2020年Olli Kantamaa关于低频指向性的硕士论文
https://aaltodoc.aalto.fi/server/api/core/bitstreams/53118e62-e0d0-4a6d-949b-b74049a069e4/content

其中第17页,有这样一段文献综述,


对应的参考文献,大概是这些吧

Directional hearing and localization are more accurate on the middle and high frequencies (Blauert 1983).
Blauert, J. (1983), Spatial Hearing: The Psychophysics of Human Sound Localization. MIT Press, Cambridge.
  
ITD and phase coherence enable directional hearing below 500 Hz (Griesinger 1997).
Griesinger, D. (1997), Spatial Impression and Envelopment in Small Rooms. Proc. Audio Eng. Soc. 103.

Low frequencies are localizable above 120 Hz (Miller III 2005).
Miller III, R. R. (2005), Physiological and Content Considerations for a Second Low Frequency Channel for Bass Management, Subwoofers, and LFE. Proc. Audio Eng. Soc. 119.

LF localization transforms into envelopment below 120 Hz (Griesinger 1998, 1999).
Griesinger, D. (1998), General Overview of Spatial Impression, Envelopment, Loc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Proc. Audio Eng. Soc. 15 Audio, Acoustics and Small Spaces.
Griesinger, D. (1999), Objective Measures of Spaciousness and Envelopment. Proc. Audio Eng. Soc. 16 Spatial Sound Reproduction.

Subwoofer is localizable with crossover frequency higher than 120 Hz (Kelloniemi et al. 2005).
Kelloniemi, A., Ahonen, J., Paajanen, O. & Pulkki, V. (2005), Detection of Subwoofer Depending on Crossover Frequency and Spatial Angle Between Subwoofer and Main Speaker. Proc. Audio Eng. Soc. 118.

Ability to localize LF depends on the listening conditions. Low frequencies are localizable below 60 Hz in free–field conditions (Subkey et al. 2005).
Subkey, A., Cabrera, D. & Ferguson, S. (2005), Localization and Image Size Effects for Low Frequency Sound. Proc. Audio Eng. Soc. 118.
  
Low frequencies are localizable in acoustically treated listening rooms (Benjamin 2006, Wang et al. 2016).
Benjamin, E. (2006), An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Localization in Two-Channel Stereo. Proc. Audio Eng. Soc. 121.

Spatial information on low frequency band contributes to the envelopment, localization and sound source broadening (Griesinger 1997, 1999, 2012, 2018).
Griesinger, D. (1997), Spatial Impression and Envelopment in Small Rooms. Proc. Audio Eng. Soc. 103.
Griesinger, D. (1999), Objective Measures of Spaciousness and Envelopment. Proc. Audio Eng. Soc. 16 Spatial Sound Reproduction.
Griesinger, D. (2012), Pitch, Timbre, Source Separation, and the Myths of Loudspeaker Imaging. Proc. Audio Eng. Soc. 132.
Griesinger, D. (2018), Reproducing Low Frequency Spaciousness and Envelopment in Listening Rooms. Proc. Audio Eng. Soc. 1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7-18 1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5-7-17 23:03
所以,如果不是因为有谐波失真,就听不出超低频的声源方位了吗?

佩服你找了那么多参考文献列表。
我觉得除了谐波失真可以保证有准确的方向,低频本身也是能够有方向感的,但未必准确。
首先,一般人家里低音实现不了自由场,大家听的都是混响场。也就是在房间里听,低音因为房间模式和驻波会有不均匀分布。
如果人头处在声压梯度比较大的地方,两耳的声音会有相位和音量差,就会有听感上的方向感。

但这个方向可能和实际的方向是不一致的。这现象在调试低音炮的时候,播放低频点频满房间遛时候能够体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7-18 14: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低音炮一个就行,就是人对低频指向不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7-18 17: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这个研究生所在的Aalto大学在声学方面很有名吧。
他的研究受真力帮助了。国外正规的音响公司在科研上是有投入的。国内的貌似很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hugocd 发表于 2025-7-18 17:24
这个研究生所在的Aalto大学在声学方面很有名吧。
他的研究受真力帮助了。国外正规的音响公司在科研上是有 ...

前几年,倒是看过一些,Aalto大学Tapio Lokki教授,关于音乐厅声学的研究文献和讲演视频。从音乐厅声学研究,到家里听音乐的环境与系统,相关的一些情况,https://zhuanlan.zhihu.com/p/620014227
他做过欧洲声学协会EAA秘书长,芬兰声学学会主席。特别的是,他还有在乐团里演奏单簧管的经验。



低频方面,感觉Salford大学的Bruno Fazenda副教授等人的一系列研究,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关于低频“混响时间”的上限与下限值,以及低频模态间距、模态密度、衰减阈值,一些学习笔记,https://zhuanlan.zhihu.com/p/627572299

其中,强烈推荐的是,Matthew Stephenson,2012年的这本博士论文,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low frequency audio reproduction in critical listening spaces。
系统的梳理了低频回放的各方面研究过程及相关情况,可谓是“半本”、“低频版“的“声音的重现”吧~~~
https://www.proquest.com/openview/b5f13d4a3ce9d9b9c142fdb3b4765369/1?pq-origsite=gscholar&cbl=51922&dis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0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