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楼
发表于 2023-2-24 16: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虹口区
本帖最后由 balancer64 于 2023-2-24 16:45 编辑
角度1:
这两三年少数品牌成功地“开拓”了2-3万,甚至3-6万这个市场,导致一众其余品牌有了信心,顺势而上;角度2: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市场反应来看,除了存在一些对高价塞(所谓超旗舰)声音到底值不值这个价的质疑声之外,并没有强而有力的力量去论证到底值不值的问题。(所谓“耳朵收货”,你觉得值就值,你喜欢又买得起就值……),所以这也导致一众品牌可以放心搞高价塞,要是没销量也不吃亏,万一有销量呢?
角度3:
确实随着文化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能力上升了,对于高收入人群对自己的兴趣花个几万块钱也没什么问题。(所谓,省这几万块也不够养老,花这几万块钱也不会饿死),所以成功地带动一批本来不想买但又经受不住诱惑且咬咬牙也可以多收的人群入圈了。
角度4:
可能也许估计并不是所有品牌出高价塞就一定赚钱,从定价维度方面来看,确实也不能用所谓物料成本来衡量,还有销量因素,以及人工成本(工作室几个人总年收入,干这个不赚钱还不如去开滴滴),所以几个维度综合平衡一下,做高价塞更容易让工作室和品牌活下去。正所谓作坊做超旗舰能活,大厂做超旗舰得死。
角度5:
随着高价塞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周边带动效应也发生了作用。简单的说,连几千块钱的线都算不上好线的情况下,两万的耳塞不是很正常吗?
角度6:
对有经济基础又有尝鲜精神的客群来说,勇敢地冲个新,不喜欢的话还有海鲜市场接手,怕什么?与此同时,还有一帮人每天刷着手机蹲在海鲜市场里蠢蠢欲动,这自然就形成了剥皮链,剥到无皮可剥的时候,自然就会有新产品上市。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家都活了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