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的曲线是基于哈曼2017为目标调整出来的,在盒子背面的曲线与我在频响补偿为1/24的iec711人工耳上测得的结果无异。整体曲线在5kHz的位置做了削减,减少了一部分齿音,保证整体温厚耐听的风格。而在7kHz位置做了适当的加强,保证听感不会特别糊。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认为这条耳机是hufi塞,如果要类比的话我更愿意说他是ea500的降维打击版。前端方面我选择使用手机的3.5mm耳机孔,小尾巴选择七彩虹的m1,由于我认为这条耳机有上台一战的能力,于是我又拿出了ifi的zen can来测试这条耳机的潜力。 一般我用来测试耳机的歌曲有很多,但是最常出现的就两首,竹内玛丽亚的《EKI》和帕格尼尼第二协奏曲《la campanella》。不过在我写这篇文章正好写到这的时候,我听的就是eki。在前奏的沙锤声进入我耳朵的时候,我隐约发现不对劲: 本来应该在左后方的沙锤声,结像位置竟然跑到了人声的后方...我的天,这塞子推不开难道还没纵向声场了嘛。整体出现的椭圆形声场属实有点扁,不过好在人声的位置足够贴耳,口型也大,声音厚度也够,听流行乐是算ok的。不过虽然纵向声场窄的有些离谱,f0的横向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得益于后腔的开孔和导管后的低音阻尼阀的存在,在保证了不错的横向声场的同时,更出色的应该是这个低频。 我曾给知乎的桐生院老哥寄过这条耳机,他给我的评价是“我很少用越级这个词,但是f0的低频确实有点赖皮” 初听f0,它带给我的感觉真有点老小米的味了,真旗舰感越级(不过仅限低频)所以我越来越对这条耳机上台的表现感兴趣了起来。二话不说我掏出了我的zen can,找了一个6.35的转接头把f0给插了上去。在我将增益调至12db的时候,我发现耳边的底噪有些不可闻的时候,我就有点害怕了...这塞子,灵敏度这么低嘛。不过在18db的时候,耳边还是传来了明显可闻的底噪,我赶紧把增益调回了12db。 回听竹内玛丽亚的《Eki》沙锤的声音还是没有回到正常的位置,不过整体干瘪的纵向声场还是润色了一些,令我更惊喜的不止扎实的低频,人声的尾音也有了些许空灵感。 “这哪是e500啊,这可能是个小号e3000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