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figaro! 于 2023-11-16 00:07 编辑
今年的双十一,HCK动作不小,连续上架了平板入耳F1的升级款F1pro,以及原道平头系列的三代产品原道可欣。
F1pro,型号上在上代F1上加了个pro,从字面看是个升级版,而价格却比F1的上市价格有所下降,首发价格定位在599元。实际使用过程中,F1pro也的确可以说是F1的完全升级版。
首先是佩戴体验。F1对耳洞耳蜗较小的烧友并不友好,一整个腔体撑在耳蜗中,很多人无法长时间佩戴。而F1pro加厚了整个腔体外壳,往内突出一块,并加以缩小,使得耳蜗小二道细的烧友也能轻松佩戴,而不会有痛感。腔体的颜色和面板设计也有所简化,蓝色的腔体,相对于F1的灰色壳体加碳纤维装饰,孰优孰劣大家自有评说。
声音的升级是核心,是F1pro最大的亮点。用一组关键字:冷静,热情,灵动。先说推力需求,F1pro相比F1需要的驱动力更小,ddhifi的USB-4.4转换头就能轻松推动,而完全不会有没吃饱饭的无力感。用传统的播放器当然最好,我用的是钛菊。
作为平板耳机,上来先听古典器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4B乐章,大家最熟悉的欢乐颂合唱部分,F1pro的整个横向声场巨大,此起彼伏的合唱部分层次感清晰,动态的控制游刃有余,速度感适当,呈现出相当的规模感。F1pro的纵深优于F1,三频的能量相比F1而言都有所增加。然后是阿卡多演奏帕格尼尼,F1pro在弦乐器上的表达十分丝滑柔顺,瞬态优秀,乐器的结像清晰,小提琴的音色具有很强的的跳跃感和灵动感,这在F1上是不存在的。
再说人声。F1pro的人声首当其冲的是热情洋溢,纵深感明显,较为贴耳的人声位置,会更加适合流行歌曲的表达。人声的柔顺,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是个不稳定因素,全靠线材的搭配——搭配合适的线材,将非常顺滑细腻,口型清晰,外加其原本具有的极强的氛围感——这将是人声党的狂欢!
基于声音的表现,F1pro上市的599元零售价已经非常卷了。F1pro事实上拥有很大的潜力。我在聆听过程中尝试过泽丰古董线,甚至更贵的线材,F1pro都能随着线材的改变的提升获得相应的提升。至于上限在哪,基于个人有限的财力和听音经验,有多贵的线就给它喂多贵的线吧。
原道三代,名叫可欣,是条可换线的平头耳塞。平头可换线不稀奇,但是给一条上市价格50元的平头换线,似乎没有人尝试过。我在前期样机试听的时候建议过厂家搭配EB2S小蓝帽版本的原线,这条线在试听时给我印象很不错,乐感最佳且最为均衡——事实上最终上市搭配的就是这条线材。
两个字评价三代原道系列平头:原道一代,5元,能响。原道二代,10元,能听。原道三代,50元,能品。
这对原道三代的单元调音,出乎我的意料,可以说拥有远超其价位的表现。超低价位耳机听交响,大家认为是什么样的?基于我的经验,往往是平面声场,糊在一起,只能听个旋律。而原道可欣,拥有一定的分离度,不会把乐器都糊在一团,至少能让你听清弦乐、管乐、打击乐的存在,并且每种乐器的音色基本是对的,乐器的位置也是隐约可闻。——请注意,这是一条50元平头的表现。
人声的表达,还是贴耳为主。不过它这个贴耳不急不躁,不会让你觉得烦,而是相对温婉平和。人声的口型,隐约可见,这在低端平头中非常少见。
这次hck搞了个酱油贵过鸡的东西——为原道可欣准备了两条等价于或者超过耳机价格的升级线,而且几乎是原道可欣专用,一条铜线一条铜镀银。这两条线事实上都能够给原道可欣带来巨大的提升,共同点是,三频拉的更开,把原先略显平面化的声底变得富有张力——低频变得拳拳到肉,中频略为丰满,上盘有了通透感和更好的延伸。横向和纵向声场明显的更大一圈,动态也略有一二。这两条线材与原道可欣的搭配,更加适合让从未接触过换线平头或者换线耳机的用户领略换线的魅力。缺点,我认为就是线材有点粗和重——光看线材本身其实还行,但是请注意,它搭配的是一对以MX500模具为基础的塑料单元。
总结来说,hck的这两款新产品各有其出彩的地方,可以说在其所属的价位段是性价比极高的存在,声音的完成度在相应的层级上都不低。作为附加值,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对线材极度敏感——如果你手中有好线,不妨一试,会给你带来惊喜。如果你打算玩线材,也建议收入一对F1pro,这是低价位入耳中少见的能够准确反映线材水平的耳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