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70|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来,大耳机应该这么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16 1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市
本帖最后由 okcomputer 于 2018-3-16 20:22 编辑

大耳机比平头塞声音更宽厚,耳塞音量高点觉得刺耳,这方面大耳机好很多

但是,有大耳机可能一年多了,始终不满意,闷、混乱

最近好多了,思考了一下,原来是使用方法有问题
实践证明,方法很重要,像大耳机这种娇气东西,绝不是随便就能出好效果的,使用方法上,有一点是至关重要最重要的。

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实在太简单了,所以,我们并没有足够重视,以至于,效果很不理想。

回头更新

51
发表于 2018-3-21 1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
纽曼A16MP4+得胜2050大耳=1/30音量。纽曼A11MP4+T1=13/30音量。索尼A1199MP4+T1=9/40音量。索尼227ESD台机+LG额定功率200W主机+T1=1/100音量。别跟我说你的器材如何听感如何,说说你平时听音乐的时间是多少。音量越小失真度越小,不过前提是声音要散开。纽曼A11MP4+T1降到14/30音量13/30音量,费了我老大的功夫和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1 19: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市
shangsb 发表于 2018-3-21 16:28
真的应验了那句话:傻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去看聪明人的枪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8-3-21 16: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真的应验了那句话:傻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8-3-21 14: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盐城市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8-3-21 13:29
绝对是认真考虑的,只是用户多大音量听的都有,他们管不了那么多,也解决不了

响度越大,对声音细节的辨识度越高,结像也随着响度的增加而改变。。。如果这都不考虑,那还考虑什么。。。低音量完全是舍本逐末

而且耳机本来就是和音箱和现场不一样的回放方式,何必强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8-3-21 13: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市
shenje 发表于 2018-3-21 11:41
说得好像制造耳机的人没考虑过衰减一样。。。。异常尴尬的帖子

绝对是认真考虑的,只是用户多大音量听的都有,他们管不了那么多,也解决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8-3-21 11: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盐城市
说得好像制造耳机的人没考虑过衰减一样。。。。异常尴尬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8-3-21 1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jhj 发表于 2018-3-19 19:19
能量当然是要么进入耳朵,要么从空气中向四周散发掉了
所以我才说你的耳机或者耳放有问题才会出现大音量 ...

设备是有最佳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声音)的大小和失真的大小的确有关联。一般功放/耳放会把最佳工作点设计在20~50%音量下,就是正常聆的音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8-3-20 17: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8-3-20 15:15
没错呀,那些设计也是考虑器材、环境音量的

封闭、开放都会有衰减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衰减方法

所以,大音量觉得没法听,糊,没细节是因为回放系统的控制力不够,和听音环境没处理好。在这2者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能降低音量。但是不是所有耳放都能在低音量下完美工作的,这个要跟耳放厂家技术人员确认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5: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市
jimmyxzy 发表于 2018-3-20 14:00
客厅,说笑话吗?听音环境里的吸音材料的敷设是个大学问。残响和反射的控制是个专业领域。世界顶级音乐厅 ...

没错呀,那些设计也是考虑器材、环境音量的

封闭、开放都会有衰减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衰减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8-3-20 14: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本帖最后由 number92000 于 2018-3-20 14:25 编辑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8-3-18 12:43
在说结果之前,啰嗦一下。并不是故弄玄虚,至少这样我们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样比在一楼说就更有意义。

既 ...

理解楼主所说的, 但不同意。提高音量使声音变尖,刺耳,声场变小的问题存在于塞子中。
但大耳推得好,是可以在音场不变小下将3频推开, 细节变多,加大动态又不会让耳朵受罪的。
小弟听了定制塞子4年, 刚加入大耳群。
在同一成本下(约15000),
大耳和塞子在分析力和3频表现差别不是那么大。
不同之处在于声场,动态和结像,塞子是不能比的。
刚好相反, 塞子不可以大声听, 大耳感觉好的时候开大声点也不会让耳朵受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8-3-20 14: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小音量听起来不累,容易静心。但是不同的人喜爱不同的音乐,摇滚,交响,你没有一定的声压怎么表现的出?
你用小声呢喃怎么去表现岳飞的满江红,而换成李清照的寂寞深闺就别有一番滋味。
不论是豪放还是婉约都能很好地表现,就说明你的系统的控制力很不错了。不然的话请检查自己整个回放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8-3-20 14: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8-3-17 14:28
其实,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最重要,把音量逐渐加大,是不是感觉到声音越来越近,声场越来越差,直到没有,混乱 ...

难道楼主见过的森海都是封闭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8-3-20 14: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8-3-20 10:41
客厅那段看了没有,即使不用设备,真人唱,也会因为环境改变,如果露天唱,又不一样

客厅,说笑话吗?听音环境里的吸音材料的敷设是个大学问。残响和反射的控制是个专业领域。世界顶级音乐厅还有皇帝位呢。这个不是靠降低音量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0: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市
jhj 发表于 2018-3-19 19:19
能量当然是要么进入耳朵,要么从空气中向四周散发掉了
所以我才说你的耳机或者耳放有问题才会出现大音量 ...

客厅那段看了没有,即使不用设备,真人唱,也会因为环境改变,如果露天唱,又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8-3-20 09: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thr 发表于 2018-3-18 18:30
小音量聆听美学
实际 存在好久了
在音箱玩家群体里

很认同这个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8-3-19 19: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8-3-19 10:19
衰减是普遍性问题,衰减不够了就得反射,耳机也一样,否则能量到哪里去

设备和耳朵也有差异,有的耳 ...

能量当然是要么进入耳朵,要么从空气中向四周散发掉了
所以我才说你的耳机或者耳放有问题才会出现大音量下的失真。
正常情况下,不管音量是大还是小,失真跟信号本身的比例都是不变的。
如果音量开大就失真,那么在音量小的情况下,这个失真依然存在,相对响度是一样的,对声场的影响也应该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8-3-19 10: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盘锦市
UC还要人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市
本帖最后由 okcomputer 于 2018-3-19 10:23 编辑
jhj 发表于 2018-3-19 02:02
这不是能量衰减的问题,而是墙面和地面、天花板会反射声波,造成了不正常的混响,影响了声场。
然而耳机 ...


衰减是普遍性问题,衰减不够了就得反射,耳机也一样,否则能量到哪里去

设备和耳朵也有差异,有的耳机天生就少一些东西,可能就是为了减少这种副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8-3-19 02: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8-3-18 23:22
请看10楼那段,太多能量连客厅都无法衰减掉,何况耳机

这不是能量衰减的问题,而是墙面和地面、天花板会反射声波,造成了不正常的混响,影响了声场。
然而耳机音量开大之后,比起小音量来说,不会产生多余的声波反射,仅仅是能量、响度更大,所以没有你认为的声场问题。
小音量定位准的,大音量一样定位很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5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