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3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所谓的特斯拉单元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1-12 1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柳州
耳机单元我是不大懂,但单论磁铁的话,作为曾经一名永磁磁选机销售代表,我可以扯几句。
永磁磁铁分两类,分别为铁氧体磁铁和钕铁硼磁铁。过去铁氧体磁铁做成的磁选机,磁场强度最高4K左右,过去把3K以上的磁场强度就定义为强磁。转折点在2000年由稀土院(钕铁硼是从稀土矿中提炼出来的其中一种材料)推动的军品项目推广民用,说白了就是几个该领域的大佬自己出来建公司捞钱了,于是钕铁硼磁铁才在市场上出现。磁选机的磁场强度也从4K达到一万3千多高斯。要知道在以前的教材里褐铁矿是不上磁的,但到了一万高斯以上后就能上磁,从而达到选矿的目的。我当初去福建推广设备时还被矿老板的工程师骂我骗子,差点走不出矿山(以前搞矿的不是官商就是黑道)。唉,磁选机最辉煌的时间也就是那么短短几年,靠着信息不对称大赚特赚,后来国家整顿稀土矿开采后,立马就衰败了。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其实特斯拉单元没什么神秘的,无非就是磁材变了,让磁场强度变大,让振膜的材料要求降低,让单元的反应更快。其实只要看耳机官方提供的信息,看看单元材料就能判断单元素质。抛开调音部分不谈,好的硬件素质起码是好声音的基础。例如,飞利浦X1的单元官网上就写钕制。还有很多大厂其实都不把钕磁铁当成卖点来宣传,这个技术也早就用在很多耳机上了。例如索尼和铁三角,很多耳机单元都是钕铁硼做的。相反DT880和DT990还是铁氧体磁铁做的。所以单元只是一方面,振膜的技术和腔体的设计,甚至隔音棉的材质等等统称为调音的话,这才是耳机差异的根本。
24
发表于 2020-4-4 19: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jimguo 发表于 2020-4-4 18:08
应该有相关基础科学研究水准

觉得更多的是应用研究,就像手机厂商一样,各种硬件都有其他的厂商开发,软件有软件供应商,手机厂商就是集成。
耳机厂商肯定不会去研究各种材料,更多的是对各种新材料发展的信息跟踪和收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0-4-4 17: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看的我都想买个t1来试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0-4-4 16: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安顺
引用一篇文章里的说法
其实特斯拉单元也并不神秘,简单理解就是特斯拉喇叭的磁性,要比常规耳机喇叭大,磁利用率高,单元发声效率高,灵敏度就会相对高,声音细节会更好,从喇叭设计结构来说,也并不复杂,只是把传统的耳机喇叭,内磁式,改为金属支架加持的外磁式结构(类似音响喇叭),内磁式是把磁铁放在单元内部,用承载磁铁的U杯导磁到单元外圈,而特斯拉单元使用的外磁式,是将磁铁做成环形,套放在单元外圈,再利用T铁,导磁到单元内部,同样直径的单元 ,外磁式使用的磁铁体积要大于内磁式,所以同样磁力级别的铷磁,磁通量密度就会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0-4-4 16: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jimguo 发表于 2019-1-13 00:44
磁铁毕竟还是助力线圈的陪衬。特斯拉是电磁大王,线圈才是问题的本质。话题说到这里还在门外转悠呢。
但里 ...

这个肯定有仿真软件的,跟机械组装仿真和电子线路仿真一样,然后做出样品用测试设备测试验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9-5-20 09: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惠州
特斯拉设计是个宣传,产品主要看实际效果。

就目前实物T1喇叭就有几个特性是一般耳机喇叭不具备的

1 振膜的粗糙表面降低空气阻力(类似高尔夫球)
2 喇叭背面大量而均匀的镂空(减少喇叭后壳反射声)
3 金属喇叭架,降低谐振
4 极细线圈增加磁效率
5 特斯拉对称磁路,在整个音圈运动过程提和阻力匹配后仍供均匀驱动力

就我用r2r2000播放时候我就发现,T1这个耳机提供的音乐细节是很丰富的。
而且这些细节既不突兀也不刺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9-5-15 16: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sidewind 发表于 2019-5-15 12:08
无非是达到10000高斯,开始用特斯拉做单位,也不能讲是虚假宣传,但确实有些伪概念

和这个最接近的例子 ...

磁隙里磁场强度超过1万的才号称是特斯拉技术

以往虽然很多耳机虽然都是用钕磁体,但是气隙都很宽,达不到特斯拉级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9-5-15 16: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纳米震膜之类就更是骗局,骗那些没有多少知识文化的玄学党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9-5-15 16: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钕铁硼磁性材料很早的应用是VCM磁铁,我以前从事过硬盘VCM电镀,只有很低档的才会用到耳机之类的上,本就是很老的技术,了无新意,音响界大多数是把工业上早就淘汰掉的技术拿来炒作,而这也很符合玄学党的胃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9-5-15 16: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furudeikarei 发表于 2019-5-15 13:29
耳机上的纳米技术可能相近,说白了吧。。。hifiman的纳米振膜 我没看懂他们想表达什么。。。
化学上的纳 ...

纳米振膜就是够薄咯,像sus的振膜是透明的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9-5-15 13: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sidewind 发表于 2019-5-15 12:08
无非是达到10000高斯,开始用特斯拉做单位,也不能讲是虚假宣传,但确实有些伪概念

和这个最接近的例子 ...

耳机上的纳米技术可能相近,说白了吧。。。hifiman的纳米振膜 我没看懂他们想表达什么。。。
化学上的纳米技术不是伪概念。。。是真的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9-5-15 12: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合肥
无非是达到10000高斯,开始用特斯拉做单位,也不能讲是虚假宣传,但确实有些伪概念

和这个最接近的例子,就是纳米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9-5-15 11: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cedccedcc 发表于 2019-1-13 00:15
其实就是特殊构造的腔体和震膜

T1用户你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9-5-15 11: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我有一个帖子《黑胶唱头内的磁石~差异、趋势、取舍》,这个里面说了磁石产生的差异,可以类比参考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9-5-15 07: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丰台
只是探讨一下,特斯拉技术不应该是将磁铁均匀分布在线圈周围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吗?因为过去传统的磁铁分散开没有钕铁效果好才改为钕铁的,并不是只要是钕铁的就是特斯拉,这点再看过特斯拉单元就能证明。当然这只代表我的观点,并不一定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1-13 11: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gongcom1 发表于 2019-1-12 16:42
从楼主的文章启发,那么特斯拉电动车也是无非磁体材料的改进,使电能转动能更加有效率了吧。

特斯拉车只是叫这个名字,和磁铁没关系,电池是订制的18650然后厂家自己设计电池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1-13 01: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哈哈想起了小米的“奥氏体304不锈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1-13 0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西
其实就是特殊构造的腔体和震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1-12 16: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从楼主的文章启发,那么特斯拉电动车也是无非磁体材料的改进,使电能转动能更加有效率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1-12 16: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
1. 這裡主要是指 單體磁路中氣隙的磁通量,跟磁鐵本身磁強不可一概而論
體積越小,結構越簡單的磁路越難提升這塊

2.Beyer 在90年度初期就大量使用釹磁了,當年的DT911甚至號稱首個家用耳機使用三重磁路系統的

3.我同意特斯拉技術是行銷話術這點,本質上還是Beyer自有專利的新型磁路技術
技術細節不好跟一般人解釋,只好強調磁通量高如何如何云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1-12 15: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扯句题外话,钕铁硼不是从稀土矿中提炼出来的,是人工合成的合金。从稀土矿只能提炼出钕,一般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共有14个元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6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