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前年在长沙小聚碰到凯哥才接触到平头耳塞。说实话,平头塞子从以前的磁带机开始,那时的耳机指的多是这类,而现在的平头相较于入耳有着完全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特性。自从入了谢兰图之后对于小体量的耳机能够有较于多年前的东西提升实在是很大的。
而与凯声结缘也不仅仅是因为是难得的湖南本地品牌。更多是凯声的声音是我认为较为难得,而且很是实在的。此次的阴阳师是置换的。早些在QQ群看到置换消息时便咨询了下,凯哥二话没说就给我寄了一副过来,今天刚把置换的裸塞寄回去。
凯声的钛铃塞子我之前是入的高阻版,当然官方虽然提出置换的服务,但并不是推荐所有人更换,毕竟现在新的限量版价格有几百的提升的。那么我先比较下原高阻版(3.5平衡)和阴阳师(单端)版本的区别。
1、外观设计基本是一样的,工艺水平基本相似。分线器减轻了,线材的铰接更紧密。插头换为了金属头。
2、驱动方面,阴阳师比高阻版本更为容易驱动,搭配iphone 6 手机听或者是vivo nex听流媒体声音都非常不错,加上工艺上相对的轻量化,可以说带着出去有着极大的便携取向。
3、在音色上,阴阳师版本与原钛铃是很相似的,如果把两个耳机交叉佩戴,一左一右在一定的驱动下可以感觉到相类似的听感。而区别主要在于,原高阻钛铃较阴阳师整体声音偏厚,低频相对偏紧些,这恐怕也是高阻钛铃本身的特性。也就是我在之前评价时所说的有些暖厚感,接近一些磁带机的暖声感。而阴阳师则不再偏厚,而是向着清、透的音色方向调整。因此在搭配上,和曲种适配上,阴阳师实际上要更宽泛些。
4、三频部分我认为最大的差异,或者根本区别在于低频部分。我认为声场的底子是在于低频的。那么高阻版的低频和阴阳师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钛铃高阻版上,以390为例,对于增益的调节变化是极大的,随着增益提高,高阻版的中高频会一步一步的靠前,贴耳,能量更聚集,所以除非是听人声爵士一类,我一般是单端口开中或低增益,这样搭配下使我觉得更为自然和平衡。而在贝九等,我更喜欢用平衡口极高增益来听,此时的声场更具规模感以及厚度。
而阴阳师则不同,最大区别在于阴阳师版本的低频不再像高阻版如此敏感,在各个增益之下,阴阳师的声场规整性相较于原高阻版要稳定的多。随着增益的提高,它并不会像高阻版一样人声过分突前,而声场依然相对规整,虽然我任然喜欢再中增益下的表现,但是可见在低频的表现上,它比起原版更容易控制,也更容易得到相对自然和平衡的表现。至于现在的限量改款是否也有相似的改变,但仅从阴阳师的表现,可见凯声的声音走向也是在随着趋势变化的,可贵的是它任然保持了自己的特性和特点。
也正因着低频的特性,阴阳师的整体听感上是更容易“完整”的,不会像高阻版各种搭配考虑,而且在相对清透的声底上,阴阳师依然保持了纤细的高频,相对醇透的中频,而且这种中高频比起原高阻版的浑厚感有了一些拉伸,器乐与人生的分离度有了一定的区分,但依然保持了较为准确的中频以及清晰的高频表现。
5、如果要说不足,我认为原高阻下的平衡驱动的贝九不论在规模和气势上比起单端下的阴阳师还是有优势的,但细腻度上,兼容性上,透明感上,阴阳师更全面和兼容。
值不值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对于我而言,钛铃的此次改款我认为是成功的。对于原高阻版的那一点点优势在HD600面前了然全无。而如今的易推性,搭配的宽容性,中、高频的保持,醇透的取向刚好与手头的入耳式耳塞,大耳机拉开了更大的差异性。而在新派流行,在细节的呈现上,阴阳师是不逊色的,不能说对原钛铃有颠覆性提升,但在现在的流媒体以及新派流行上,阴阳师比起原高阻版兼容度更好。如果让我推荐,我认为阴阳师可能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