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43|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耳机系统避震是否有用,不妨来看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2 09: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佛山
本帖最后由 任任任 于 2020-6-2 12:49 编辑

这里说的是广义的避震,包括脚垫、避震板、器材架、乃至机器本身的一些设计。说他有用,不意味着质量一般的避震加在那些本身就有用心处理避震的机器上会有明显提升(大胆猜测,便携设备加避震更容易获得较明显的提升);相比箱子系统,耳机系统上的改变确实也公认更低一些,但许多情况下还是可闻的。值不值得,永远看个人的系统,永远由声价比决定。发这个帖子,是为了告诉大家避震不是玄学,如果已经搞好其他大件、电源,或者是单纯想花点小钱提升系统的话,可以去尝试。

直接采用三点避震的TEAC ud505;
“金属虎爪式避震机脚”的钰龙DA10;
用底盘减小谐振的ifi pro ican;
直接使用了三颗钢珠的结构避震,自带避震机架的chord dave等等;
利用外壳材料与设计减少谐振的矩声element x。









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本帖最后由 任任任 于 2020-6-2 12:50 编辑

hifi的领域还有很多的深奥的东西,我承认我也说不出给机器避震的原理,但是这不妨碍我去尝试在这方面升级、获得更好的声音,自己去找人帮忙盲听和ab,耳朵收货,去提升自己的系统。
就像线材一样。换了线之后是不是升级、是否适用于我的系统、是不是比我原有的更好、有哪些变化、性价比如何(避震同理),才是我们值得讨论的话题。如果还在用自己“常识”的“理论”,去争论“这玩意到底是不是玄学”、“是不是脑放”,乃至冷嘲热讽,觉得自己比一些高阶段的烧友还厉害,最后固步自封,也许就错失了一些提升系统短板的机会……何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本帖最后由 任任任 于 2020-6-2 09:35 编辑

对于hifi的打假是个很好的精神,但也不能只有打假的精神,而没有求真的实践啊。

实话说,我自己才疏学浅,甚至无法科学地解释为什么不同的耳机音质差距会那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0-6-2 0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有区别和有能被感知到的可闻区别是两码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本帖最后由 任任任 于 2020-6-2 13:30 编辑
过马路小心 发表于 2020-6-2 09:38
有区别和有能被感知到的可闻区别是两码事。

然而亲自试过的人,确实有不少都能感知到区别。一个无法感知的东西,厂家又何必费心思研发加在产品上,乃至写出来宣传让您笑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6-2 09: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目测你会被各种歪理抨击吊打。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本帖最后由 任任任 于 2020-6-2 09:48 编辑
angel5631 发表于 2020-6-2 09:42
目测你会被各种歪理抨击吊打。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如果这样还会被喷,那我真的没别的办法了绿檀道阻且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本帖最后由 任任任 于 2020-6-2 09:53 编辑
过马路小心 发表于 2020-6-2 09:38
有区别和有能被感知到的可闻区别是两码事。

您所说的“改变幅度的大小”,正是我们应该讨论的“性价比”
哪些机器对避震更敏感、什么样的避震适合怎样声音的系统、哪几款避震性价比高,如果大家都能分享自己的实践,那会是一比宝贵的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6-2 09: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任任任 发表于 2020-6-2 09:44
您所说的“改变幅度的大小”,正是我们应该讨论的“性价比”
那些机器对避震更敏感、什么样的避震适合怎 ...

胆机、音箱这些避震肯定是有用的, 但是你耳机系统的一个便携晶体管耳放竟然有可闻的提升,大到任意盲听AB的地步,那你确实听力远远高于绝大多数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任任任 于 2020-6-2 10:04 编辑
过马路小心 发表于 2020-6-2 09:58
胆机、音箱这些避震肯定是有用的, 但是你耳机系统的一个便携晶体管耳放竟然有可闻的提升,大到任意盲听A ...

我的耳放部分避震我也不确定是否有用,但是解码部分的避震有用应该是公认的。况且我列举的那些产品,也常用于耳机系统吧。
最后,听出区别的人不止我,还有我的一些朋友,大概我的破机器本身的避震处理确实较差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6-2 10: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任任任 发表于 2020-6-2 09:40
然而亲自试过的人,确实有不少都能感知到区别。一个无法感知的东西,厂家又何必费心思研发加在产品上,乃 ...

能盲听吗?我自己试过,我区分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6-2 10: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石家庄
抗震晶振,我们用到十几或几十GHz时的频综时,是有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任任任 于 2020-6-2 10:12 编辑
张花花 发表于 2020-6-2 10:05
能盲听吗?我自己试过,我区分不出来

在我的系统里确实可盲听。不同人的系统情况不同,也许机器本身有好的避震处理,也许是系统对次不敏感,也许家里的环境也不一样。系统里换了一个东西之后,曾经的另一个本来听不出区别的东西突然变得区别可闻,您大概也经历过。
正是因此我们才需要更多的讨论,来给后人指路,让他们正确的选择升级方向。这和其他器材的交流是一个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6-2 10: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避震的东西,不是说无效,无效的话也不会真的那么多人买,而是太贵。随随便便一个钉子就能卖好几千。

国内对线材、避震这些周边的关注远远大于正常的应该的范围。理由很简单,利润丰厚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任任任 于 2020-6-2 10:17 编辑
sven 发表于 2020-6-2 10:12
避震的东西,不是说无效,无效的话也不会真的那么多人买,而是太贵。随随便便一个钉子就能卖好几千。

国 ...

高价周边这方面确实需要大家的实践和检验,找出滥竽充数者,但是我买的那玩意30块一个(虽然质量肯定好不到哪去)香得不行,还是有很多便宜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6-2 10: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任任任 发表于 2020-6-2 09:43
如果这样还会被喷,那我真的没别的办法了绿檀道阻且长……

这帖子我发过类似的,1年前吧。被各种喷,还有说我是js的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6-2 10: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任任任 发表于 2020-6-2 10:14
高价周边这方面确实需要大家的实践和检验,找出滥竽充数者,但是我买的那玩意30块一个(虽然质量肯定好不 ...

你买的声韵的吧,那个性价比很高。我音箱系统上买了好几套,从解码到箱子都用了,提升可闻。
耳机的话实在盲听不出和机器自带的橡胶脚钉有什么区别,毕竟没有什么可感知的震源。像你用的那种小机器,橡胶脚钉下面加个羊毛毡其实就够了,除非你电脑风扇震动很大,带着桌子一起共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6-2 10: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sven 发表于 2020-6-2 10:12
避震的东西,不是说无效,无效的话也不会真的那么多人买,而是太贵。随随便便一个钉子就能卖好几千。

国 ...

瞎说,卖好几千的都是很少的,而且都是最高级的。基本便宜的都200起步挪威钉,便宜又好用,我普通东西都用他,主系统用creaktiv那些。也才几百块。还有个aba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6-2 10: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没说耳机系统没用,我笑的是随身播放器避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6-2 1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合肥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0-6-2 10:28 编辑

不参与讨论,不持有任何观点;但是,仅就讨论的逻辑而言,你这个帖子是有漏洞的:

原网友的观点是,音箱系统震动较大因此避震有必要,而耳机系统因为本身几乎没有明显震动因此避震必要性不大;

你这个反驳的帖子里列举的各个厂家的产品以解码器(音箱耳机系统通用)为主,少数是带前级功能的一体机(兼容音箱系统),并不能证明厂家认为耳机系统有必要避震。

比较强的证明逻辑应该是,存在带避震设计的大厂耳放而且不止一家,楼主可以试着找下。


还是那句话,只梳理逻辑,不持观点,不参与争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0 14: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