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蓝牙音质即垃圾的的言论深刻在发烧友的心里,特别是头戴式蓝牙耳机,很少有厂商敢做超2k的蓝牙式头戴耳机,虽有B&O的H8H9系列,但圈内人并不买账,潜意识把它们归为轻奢侈品,而不是hifi耳机。
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国产平板耳机领先厂商hifiman在2018年打破了这一界限,直接推出Ananda BT版,目前价格4k+,2019年国际大厂beyerdynamic拜雅推出Amiron W-ireless,其中铜版目前价格更是去到5k+,是骡子是马,咱今天就拉出来溜溜,国内大厂pk国际大厂。
我们先说说这个传统蓝牙界限的打破者Ananda Bt,延续HE1000的设计理念,塑料与金属混合结构头梁表明了轻量化,非对称的耳杯设计能很好的包裹住耳朵,开放式的百叶窗能获得纯净通透的声音,但不只是设计问题还是笔者这副耳机个体的原因,头梁的拉伸处特别紧,就像没有润滑剂的加持。由于ananda bt采用开放式结构,所以面板两侧是没法设置按键或者触控的,所有按键和接口都设计在左边耳机本体的下部,可以看到一个圆形按键(充电键)和一个长条椭圆的按键(多功能键),还有一个3.5口和TYPE-C口,这里要注意,3.5口不是耳机口,而是麦克风口(跟队友开黑,上厕所直接拔麦克风操作满分),TYPE-C口作为充电口和连接支持TYPE-C数字输出的设备。USB模式下最高支持24Bit/192KHz,而蓝牙模式支持24Bit/96KHz,支持HWA,LDAC aptX-HD等协议。
AMIRON WIRELESS,笔者手上是蓝牙版铜版,当我第一眼看到阿米罗铜版的时候,我第一时间联想到乔治亚罗为尼康设计的红线,让古板严肃的尼康有了别样的风骚韵味,犹如教父西装口袋中的红色玫瑰。而阿米罗铜版同样也是如此,头梁两侧的古铜色线条点缀,让原本处于审美底端的头梁一下子有了设计感,而耳机面板也有古铜色的铜圈镶边,与头梁上的两条古铜色线相呼应,彰显着复古典雅的个性,是拜雅少有与时尚搭边的设计。阿米罗蓝牙版将所有功能按键全部设置在右边,右面板为触控板,可通过APP调节灵敏度,,下部有TYPE-C充电口,多功能按键,麦克风,3.5耳机口,还有一个隐藏的NFC,拜雅的MIYapp可以创建用户的听觉特性并进一步自动优化声音。
笔者是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对比,为了接近蓝牙耳机现实使用情况,我们选择用一加7pro手机当前段音源,在连接测试中,发现ananda bt识别是LDAC,而amiron bt是aptx-HD,且ananda bt无法切换成aptx-HD解码(关闭LDAC后显示为SBC),这锅一加得背,因为身边没有其他的安卓设备,所以我们只能在这种不公平的前提下测试,蓝牙耳机大部分为出街或者图方便,所以我们并不打算用古典类音源进行测试(应该没人拿蓝牙耳机听古典吧?应该没人吧?应该…………………………?)。
加勒比海盗电影原声《Guilty of Beimg Innocent of Being Jack Sparrow》,amiron bt展现拜雅的调音和封闭式的优势,声场磅礴大气,犹如在音乐厅一般,低频强壮有力量感,但解析不是很好,有点像DT880,分离度不高,高频中规中矩,延展性一般,并不能展现出小提琴娆人的泛音。切换到ananda bt,熟悉的男人家调音,平板加开放式,细腻的高频,低频饱满,但不像amiron声场那么大,而是横向展开,乐器之间的分离度相对于amiron bt要好很多,瞬态也要好很多,但声音偏硬,没有amiron bt那样柔和,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蓝牙耳机所能发出来的声音,我想着应该是平板的功劳吧。
接下来我们测试下人声,玉置浩二《酒红色的心》,amiron bt对人声的还原不是很到位,声音略微偏薄,但对吉他的演绎却很出色,延展性也好,乐器定位也很清晰,没有出现像小提琴一样的情况。切换到ananda bt,前奏的第一印象,通透,干净,不拖泥带水,人声靠前,能清晰呈现玉置浩二浑厚不失性感的嗓音,因为中频突出,让人不自觉把注意力全放在人声上,开盖有奖,再听一遍,由于中频太过于突出,使得背景乐器的解析不是很清晰,鼓声准确到位,能听出ananda bt对鼓声表现出克制,收得很快,避免抢戏。
作为姆爷的死忠粉,必须来一首《The Re-Up》说实话,两个耳机都不能很好应对这种复杂的音乐,amiron bt人声偏暖,对背景音乐处理也不到位,不能把它们很好分离开来,低音部分饱满度不够,像是把低音关在小屋子的感觉,人声远近切换也不凌厉,切换到ananda bt,开头有惊喜,甚至能听到姆爷口型,低频也不像amiron bt那么内敛,低频饱满,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也清晰了一些,甚至让我产生了临场感,但……问题来了,由于人声位置太近,还听到了“久违”的齿音,且远近人声的切换也不是很到位。
《波羅吉他》,曲如名,ananda bt表现出其平板振膜的优势,横向空间感,乐器仿佛就散落在你面前,且有序排列着,及其干净的背景,琴弦的灵动,各频段的乐器声没有任何混淆,其通透性赋予了琴弦的灵动感,层次分明,但吉他特有的延伸和泛音不如amiron bt,吉他在amiron bt的表现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每一次拨动都能带来高频的光泽感,ananda bt是超强的横向空间,而amiron bt是纵向空间,很好的表现出吉他特有的延展性,泛音也很延绵,高频部分是ananda bt不可及的。
通过上面的对比,相信大家心里对这两部耳机的声音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这先声明,笔者是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测试,所以ananda bt有先天优势,如果是嘈杂的环境,那ananada bt是不能发挥真正实力,或者说压根就不能听系列。amiron bt有3.5耳机口,也就是说,它能在台机系统上使用,而ananda bt却只能搭配支持TYPE-C数字输出的设备,这两个耳机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根据自身的要求,很快就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个。
所以谁才是头戴式蓝牙耳机的天花板呢?答案是:“下一个”
以上言论是以对比为前提,仅代表本人耳朵,不代表本人观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