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翻译一篇mogami关于信号线的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9-17 2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日本
之前自己做线无意中接触到mogami的neglex系列,买了其中一款线基感觉不错,又买了对旗舰rca线,发现这线的线基虽然只是ofc但对结构和接插件设计考究。于是去官网扒了这篇文章,今年八月一看那个存放各类资料的主页因为业务收缩的关系被删除了,觉得有必要给坛友看看,原文日语版没来及保存比较可惜。
全文2800字左右,给不想看长文的总结一下:
1、人耳和机器的观察角度不同。
2、好线材需要数学理论作为依据。
3、器材之间的组合效应不能忽视。
4、对接插件的选择要慎重。
5、孜孜不倦的实践。
1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2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neglex的起点—金田·江川预想
1974年到1975年间,秋田大学的金田昭彦教授和音响评论家江川三郎先生,发现了“线材改变、声音改变”这一颠覆电气音响工程学的现象。虽然用值得信赖的高精度仪器也无法测算出这其中的变量,他们还是确信导致音色很大程度上不同的就是线材,这是历史性的发现。
非常有趣的是,无论是金田还是江川先生,都认为线材是因“集肤效应”导致的音色不同,我们将这种预想,称为“金田·江川预想”。这个预想后来经常被音响界挂在嘴边,与各种高保真巫术不同,这个预想可以当作实践与理论的对象,值得称赞。
neglex品牌成立的出发点,就是去实践“金田·江川预想”,去追求这一理论成立的根据。“集肤效应”作为宽泛的“涡电流”概念的一部分,对运用在音频上的线材来说,参数影响极小,以电气工程学常识来说是“不可能听出来的”。因此其他厂家和学者会否定集肤效应改变声音,认为线材的“线性度”等更好测量的数据对声音的影响更大。“集肤效应影响论”更像个无法说明的神秘理论,不如去探究别的原因吧。
但是,我们对这个理论深耕多年积累的研究结果证明“金田·江川预想”是正确的,neglex和其他音频线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一点。大部分品牌的产品都在强调“纯度”,这种缺乏品味的“直觉诱导”。对neglex来说,因为我们有更新的理念,对强调金属纯度不屑一顾。
neglex的思想—音频·线材的谜团
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在相当多的厂商工程师、音频工程师、音响爱好者的齐心合力下得出了结论,那就是:
相同等级的系统、试听者,可以察觉到因线材涡电流带来的线材阻抗变化引发的解析度、信息量变化。
但,因为涡电流这种微小要素从来都是无视的,它极度微小几乎无法测算。其他同样微小的因素也可能影响声音,比如,因为机械的震动会带来微小的阻抗变化,导体、诱电体极小概率电气性能差异,连接插头的构造和接触状态的差距等,或者说所有系统组成部分都会带来影响这点被明确了。过去的电气音响工程学,必须要彻底修正,但要怎么修正?没有一人能回答。
事实上,在线材方面通过减少涡电流电阻从中获得巨大益处,从来都是被无视的……但这种手段带来的影响也逐渐被认同了,结果就是改良过的音响系统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问题绝不仅仅存在于线材,只要和音频有关的部件,都不可能和最终的回放没关系。“做什么都会改变声音”,因为这个原因音响界充斥着诈骗产品。
为什么精密仪器都搞不清楚的差别会被人察觉到呢?电子测算的时候,整个过程遵循着“非直观性”和“频率特性”两点进行,“非直观性”的仪器让我们的感官无法充分参与进测试——导入电缆,操作仪器,然而耳朵不能看到结果。“频率特性”:声音的大小(分贝)和传播时间与频率无关也不会改变频率,利用这一点,“振幅”“相位”这些与频率无关被排除除了参考项目,可以轻松做到纸面上的“无失真”。
虽然这么做是没错的(遵循了科学测量),但实际做听觉测试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听起来差距很大的放大器,电气指标几乎一样,出现了绞尽脑汁也不明白的“到底哪里不一样”的结果。也有像让喇叭、麦克风可以听出是同一首歌、同一句话,以为“这是一样的吧”结果测试出完全不同的频率。这种测试和实验环境也关系密切,调整外部环境结果又会惊人不同。
这很有趣,也反过来证明人和机器不可能有同样的认知。同一个人说话也会因空间和传播媒介的变化而导致被错认成别人的情况。话虽如此,但我们还是能分辨不同环境里相同的音源的声音,以及连仪器都搞不懂的放大器之间的差别。人与仪器间有“原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人在复杂环境中生存进化得到的。
所以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人的识别能力?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处理信息流的流程不同”。电子测算是一种停留在单一维度的测算:声音沿时间轴流动,然后根据这个数据再算频率特性。从时间轴的波到频率特性,需要大量的计算,要是深究其中微妙变化,恐怕只能得到误差(机器是有极限的)。相比之下人是二维乃至三维的“并行计算机”:从耳朵到大脑的信息处理传送系统可以大致看作二维,到了脑部就是三维的处理方式。这种系统是目前电脑系统无法模拟的,要是“光子电脑”说不定可以,这还是没有实用化的理论。最重要的是,“单维度机器难以测算的数据可以在多维度系统里被轻易解析”,反过来,“多维度系统里不敏感的信息可以在单维度系统中被敏锐捕捉到”。大量的实验结果清晰表明,人耳对临近的频率间的变化更敏感,而对相距甚远的频率之间发生的变化感受模糊。
neglex就是为了将计算机忽视的问题重新以人的思维重视起来。具体来说,放弃过去被电气工程重视的“广域频率特性”,而是关注局部,就像在拿显微镜去观察波形的凹凸纹路并尝试干涉。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减小频率特性的高次微分”,这种设计理念是我们和其他厂家的最大区别。
电子测算数据上的“差不多”对我们来说远远不够,研究局部的相似模型并解决,不止于“看山像山”,更要力求“还原山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2 12: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