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968|回复: 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更新大耳听感及系统总结]聊聊以DAM1为核心的享声三件套搭建的台式耳机系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2-19 0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盐1945 于 2023-2-23 10:20 编辑

正文前有几点建议:
1.这是一个常规玩家在自己系统使用过程中体会的分享交流贴,内容本身不涉及到任何厂家产品本身的好坏,
所以评价任何厂家的内容可以去另外的地方开贴聊;
说直白点就是,请关注主题多聊聊我们自己的经历体验,我的成长道路也需要各位的经验,而那些上来啥也不看就无脑聊厂家的一概不回复,双簧乱聊的一起举报。
2.本文不构成任何产品推荐:文中系统+L5000、电处、线材价格已经超过10W,且这是一套耳机系统,我不认为每个人都会理性地拿出这么多钱来折腾,
所以我也在此提醒各位以更理性和冷静的视角看待我的分享,同时请理性讨论产品本身的特性,保持良好的讨论氛围。
毕竟我个人是希望这帖子成为一个耳机方面的使用分享贴,而非吵来吵去的灌水帖。
综上,理性讨论的一个前提是,它不存在几千块钱的东西所谓的性价比,这个级别的东西都不存在,你用同样的价格,换个方法也能玩得非常舒适,到哪儿去也都会有厂家或者经销商把你供着哄着——所以请放弃性价比的聊法,它没有意义。
同时,HIFI是一条看似自我实则遥远的成长之路,保持谦卑和理性的同时努力向前、提升自我才是最好的成长。
所以欢迎交流这个级别往上的系统的玩法、搭配,以及听感,以耳机为主。
如果您认可我的要求,欢迎理性看贴和交流。

目录:
一、 L5000与我的缘分——搭建一套系统的原因及经过
二、 基于DAM1的享声系统搭建
1.    基石-DAM1本身的特点
2.    D1在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升级方向
3.    P1十周年作为耳放是不是系统短板
4.    耳机系统在多款耳机下的体验(2000+号原线HD800,万号斯产银线K812,N5005,飞傲FH7)
三、 基于这套系统其他方面玩法的可能性探讨(码字ing)
四、 总结与致谢(码字ing)
五、题外话——我眼中的享声这家公司(码字ing)


一、L5000与我的缘分——搭建一套系统的原因及经过
楼主是一个标准的耳机党,
从2007年开始用耳机听歌,第一款头戴耳机是铁三角的EM-7,第一款监听耳机是M50x。
是的,这些是我的第一款。
但事实上我动圈第二款就直接换到了K240s然后在AKG的路上一去不返,
从K240s到K701再到K812,用得最久的耳机就是K812(现在手里还留着15年买的万号K812)。
但也因为这两款第一次的耳机算是我相对可以接受的,让我在耳机升级的时候有考虑到L5000,
同时坛里某位头文字J大佬的文笔把我毒到了(其实还有F大的毒文)。加之各种机缘巧合,就入了一只。
此时,我的初心仅仅是:爱好古典乐,想找一只耳机来好好听歌。
而这个时候的设备,仅有一台享声A280III一体机,拿K812听听都略有遗憾,
上到L5000的时候,听哪哪不对,高频明亮、线条结实到僵硬,戴上听歌一个小时都很难,
鉴于此,一套以我的喜好和以挖掘L5000实力为基准的系统才开始萌芽。
在系统选择的时候,我并不是一个传统和主流的听音党,
同时在这之前并未入圈,并没有任何品牌观念,也并不打算特别花心思在系统上,
综上,结合工作需求(我本职工作是平面设计师),我需要一直在电脑前,所以PC-hifi也是我的需求。

所以,这个小白的升级之路,可能和大家想得不太一样:

我的升级之路其实是:
22年7月购入PA1参考,使用享声M2pro作为界面转到A280解码+出声(我也比较过M2pro直接解码和A280解码的区别,最终还是选择多走一次界面然后同轴到A280),
11月入了P1十周年前级/耳放+L5000,然后在今年2月首批入了DAM1梦想解码和并购入D1定制版。
整个过程每一次升级都会给系统带来惊喜的转变,容我先简单说明一下系统的变化:

PA1参考:除了自带的高纯度电源以外,这就是一个单纯的USB信号洗水工具(正向输出或者反向写入都能洗)。
购买前我的电脑直接光纤给A280听歌,购入后第一时间找出了一张乐之邦的Monitor 03 Plus作为界面转给A280,就已是一耳朵的区别,
PA1确实能在音源端对信号进行非常高级的清洗,但PA1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它不能改变电脑音源本身的冷硬,恰好在A280和M2pro这些本就略暖的设备上,这个问题恰好就被掩盖过去了。
也正因此,PA1参考在当时的系统里的性价比是超级高的。后续我也使用过PC-PA1-有源音箱,效果也让人满意,
同时还对比过PA1参考和PA1usb,基本usb版本用起来就很好,还专门买了一个赠给朋友。

P1十周年:它和L5000是一同购入的,作为一台耳放,它不过不失。
从我升级的角度说,一开始是明显好过A280的耳机口的。
同时它的控制力在HD800下是让人满意的,并且对解码和音源并不怎么挑剔,具体请参见第二部分。

DAM1+LP1电源签名版:从2月2日DAM1到货到今天2月17日,我全程没有关机煲机,
整体DAM1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一开声,特别偏素质的高解析;第五天,低频打开后下潜质和量俱佳;12天以后,音乐性开始出来,目前已基本满意但还是在煲。
同时,DAM1给我上了全新的HIFI一课,就是系统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能提升并且反映到系统上——也因此,我确定DAM1才是系统的基石,
是的,不是音源,是解码,它是长板,能完全发挥现阶段音源的性能,但它也足够敏锐,对于系统任何的不足都会反馈……
所以,随着DAM1的加入,PC+PA1参考作为音源,音色冷硬的问题也就明显起来,在做好避震的基础上,甚至听着有点厚重,L5000下这种冷硬音色竟难以入耳,于是有了后续的D1。
(备注:此时PA1参考已作为DAM1电源使用,LP1电源仍在煲机)

D1定制版:D1在DAM1到货后十天加入我的系统,此时地DAM1已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变化,所以D1是毫无压力地融入了系统。
它带来的是决定性的突破,不仅是改善了音色冷硬的问题,让DAM1强大的解析和动态得以展示出来,同时原先的厚重也蜕变为了更好的细节展开。
何况D1还有强大的音乐平台,几乎所有win系统的软件都支持~
接下来,我将仔细说明我的系统中各个部分——


二、基于DAM1的享声系统搭建
1. 基石-DAM1-聊聊它的特点
很开心能在三件套的情况下来写DAM1,它拥有超出我想象的解析和动态,当然也超出了这个价位的所有解码,
但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些,HI-END级解码有很多,比DAM1好的肯定也有。
基于这些原因,本贴在我的系统框架上来聊聊它:

DAM1需要煲机,煲机周期是二个周往上。
这意味着,我从拿到DAM1开始,到今天一直在煲机;同理,也意味着DAM1一直在变化着。
正如前文所说,DAM1煲机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整体已经逐渐打开——但这只是整个系统的开始。
在开始聊别的之前,容我先详细聊聊DAM1的几个特点:
(1)  对细节的敏感和超出预期的表现
煲机以后,DAM1像一个极其敏感的宝宝,电源、线材、避震都是需要下功夫做的点,这些部分内容官方有详细说明,我不再赘述;
电源和线材存在着多样的玩法,它的敏感甚至可以做到换线如换机的程度,官方线材已下单,待测试后将补充这一部分体验。
关于它在系统的表现:
它拥有极高素质的同时具备了良好的音乐性:
低频下潜极深、质量也极好,而这种高质量低频并不会有紧凑和急促的听感,反而整体松散大气也兼具力度,在聆听《千江月》时,从弱到强的木鱼,从单个到全场,鼓的加入等等,丝毫不乱,瞬态极快但收得也干净利落,空气感十足的同时更像是打入脑海的一段禅音,体验非常好;
高频延伸极高,极高频可以触到K812的极限以及HD800比较弱的边界(这部分是人耳可闻的),在L5000上听钢琴,《机遇·淡水小镇》里的《关于爱情》那快速灵动而富含热情的琴音经由DAM1出来,第一次听到一定会瞬间击中你的内心——原来这就是爱情的感觉,这种兼具穿透力和感染力的高频我很难在第二个耳机、系统上听到;
同时整个音场是规整的圆形,且够大(够大的意思是,仅仅是DAM1+P1,L5000的音场就和K812一样大,而在之前的设备上,特别是听流行,L5000的音场会明显觉得小于K812),结像毫无颗粒感,可谓顺滑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对了,在DAM1以前,我的L5000只用单端,因为四芯平衡太冲了,线条僵硬,而入了DAM1以后,四芯平衡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以前明亮的高频不再让人疲惫,变得耐听了许多。
(2)  对音源的包容和挑剔
DAM1是一款几乎不带染色的解码,它超高解析力和动态,配合上各种输入接口(USB、HDMI、光纤、同轴等等),让它对音源是特别友好和包容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USB输入接口“PA1参考”模块的存在,它对USB音源的接受程度是特别高的(对于这一模块,我测试过从PA1参考输入水洗USB信号至DAM1和DAM1开启PA1模块后电脑直接输入USB信号的听感区别,DAM1胜出),加之HDMI具备16种线序,兼容性极佳;
但也是基于这些原因,它同样是一位严苛的老师,音源端任何的染色都会被带入系统,任何音源的缺陷、问题经过解码都会被放大。
比如我在一开始使用消费PC(还是华硕全家桶的)的时候,音源自身的冷和硬,即使信号经过”PA1参考”模块洗水,也无法消除,导致部分16bit 44.1khz采样的流行歌听起来很难受,大部分古典、器乐听起来味道不对。
另外,DAM1在一个细节但很难的地方做得很好:切换音源/切换解码模式的时候,不会出现任何爆音,让人安心。同时,由于DAM1多样接口的存在,它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输入端的音频处理中心来使用
输出方面,DAM1的输出端只有RCA和XLR两种接口,但享声正在开发前级固件,预计年中就可以让DAM1兼具前级的能力,虽然应该说,这对耳机系统并无实质影响,但至少给有源音箱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3)  DAM1还带给了我什么?
除了上述的看得见的内容,DAM1还给我带来了对HIFI产品的全新认识。一个解码可以做到如此敏感,那一个系统呢?现在我的认知下,一个好的系统应该也如这样的敏锐。
而且是各个方面都可以去挖掘系统的潜能,做好了细节带来的提升,会让人在听到的瞬间开心到融化。
这放在以前,是我自己无法想象的,
可以说,DAM1的这种敏锐和持续的周边可升级,才真正把我带入了HIFI的大门,而这也是它是这套系统的基石的最终原因。
另:发帖前半小时,我换上了LP1签名版电源,煲了10天往上的,嗯,一耳朵的区别,风格上很特别的胆味,这个将在最后单独聊聊。

2. D1在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的未来
在购入D1前,我其实是一个坚决反对D1的用户——
在我的认知里,PA1参考将USB信号洗水,就能极其大地提升音源的数字信号输出水平,且PC性能远强于D1,我一个360水冷,5900X+6900XT+32GB皇家戟+SN850的电脑,外挂20T的HDD(一个4T一个16T),现在上了PA1参考如虎添翼,难道还干不过你个笨重又蜗牛的D1?

嗯,曾经我确实这么无知和自大,可能系统偶然的巧合下还不错,更让我非常膨胀,甚至拿到DAM1后的那五天,一边煲机一边也觉得音源啥的就这个PC就差不多了。
——在这之前一个月,橙色涅槃大佬和某表情大佬推荐D1的时候,我出于对他们的认可和信任(这个说法一定是褒义的),预定了一台D1定制版,但内心还是傲气十足地认为根本不可能这么好——最多有点提升,不至于说什么质变。

当然那天之后我就被沉重地打脸了,DAM1完全把PC+PA1参考最大的缺点揭示出来
——音色冷硬,厚度略高,甚至高频细节还不到位。
幸运的是这样的状态没有持续多久,D1就到了手中。接入系统后戴上耳机,出声后的第一反应是,卧槽,我真TM后悔!
后悔买迟了,浪费时间折腾七七八八,错过了太多享受音乐的时间!
是的,我很难描述那种心情,也很难描述D1加入后系统的升级程度,听感的改善只是最基本的,
可以说是D1加入后,音源的提升才让我更深地感受到DAM1梦想解码深不可测的实力,解析力进一步提升,低频下潜和极高频的延伸进一步加强,
《行星组曲·木星》里,调镲过后三角铁由弱到强的急奏此时无比清晰;
同时整个背景的黑色有了一种无论外面怎么吵,只要音乐一出来,这里立刻安静的质感。
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D1的加入,终于让我听清了HI-FI系统下音乐的美好。

当然D1是一个玩法非常丰富的平台,windows系统平台的开放程度不需我多说;
对于音乐库的管理有基于各种软件的支持,只要静下心来,可以做到图书馆一样的标签和管理;
通过网口和USB可以接入多种多样的平台进行音频输出,也具备良好的拓展性。
再加上D1自身也还有电源可以打磨,可以说越到后期,D1的作用将会越大,其管理能力、便利的操控能力(都是无屏远程+桌面键鼠操控,还带诸如JRomote、ROON等远程操控)也让整个系统的体验达到甚至超过了大多数数播(至少你没见过几个音源用键鼠操控的吧?)
静下心来,该说说D1的未来了。
第一步,估计是再腾一块硬盘出来,好好把自己的音乐整理归类一下——硬件系统稳定以后,处理软件内容应该是优先级最高的。
第二步则是对D1进行拓展性开发,已知的大佬使用两台D1串流,出来的声音更好,也有大佬对D1电源进行了升级,让整体更进一步。
总之,现在的D1,其实只是它的起点,升级方向对我来说还很迷惘,但可以肯定的是,和DAM1一样,D1也是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注意,积累很多细节的优化,一定也能带来很大的提升。

3. P1十周年是不是系统短板
一个耳机党,可能对耳放是最有感情的…所以写P1十周年的时候我承认我投入了真感情。
从价钱上讲,P1十周年不足万元,是整个系统价格最低的一块;
从跟L5000搭配的耳放来说,更高价格的胆机才是更主流的选择,暖声甜美的听感才是高级的。
所以,P1十周年这个前级/耳放,到底是不是系统短板?
我认为在目前的系统上,P1十周年依然还有余力,根据我对耳放的了解,我认为耳放的作用如下:
(1)    耳放的作用是还原不是失真,对于P1十周年来说,准确的还原音源+解码的声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并且依然保持了极低的失真。即使有些染色是好听的,也是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
(2)     对于L5000来说,控制力比推力更重要,而P1十周年做得很好,并没有任何过推的情况(以P1十周年的推力,应该没耳机推不动的);
(3)     音色调味有个人原因,但其实味道是有很多办法调整,甚至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比如对DAM1的电源进行更换(换为LP1签名版)声音就可以“很毒“,或者更换电源线也可以调整,所以耳放做好它的本质工作就好。
所以说,我认为P1十周年因为市场的原因蒙尘许久,甚至它的实力未必是这个价格的档位,因为它做到了一个优秀耳放应该做的并且基本功非常扎实。
但你说P1十周年会不会是最好的选择?
我认为未必,往上有更多的耳放可以选择,它是能发挥DAM1的实力,不成为系统短板,但不代表它不会被更贵更好的耳放替换
——它可能是最先被换下的,但是它本身这种中性的音色我不会舍弃,一定会想它,并且经常换回来听听它。
它也很敏感,电源线和输入输出都敏感,对避震也非常敏感,甚至仅仅有一点悬空就会带来各种可闻失真、动态压缩和接触不良、声道无声等等问题。(如果有人愿意了解,我可以单独聊聊这一部分)
再多说一句,我也用P1十周年来推N5005,之前就从M2pro接RCA出来,虽然这货现在不值钱,但意外的效果很好,值得一试。
(由于LP1签名版电源的接入,整个系统从素质更多向味道开始变化,P1这种中性的耳放和这套系统确实就很搭了。)

4. 耳机系统在多款耳机下的体验(L5000,2000+号原线HD800,万号斯产银线K812,N5005,飞傲FH7)
终于写到了听感体验部分!
在聊之前,我想说一下的是,我是一个十足的AKG粉,除了持有7年的K812,还持有过3只不同时期的K240s,K701和702也分别持有过一年,所以我对AKG的声音会有偏爱是肯定的。
我也认可手上这些耳机都是经过市场考验的耳机——耐听且有特色,不是纯粹的白开水,除此以外就是素质高低了。
篇幅原因,我的对比会相对简单,我会尽可能注意素质,有音色的特点将会备注说明。
测试条件:系统不变,线材为金枪鱼USB铜线,电源线为一根蓝水440,两根不知名4N铜线,DAM1电源线为官方6N铜线+航空插座,过机线大概200一对的RCA线。
测试曲目:
星条旗永不落(进行曲,动态、结像)
千江月(低频、动态)
skye-一个人生活(女声、声场)
大提琴无伴奏BWV 1007-Bach, J.S.:Suites for Solo Cello and 2 Cello Sonatas(弦乐)
《关于爱情(机遇·淡水小镇)》(钢琴、动态)
红旗颂(管弦乐、全方面)
这些曲目既有16bit 44.1khz采样的,也有DSD128或者DSD64的,全部DSD通过DAM1的DSD模式播放,其他均采用ALL NOS模式播放。
测试方式:以L5000作为参考系(即100分),全部器材按照HD800>K812>N5005>FH7的顺序播放单首测试曲对比,同时记录该测试曲听感分数,最终统计总分。
  
  
L5000
HD800原线
K812银线
N5005
FH7
  
星条旗永不落
  
100
87
77
80
<70
  
千江月
  
100
85
82
86
74
  
一个人生活-skye
  
100
84
74
80
83
  
大无-J.S
  
100
90
89
78
75
  
关于爱情
  
100
81
85
83
80
  
红旗颂
  
100
91
92
85
81
  
总计
  
600
518
499
502
<463

L5000
星条旗永不落:清晰的定音鼓低音下潜,鼓面回弹的质感清晰;准确的铁琴、长笛,高音延伸悠长,音色凝练有力,穿透力和感染力俱佳,速度快但收放自如。合奏大场面下管乐和打击乐层次分明,甚有章法,丝毫不乱。
千江月:前半,木鱼声、鼓声动态、下潜均在线,快速的敲打收放自如,结像很准,木鱼和鼓的不同质感、不同距离也是清晰可闻,整个画面能听到是在逐渐扩大的。后半,吟诵加入后的大动态并不混乱,鼓声充满活力,张弛有度,笛声悠扬缥缈,宛若梵音,整曲听完甚至意犹未尽。
一个人生活-skye:首先原唱林凡的这首歌我从01年听到现在,非常喜欢;其次人声,尤其是这种音乐厅录音的女声,L5K简直顶配。录音质量很高,歌手声音的细节丰富,情感到位;沙锤的晃动细节能感觉到力度的细微变化。是我用L5K听下来最满意的一首歌。
大无:大提琴的情感表现通过细节的变化,运弓的细节表现出来了,整体流畅中带有各种变化,音色略暖略硬,但无比自然。
关于爱情:L5K下的钢琴可以聊一聊!(后面一半的独白就不聊了哈)整个音色柔暖也不失灵动,节奏跳跃的同时在闪光,在钢琴的速度方面,L5000是收放自如的,后段快速弹奏的细节,几乎能让你感受到每次琴键按下、弹起的变化,可谓一绝。没办法,别的耳机这一项别想拿什么分了。
红旗颂:首先容我吐槽DG的这版录音实在很一般,大动态下面的气势没有录出来,但L5000能做到非常接近现场的听感,值得提的几点:大提琴三连音急奏的紧迫感L5000独一档;开场小号的空气感+各种乐器的细节,99%接近现场听感,这方面是吊打别的测试耳机。
小结:L5000作为参考,对于别的测试耳机来说就是个悲剧,完全是降维打击的程度。DAM1作为解码,D1作为音源,能够将L5000发挥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不过P1确实是可以升级的,也就是说有更好(贵)的选择等着我尝试。

K812
红旗颂:K812在不听人声和大提的时候是真的好听,两头略翘的风格对于器乐的演绎非常到位,虽然DG这版的录音有点渣,但中间柔美的那段长笛、单簧管的对话我很难说K812和L5000谁更好,当然到了大提琴急奏三连音部分就明显知道L5000素质超过K812很多了,其实整个曲子很多地方能听出K812动态被L5000碾压了,整体单薄了很多,但最后合奏和开场的K812还是很好听,注意是好听,虽然明显不是真实的器乐声音,但是很好听。但大合奏的动态K812还是有点驾驭不住,这个很是遗憾。音场上,812和5000差不多,但5000更规整。
关于爱情:也是一首好听而非正确的声音,钢琴的声音是一种清瘦但跳跃的美,不如5000丰富但胜过800一截;而随着钢琴速度变快,812感觉潜力也发挥到了极限,高频明亮而极高频被轻微压制了,是好的听感但明显感觉素质不如L5000,因此在收尾前那段快速弹奏中落了下风,而且很下风。
千江月:木鱼声下潜有但不足,三只木鱼开始,木鱼的距离感觉比较近,结像较L5000更大,再然后皮鼓压制了木鱼,快速击打鼓面的时候回弹的声音空虚,好的,前半段扣分项就这些。但好在,基本上扣分在这里就完了,后半段和800是一档的,吟诵和钟声好过800,但整体听感偏紧,音场较800小。那些特别有穿透力的鼓声,800和812都很难表现出来。笛声+诵经部分是全面好过800的听感。
一个人生活:沙鼓的声音很出戏,听起来像砂纸砂木头。女声的情感表达不如5000,主要由于细节不如5000导致的,这个扣分很严重,是细节少了一大截,气息几乎听不到,较轻的变化都不明显,然后为数不多的乐器全部只能说勉强及格(因为没有弦乐,812对弦乐尤其吉他有单独强化),本来很唯美很有表现力的一首歌,现在听起来就像在抱怨,一个字,翻车!(整个听感得分倒数第二低)
星条旗永不落:铁琴好听,鼓比较失败,管乐还真是812的强项,甚至抱号都很好听很好听,可惜动态被800压制被5000吊打,最后合奏听起来像室内乐,音场打不开,这些点都是严重扣分的。
大无:就觉得很规矩的一首歌,没有太多细节也没有太多错误,意犹未尽或者说本来期待它表现更好但就少了那么些细节,音色上面也比较轻,属于好听的性冷淡风,好处是久听不累,坏处嘛,就像你对一美女都已经准备上垒了,结果发现她性冷淡。
小结:银线K812在这套系统下已经有些被压制,信息量得不到足够的释放,这一点甚是遗憾。其实在A300纪念款作为解码的时候,K812就已经显露老态,所以使用DAM1下这个表现并不意外。总体而言,它的听感剑走偏锋但确实很好,掩盖了素质上的不足。也可惜这种剑走偏锋让它对于鼓的演绎比较差。

HD800
红旗颂:开场大气中正,音场宽阔,气势一往无前,作为颂歌听这个真没错,2000号800实力不假,中间柔美的部分细节清晰层次清晰。但是,到了小号部分怎么就有点刺激了呢?录音不可能这么坑呀,经过反复对比确认是800听铜管的高音就会有这个刺激。正是这个刺激感扣了分,但整体上来说,如果不是红旗颂使用了这么多铜管乐的话,它得分应该是高过812的。
关于爱情:动态起来了,细节也好,但是钢琴的声音不如N5005,就别说812了,少了灵动,多了规矩,感觉是在照谱子弹而不是自由发挥的solo。后段快速演奏琴键的感觉是粘在一起的,不如5000的清脆果断。这个钢琴有自己的特色,但听着容易累也不觉得多精彩。
千江月:前半,鼓出现前,是真的死板,鼓出现后,一下子活了过来,鼓的动态十足,木鱼和鼓的层次清晰,但木鱼真的敲成了木头,是个败笔,外加快速击打鼓面回弹的空虚也存在,这问题只有5000没有出现。总体而言前半是好于812的听感,后半段听感总体跟812接近,但人声更近,少了吟诵、钟声的区分度,鼓也更近,几乎贴耳,笛声有莫名的刺激感,总体味道不错但也有些不足。在音场上,听得出大于812,素质也好过812。当两者确实是同一档,素质好但味道略差的那种。
一个人生活:我本来以为800要翻车的,结果翻车的是812800整体不紧不慢,女声也在线,正好能烘托出这歌的味道,并且伴奏细节都有,算是在这首歌上暴打了812一顿。但由于细节和5000差距还是很大,所以得分还是不算高。
大无:好听但缺乏情感,又比812好一点点,动态和细节上的好,说不出来哪里好但就是觉得好一点,所以好听,但动态和细节又被5000压着打,也导致情感表现缺乏。整体流畅连贯,没有一点拖拉,但还是之前的问题,感觉像在照谱子拉,正确但少了点味道。
星条旗永不落:鼓的声音很好,铁琴较死板甚至有点没有存在感,容易让人听着像三角铁。但大动态在线外加鼓的细节被表现出来了,轻易地拉开了与812的差距。
小结:2600号的HD800素质确实在线,基本上这套系统下该表现的都能有,至于表现得好不好,个人认为是有不足的,比如木鱼很僵硬、铁琴比较僵硬,大提琴的空气感较差,以及整体听感下面中规中矩,在这套系统下可以说它能听,但它会是这套系统的短板。

两条耳塞待续,由于各种原因将在周五晚更新。

三、基于这套系统其他方面玩法的可能性探讨
PA1参考:
容我把它放在第一位,它的可玩性在于它有一个可以信号洗水的USB转网口,并且它的网口输出超出很多HIFI交换机的水平。
所以,它是可以接入HIFI交换机玩网播的?这个搭建离我很遥远,我暂时没有重新折腾家里网线的打算。
同时,它的USB口是可以输入和输出双向的,也就是说它不仅可以洗水PC的usb信号,还能把别的信号洗水后反向输入回其他USB设备。比如转盘读取储存在NAS的音乐,比如电脑抓轨等等。
在DAM1以前,我最喜欢的玩法,是找一根小尾巴/usb声卡,通过PA1参考洗水,接入手机或者平板的音源,然后数字输出到解码/有源音箱,效果就非常好了。
D1:
作为win平台的转盘,它当然具备win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几乎支持所有的音频文件格式,也支持DLNA、JRomte远控,和各种win平台的远程控制方案。还支持几乎所有的win平台播放软件。
你说它UI不好看?操作不友好?其实win的开发已经很全面,完全可以自己二次开发。
你说它视频解码能力不行,那Jriver可以禁用视频解码,只播放音乐即可。当然看看1080P还是可以的。
你说它文件管理…这个我来精神了,根据朗戈老师的编程经验(可惜那个帖子大家都不去研究,只顾着酸来酸去),Jriver也可以具有接近roon的文件管理功能。甚至我不厚道的说,超过东软提供的老款企业级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
嗯,你说这样还不行?那你告诉我,这个价位,还有那个转盘可以做到这些??
至于支持几乎所有播放软件,我举个例子,你一键同步,就可以把之前在播放软件(比如网易云,QQ音乐)上听过的歌同步到D1;你在网盘上找的资源,不需要再转存一次,直接就可以通过D1使用;你的流媒体播放工具,基本上所有都可以通过D1直接使用,这么省事儿的功能有什么不好?
更何况在这些基础上,D1+PA1参考的声音非常模拟味,还要求什么呢?
DAM1:
超电版本拥有的换线玩法,是一个比较独到的功能,这根DC线比起别的电源线、数据线、XLR线、RCA线,又多了一个可以玩的。
同时DAM1本身支持超多的音频输入口,同时能一键切换连接上的输入端口并不会有爆音,足以让它成为一台音频播放的利器。而HDMI接口的16种线序,足够耐心的大佬去研究发掘。
再次,开发中的前级功能,同样是个省钱省事儿的功能,值得期待。

除此以外,需要细说一下DAM1的电源带给整套系统的变化:
官方宣传里,DAM1有三种不同的电源:
标配LP1、签名版LP1以及LPX/PA1参考超级电容
我这里主要说一下后两者的体验。

LPX/PA1参考电源:
这一个版本的动态和解析力非常非常高,两端非常极致,低频下潜极深,极高频延伸也很极限。可以说是一个实力强大的DAM1,用某大佬的话来说,听古典,听交响,选这一版没错。
同时,换DC线对系统音色的调节非常有吸引力,官方推出了三根线,风格、素质各有不同,待收货听后更新这部分体验。

LP1签名版电源:
如果说LPX版本是伺候古典、交响的终极形态(事实上感觉现阶段还能有提升),那这个版本就是听人声、爵士的特别形态,虽然它的动态和解析力不是那么夸张,但是它在高频加入了一丝可闻且美妙的噪音,听感上是在你耳边摩擦,像一种薄纱轻轻飘动的感觉;同时低频上面变得略微温暖、柔软,让人更加放松。总体的听感是一种类似轻柔的ASMR的改变,人声和爵士一类的慢摇就特别好听。可以说它和超电版本是完全不同的风格。目前已有大佬放出这一版本的多条录音,确实很毒很到位,诸位可在网上找找,或是留言交流。
69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09: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艾舍长 发表于 2023-6-14 12:02
感谢楼主的使用阅读分享,阅读感很好!照片拍得更好。

已官店下单LPX套装,看看Dam1的真正实力。嘎嘎

不敢当,我也才入门,路很长很长。文字的部分希望年内能处理好吧,现在系统有升级输出db,别的大佬反馈升级了NOS+3.0db的反馈整体提升极大(而我还为生活奔波,没时间寄回升级),希望大佬以后入手了,也来反馈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3-6-14 16: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感谢Derek鼓励!

我先完善系统,完善音乐欣赏水平再说。坛子里除了些喜欢吵架的阿猫阿狗外,卧虎藏龙一些大卡,我潜水学习就好,嘎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3-6-14 16: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桂林
艾舍长 发表于 2023-6-14 12:02
感谢楼主的使用阅读分享,阅读感很好!照片拍得更好。

已官店下单LPX套装,看看Dam1的真正实力。嘎嘎

期待舍长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3-6-14 1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感谢楼主的使用阅读分享,阅读感很好!照片拍得更好。

已官店下单LPX套装,看看Dam1的真正实力。嘎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3-3-26 23: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西城
盐1945 发表于 2023-3-21 12:11
不要这么客气,都是用户,交流愉快就好。耳机系统我停下来除了顶级的超旗舰耳机,基本上很难发挥出DAM1的 ...

谢谢你的肯定,我一直觉得好声音不仅仅只是音乐专辑里出来的,电视信号、影碟机、游戏机、数播都是音源,既然DAM1接口这么多,为什么不物尽其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23-3-21 12: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callhxc 发表于 2023-3-21 00:09
感谢盐兄的分享,在享声直播间见过你的大名。我也是第一时间入手的DAM1,怕折腾,入手的LP1签名版电源。煲 ...

不要这么客气,都是用户,交流愉快就好。耳机系统我停下来除了顶级的超旗舰耳机,基本上很难发挥出DAM1的实力。但实际上DAM1出来RCA接有源音箱,哪怕几千的AV箱都非常好听。
不要折腾,特别不要为了器材去折腾,那是舍本逐末,你这样子就挺好的,坐下来安心听歌,享受音乐本身,才是最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23-3-21 1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cheji 发表于 2023-3-20 22:11
享声随身我有MR1和MR2,还就没听过M2PRO

作为同样是双cs4938芯片的机器M2pro应该更接近MR1吧,当然MR2现在享声展会现场基本都能听到,声音我认为是赞,而且值这个价的。P.S:看到好久没完成的帖子又浮了上来,感觉要把没写完的写下去咯~有动力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3-3-21 1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DAM1核心是啥东东,搞的那么神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3-3-21 09: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workwonder 发表于 2023-3-21 00:52
p1十周年比序曲纯耳放好,我只玩过这2个。

多谢!省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3-3-21 0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heji 发表于 2023-3-20 21:48
P1比序曲纯耳放好吗?我现在用P1,正想换序曲呢…您说的不是一体机?是序曲纯耳放吗?

p1十周年比序曲纯耳放好,我只玩过这2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3-3-21 0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西城
感谢盐兄的分享,在享声直播间见过你的大名。我也是第一时间入手的DAM1,怕折腾,入手的LP1签名版电源。煲机至今,基本不关机,煲机小配件用了半个多月就拿下来了,声音基本稳定了。所以对你分享的不同电源的体会很是感激。我的DAM1是作为家庭数据处理中心来用的:AES接CD台机,光纤接电视(游戏机、视频什么的都可以解码输出到功放),同轴接SD卡台机,USB接声韵小白羊。平衡输出给合并功放听落地箱,RCA输出给耳放听大耳机。我也一直认为音箱系统能更好反应前端的变化,耳机很难把系统的调整表现出来。听人声和一般的室内乐、JAZZ,LP1签名版已经很满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3-3-20 22: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盐1945 发表于 2023-2-27 10:33
个人一句话总结:买了M2pro以后觉得当年性价比极高的A280III都不行了。

享声随身我有MR1和MR2,还就没听过M2PR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3-3-20 21: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workwonder 发表于 2023-2-19 08:59
之前我也用P1十周年推过一段时间的susvara,当时还发帖说他是可以推susvara的小钢炮,直到后来用2台拓品LA9 ...

P1比序曲纯耳放好吗?我现在用P1,正想换序曲呢…您说的不是一体机?是序曲纯耳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10: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zhu7223889 发表于 2023-2-27 10:51
哈哈,我就是用4芯铜银合金混编DC线搭配推的HD800S,在信息量、声音厚度和结象上比原配的DC线更平衡,原 ...

嗯,四芯铜银DC线搭配上800就很有殿堂感了,而且素质和原6N铜线比较接近。这对于大部分高频中规中矩的设备来说是个福音。
顺便说个笑话,我周六听了两小时的四芯铜银的歌,然后晚上出去散步,一群大妈大姐们在公园跳民族风格的广场舞,用的是民乐来伴奏。听大妈广场舞的旋律我听着居然有高频了,2333——大概是种玄学一样的煲了耳朵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3-2-27 1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东莞
盐1945 发表于 2023-2-27 10:31
先不说价格的问题吧,毕竟Hiend聊性价比没意义。何况即使到HD800,耳机离hiend的距离也很远。

听了二 ...

哈哈,我就是用4芯铜银合金混编DC线搭配推的HD800S,在信息量、声音厚度和结象上比原配的DC线更平衡,原配的DC线出来的声音太厚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10: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xie_shen9 发表于 2023-2-27 09:56
我这几年的主力随身一直都是M2 pro,到目前为止是我在同体积下听到过最满意的声音,推塞子声音干净细腻又 ...

个人一句话总结:买了M2pro以后觉得当年性价比极高的A280III都不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1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盐1945 于 2023-2-27 10:34 编辑
chigo 发表于 2023-2-27 04:10
耳机上限摆在那,而且解码这预算玩耳机的很多不会考虑的,所以厂家参加耳机展是为了啥,不合适的组合更是离 ...

先不说价格的问题吧,毕竟Hiend聊性价比没意义。何况即使到HD800,耳机离hiend的距离也很远。

听了二十天,我觉得这个系统确实更合适箱子。耳机的话主要是大部分耳机上限够不到这套系统下限。
何况解码的中性+超高素质也有副作用,就是它太敏感挑剔,只会把原有的问题揭露得淋漓尽致,倒逼着用户升级系统。而这种情况肯定会给大多数刚升级的用户/没有考虑预算的用户/系统有偏好的用户带来心理落差。

另外换放和换线的可玩性其实很大,只是因为超高素质的耳机太少了,最后基本上只能一个耳机一套搭配。
就像我之前用四芯铜银DC线配HD800,听感很不错,800的极高频延伸和亮度也可以很赞,两芯铜银DC线配N5005,意外也不错。但这些都不适合L5000,不过也只有5000这种素质用上6N铜DC线才能展现出来。

反正这些只是系统的玩法,而玩法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享受音乐本身,远离争论,安心发烧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3-2-27 09: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盐1945 发表于 2023-2-19 10:47
是啊,随身产品的话,M2 pro我也在用,配N5005睡前听听很舒服。
很高兴有人也用他们家冷门但很不错的随身 ...

我这几年的主力随身一直都是M2 pro,到目前为止是我在同体积下听到过最满意的声音,推塞子声音干净细腻又有一丝灵动,是我认为非常高级的一种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3-2-27 04: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耳机上限摆在那,而且解码这预算玩耳机的很多不会考虑的,所以厂家参加耳机展是为了啥,不合适的组合更是离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6 02: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