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65|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监听器材的不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13 11: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专业器材,尤其监听音箱的确有其优势,同价位里监听音箱的硬素质,的确比民用hifi给的更多,全频段更均衡,更有控制力、分析力,我本人也是监听音箱的坚定支持者,但监听音箱是否就是最好的选择吗?作为三对监听音箱、两台专业解码器、两台专业功放、若干专业线材的用户,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监听器材最大的优点是声音,但最大的缺点是音乐
就我所使用的专业器材而言,专业器材就是没有美感的工具,它们是准确的,但不是美好的。
我所使用的专业器材在声音表达上都有趋同的缺点,相对同档次民用hifi器材而言:
1、不饱满
2、不宽松
3、冷硬
4、缺乏层次
5、空间定位不好

监听器材高素质的声音不代表高素质的音乐表现,好的音乐表现一定是有取舍和加工的,工具的无个性在生产阶段是优点,因为越白的纸就越方便工程师去作画,但在终端,有加工和创造的效果是符合最大多数用户的需求的。EIZO的颜色数、色域、精准度一定是最好的,但EIZO就最适合用来看电影?
当较多的专业器材搭配在一起,往往会出现结像靠前、层次不好、缺乏离箱感的声音中高频的韵味会少一些,小提琴高把位容易硬和干,人声不厚不暖,因为专业器材的听感是偏瘦的,所以往往给人以分析力高的错觉。高素质的饱满是高级系统最宝贵的特质,这也是监听最为缺乏的地方
我之前的帖子中有个比喻,用在这里:
假如声音像一堵墙,专业器材的墙是一个镂空、甚至只有框架的墙,所有的细节都是镂空的雕花般显而易见,但细节之间是空洞的。而高素质的HIFI器材,就像一堵密实的墙,所有的细节雕花之间是填满的。

监听是标准,是用来音乐制作的参照物和指明方向的地标,是空白的画布,它不是音乐重播的唯一解和最优解,你可以认为监听的声音是美的,但美不止于监听
因此,使用监听器材的朋友,一定不能止步于监听,请继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调整搭配。
88
发表于 2023-3-18 23: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小提琴高把位容易硬和干,人声不厚不暖,因为专业器材的听感是偏瘦的,所以往往给人以分析力高的错觉。高素质的饱满是高级系统最宝贵的特质,这也是监听最为缺乏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21: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kevinkin 发表于 2023-3-18 20:32
嗯嗯,同样,我用魔域q3的

或者说,50来万的监听系统和同价位hifi系统相比,我认为有所描述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23-3-18 21: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2054 发表于 2023-3-14 08:57
核心观点:录音过程本身就是失真的、再加工的。从使用的麦克风、话放开始,就加了设备的曲线,每一次ADDA的 ...

赞同!
所以执着于追求所谓科学性、理性因素的高保真,必定走向“真”的反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21: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kevinkin 发表于 2023-3-18 20:32
嗯嗯,同样,我用魔域q3的

用魔域来对比的话,那的确有些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23-3-18 20: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2054 发表于 2023-3-14 19:02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用HIEND器材来对比的呢?

嗯嗯,同样,我用魔域q3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23-3-14 19: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kevinkin 发表于 2023-3-14 18:56
我认为是你搭配的问题,或者是器材太低端,专业器材我玩过的比你多,都没有你说的这些问题...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用HIEND器材来对比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23-3-14 18: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我认为是你搭配的问题,或者是器材太低端,专业器材我玩过的比你多,都没有你说的这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23-3-14 16: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cstar 发表于 2023-3-14 15:14
这个帖子看得我眼晕,各种配置,加上房间布置,癞蛤蟆跳井啊。然后刚才在网上看到上海耳机展,b&w为了那个 ...

楼房,夜里两点,关上门(贴了两圈密封条),开到85~90dBz SPL,目前家人、邻居,还没提过意见了。

之前也万万没想到,增加房间的吸声性能,还能有这个意外收获。

前段时间自己反思,瞎编出了这个道理。

如果都是白墙,白顶,声音会在房间的各个表面,不断反射,硬撞,乱撞,不停的撞来撞去,最后有较大的能量,穿过墙壁撞出去扰民吧。

没有吸音的话,50Hz、100Hz的混响时间,1秒以上都是挺正常,很常见的吧。低频还会轰头砸胸、浑浊、拖拖拉拉、一直哄哄哄的。

增加房间的吸声性能,把50Hz的混响时间,降到500毫秒以下后,超低频会收得非常快,很干净,能量被有效、高效、快速在房间里吸收、衰减掉,再传播出去的,相对就小很多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3-3-14 16: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cstar 发表于 2023-3-14 15:14
这个帖子看得我眼晕,各种配置,加上房间布置,癞蛤蟆跳井啊。然后刚才在网上看到上海耳机展,b&w为了那个 ...

可以考虑了解一下“等响曲线”,这个视频还挺直观的,推荐一下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V4y1V7CA/



开小声听音乐,比如1000Hz 60db,100Hz就要调到~67db,80Hz要~70db,60Hz要~75db,50Hz要~80db,这样实际听感才一样响,才算“三频平衡”?

小声听音乐,需要性能更强大的低频?

这个网页,也挺好玩的,可以测试自己耳朵的等响曲线
https://www.phys.unsw.edu.au/jw/hearing.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23-3-14 15: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cstar 发表于 2023-3-14 15:14
这个帖子看得我眼晕,各种配置,加上房间布置,癞蛤蟆跳井啊。然后刚才在网上看到上海耳机展,b&w为了那个 ...

鹦鹉螺是四路电分,豪华配置自然要8个单声道后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3-3-14 15: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这个帖子看得我眼晕,各种配置,加上房间布置,癞蛤蟆跳井啊。然后刚才在网上看到上海耳机展,b&w为了那个百万的鹦鹉螺,配了七八坨设备。我决定,还是买一对有源监听音箱算了。楼房,声音不能开大了,所以低音也就6.5寸就够了,看看2分频还是3分频再说。

丹拿或者劲浪吧,据说新款声音有数码味,那也没办法,各家都说新出的箱子不如老款,就像cmos相机不如ccd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3-3-14 13: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监听直勾勾的放出来确实挺多,不,是大部分作品难听,有些作品制作做出来本身就不是很好听,我就希望能改一改,比如把齿音去掉一些变得好听,这样没啥不好,都是希望变得好听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3-3-14 13: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3-3-14 13:03
选大箱子时不可能同场对比,我只是不同居家环境听过:JBL4344,Wilson audio sasha2,Wilson audio 5.1, ...

收到,赞!
谢谢~~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3-3-14 13: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3-14 11:13
感谢回复~~

超大的箱子,我也不会选了。您选HQ210时,还比较过其它什么类似的箱子吗?

选大箱子时不可能同场对比,我只是不同居家环境听过:JBL4344,Wilson audio sasha2,Wilson audio 5.1,B&W 801s3,YG carmel 2,EV SENTRY III,KEF modle 105,Triangle Signature delta,金琅乐神6mk2……以及不少DIY的贵价大箱子。各有优缺点,没有一对完美的音箱,所以可以用排除法,却掉不喜欢的,留下买得起的,排除溢价高的,算一算可靠性,其实没什么好选择了。我选HQ210,看中的是规模感,能量感,以及性价比。
扩散要符合施罗德参数,是科学,尽量买科学性好的,国产的也挺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3-3-14 11: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3-3-14 09:44
您发的第一个视频那对Q系列4XXX型号,记得是需要电子分频的,原厂是配MC2代工的功放的,所以至于电子分频 ...

前几年发现扩散的水实在太深了~~~

就连GIK、Jesco这种“专家”都还会把PRD说成QRD,还看到有人抱怨,这种扩散不好听,那种扩散不好听。
感觉自己想折腾好,实在太难了。好的还挺贵,随便买了点,自己又瞎做了点,就没再敢碰了。

从客厅换到小屋后,倒是彻底死心,省心了。扩散的有效距离都不太够了,把原来的吊了吊、摆了摆,坐等超材料吧。

这个视频2:25提到了,扩散板到声源,2米之内,是无效的范围。如果房间比较小,就不要使用扩散板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09492626/
https://www.acousticfields.com/sound-diffuser-placement-how-to-position-a-sound-diffuser/

也不玄了,测试麦克风“没长耳朵”,只会无脑的把各个方向、各个相位的来声,做简单的加减法。
强拉硬拽,除了会严重破坏音箱原本美好平直的直达声,还可能会直接影响音色的频域、时域、倒谱域的特征,还可能会产生人耳可听阈值内的相位失真和群延时。(ai~~~我也是刚从这个坑里爬出来不久,哈哈哈)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281467&extr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3-3-14 1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3-3-14 09:44
您发的第一个视频那对Q系列4XXX型号,记得是需要电子分频的,原厂是配MC2代工的功放的,所以至于电子分频 ...

感谢回复~~

超大的箱子,我也不会选了。您选HQ210时,还比较过其它什么类似的箱子吗?

之前看到过,这个主题,列了不少“专业”“古典音乐”“监听”音箱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which-speakers-are-the-classical-music-pros-using.12225/
闲的没事,稍微整理汇总了一下,和常说的“监听”好像不太一样了。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250520&extra=

像易老师这种经历经验,又出来分享这么多的,的确是挺难得的。

联想起这位youngho,还挺有意思的,看了不少音乐厅声学的研究文献,还做了这么一大篇的整理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refining-a-listener-and-loudspeaker-model-based-on-readings-of-lokki-bech-toole-et-al.27540/

他发的那些文献,我也好奇大概翻了翻,粗浅感觉,最后实际可借鉴的内容,十分十分有限了。有些内容,整理到这个帖子里了
http://lt.hd199.com/thread/1948170


流行音乐、发烧碟里的管弦乐器,变味、midi味的还挺多的。有些古典音乐cd,为了讨好耳朵,也做得挺“发烧”的。
广院我看也搞了个学生交响乐团,电影学院录音系也安排了一些管弦乐队去他们录音棚排练,慢慢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3-3-14 0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3-13 19:41
不好意思,抱歉抱歉,是我没表达清楚~~

客厅还缺对音箱,也在考虑大箱子吧。

您发的第一个视频那对Q系列4XXX型号,记得是需要电子分频的,原厂是配MC2代工的功放的,所以至于电子分频,肯定需要调,但怎么调,我不懂。另外quested那些八爪鱼低音单元的超大家伙,我感觉并不太适合普通家庭家用,声压开不大的话,是浪费的。所以我用的只是HQ210,无源的。

第二个视频里老易的那块板子,或许有效,但绝无可能的是,他所说的一块板子就能搞定所有声学改造。居家环境的客厅都是妥协的,适当的铺地毯,天花板吊一盏比较复杂的灯具,前墙做一下扩散,家具沙发摆一下吸音,测面第一反射点放点绿植,有条件的侧墙放几块扩散板,墙角藏一组低频陷阱,足矣了。我的原则是尽量少吸多扩,音场会比较好。另外,我的经验是,用软件测出来的声音,不一定是你喜欢的声音,软件可以参考,大峰大谷可以考虑拉平,但强行拉平不等于好听(个人听感),音乐中的流畅感会损失(比较玄)。

我还是尊重老易的,因为他懂指挥,懂现场的感受。我并不太懂音响,只是我喜欢古典音乐,而我发烧音响,一直是以音乐厅现场为参考,追求那种宽松,绵密,不突兀,大动态的音乐交响感以及适度的紧张性。我也不是不尊重专业录音棚工作者,恰巧我身处的单位就有超大影视棚,录音棚,甚至消声室,但我接触的那些工作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专业,什么都懂,什么都讲究,那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23-3-14 09: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fixbug 发表于 2023-3-14 09:06
音展看上了这一对,听了声音还不错,不知道值不值得买。

值不值的问题最难回答,因为每个人的"值"是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3-3-14 09: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音展看上了这一对,听了声音还不错,不知道值不值得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0 14: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