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283|回复: 1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苹果的APPLE MUSIC全景声资源越来越多了...生态挺好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23 00: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ackylzf 于 2023-5-23 00:12 编辑






基本新点的资源 和经典的专辑 都会有ATMOS混音版本的 尤其是新专辑都是正经7.1.4混音


出门带着IPHONE搭配AIRPODS PRO2/MAX 的杜比全景声支持 那叫一个地道




目前对AIRPODS PRO2的声音非常满意,解析力一般 但是完全没有换耳塞的冲动

     

    


现在只要有DOLBY ATMOS版的  就肯定优先流媒体格式   声场整体感好太多



105
发表于 2023-6-3 2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eric109 发表于 2023-5-23 08:41
上下班路上使用体验确实无敌
尤其乘坐公共交通时把降噪打开
Apple Music一个月10元太良心

开个学生会员5块一个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3-6-2 21: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法国
kenidcn 发表于 2023-6-2 17:04
我没说算法的事?给我逗笑了,更何况谁跟你在HIFI论坛讨论电影的事情了?没有原生录音的空间音效就是不适 ...

现代音乐制作和几十年前差别很大。早就不是以前的纯录音了。很多音乐制作,从头到尾就没有任何录音过程。乐器的声音都是声效器里出来。你听的录音室制作的人声,基本上就只有人声是录音。
现场录音另说。交响乐肯定是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23-6-2 17: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闵行区
本帖最后由 kenidcn 于 2023-6-2 17:10 编辑
leasing 发表于 2023-6-2 09:17
拉倒吧,电影基本都有Dolby Atoms,每部电影都十几个录音麦全程跟踪一录到底?都是算法后期编辑加入进去 ...

我没说算法的事?给我逗笑了,更何况谁跟你在HIFI论坛讨论电影的事情了?没有原生录音的空间音效就是不适合HIFI,10年前又不是没有杜比跟DTS,是每年都要吹还怎么的?



那么多年了还是没改掉断章取义的老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3-6-2 09: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kenidcn 发表于 2023-5-23 23:31
多了解下吧,原生7.1.4的录音

拉倒吧,电影基本都有Dolby Atoms,每部电影都十几个录音麦全程跟踪一录到底?都是算法后期编辑加入进去的,还在这吹大牛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23-5-29 1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airx 发表于 2023-5-28 17:24
人长两只耳朵就是为感受三维声音空间,两只耳朵对发声点的距离差异(声压大小)经过大脑的处理,就可以明 ...

空间声效可不是简单DSP算法加强空间感。而是根据声音的3D原数据和播放设备计算出每个扬声器该如何播放声音数据,比如音量,相位等。如果播放器是耳机,还要通过人头传导函数计算。它超越信号处理范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23-5-28 23: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jackylzf 发表于 2023-5-28 17:55
人头录音  也并不能解决耳机位真实听感回放的课题   理论上其实是可行的  

人头录音理论上就是把一个 ...

苹果就在做这个,现在的新款airpods系列有个功能叫“个性化空间音频”,可以使用iPhone的深度传感器(其实就是面容识别)扫描人的侧脸(其实主要是耳朵)的三维数据,根据算法优化空间音频,做到不同的用户有各自的数据,保存在各自账户下,即使换了手机或耳机也可以同步过来
人头录音是小众,因为有一些弊端,但是对于耳机来讲,人头录音确实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空间模拟效果,整个记录和回放流程的损耗很小(双耳距离、耳廓形状这些损害虽然有,但是不算大),但是这个优点并不是音乐艺术性必须的,反而就是使用上的不方便(必须耳机、而且不太好后期),现有也有一些音乐尝试加入了这些类似人头录音的方式来获得不同听感,算是海量音乐类型中的补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23-5-28 23: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hi-wowo 发表于 2023-5-28 22:16
你混淆了多声轨和多声道不是一个概念。一个乐器一个声轨,不代表是一个声道

没混淆,我可能打字打错了,比如logic pro里面可以是几十个上百个音轨,现代音乐往往需要加入很多后期,包括电子音效、后期资源库等,最终输出的文件一般是两声道(LR)或多声道(比如7.1这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23-5-28 22: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这个是不是戴一般耳机不支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23-5-28 22: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airx 发表于 2023-5-28 17:24
人长两只耳朵就是为感受三维声音空间,两只耳朵对发声点的距离差异(声压大小)经过大脑的处理,就可以明 ...

你混淆了多声轨和多声道不是一个概念。一个乐器一个声轨,不代表是一个声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7: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airx 发表于 2023-5-28 17:28
创作方向不一样,很多歌曲不是为了营造那种真实感的的3D场景,所以人头录音并不流行,人头录音如果把“场 ...

人头录音  也并不能解决耳机位真实听感回放的课题   理论上其实是可行的  

人头录音理论上就是把一个人双儿接收的声音复制下来  让其他人聆听   理论上如果同样是耳机回放的话  应该能听到现场聆听感

但实际因为人头录音设备自身并不能完美的模拟人耳构造 再加上每个人的耳部/头部/身体数据包括回放的耳机系统频响曲线都是不同的  所以人头录音只能是大概意思一下 并不能完美的还原现场
而且就像你说的那样  人头录音除了耳机系统之外  也不适用任何系统  这种小众的录音回放模式不能成为主流  原因也就在这了


所以真正好的空间音频回放模式  还是要利用元数据的3D建模  再根据针对性的个人头部数据/耳机曲线进行匹配  回放  实现作者想要达到的真实听感  同时因为本身是3D建模 OBJECTIVE BASE的混音模式
也可以很好的应对耳机之外的STEREO/SURROUND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23-5-28 17: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chaos_xie 发表于 2023-5-28 07:30
2.0的声场是错的,人头录音是对的,就这么简单。

创作方向不一样,很多歌曲不是为了营造那种真实感的的3D场景,所以人头录音并不流行,人头录音如果把“场景”布置好录制后,空间感对于耳机是好,但是不是很好后期了,很多元素得提前考虑好,另外就是对于非耳机回放,空间感基本没有任何优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23-5-28 17: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airx 于 2023-5-28 23:47 编辑
hi-wowo 发表于 2023-5-27 13:51
前面我对人头录音理解是错的,但你举例也不对啊,人头录音就是按传统2.0的录音模式特制的方式,属于传统 ...

人长两只耳朵就是为感受三维声音空间,两只耳朵对发声点的距离差异(声压大小)经过大脑的处理,就可以明确发声点的位置,恰好人头录音就是运用这个原理,以接近双耳的真是情况(人工耳廓(耳蜗)各有一个拾音器件)来存储声音信号,通过耳机回放给听者,所以空间定位感非常真实强烈,人头录音是传统录音,你可以理解为这个声音本来就是这样传给你的,只不过人头录音把声音到耳洞的这个过程暂停记录成文件下次再回放给你
现在的音乐大都不是基于人头录音制作,而是多个音轨合成,流行歌更是需要人声在主线位置,配乐考后,还需加入很多元素,所以耳机回放不强调空间感,反而是远距离的音响(影院/电视/外放)可以更加宽松和开阔,而现在的DSP则是把音乐通过算法加强空间感(DSP还有很多其他作用),会有一定失真,不过技术进步很快,很多蓝牙耳机通过DSP可以获得很不错的听感和丰富的取向(类似滤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23-5-28 16: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chaos_xie 发表于 2023-5-28 07:30
2.0的声场是错的,人头录音是对的,就这么简单。


那你看看这么多玩箱子的有几个说2.0的声场是错的?这么多CD厂家,这么多音箱厂家,这么多功放解码厂家,那个说2.0的声场是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23-5-28 07: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苍云归来 发表于 2023-5-27 13:52
我挺好奇为何苹果的华语资源偶尔会有爆音和串曲,比如丁薇《断翅的蝴蝶》专辑,倒是古典音乐暂时没发现

古典流行都会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23-5-28 07: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hi-wowo 发表于 2023-5-27 13:51
前面我对人头录音理解是错的,但你举例也不对啊,人头录音就是按传统2.0的录音模式特制的方式,属于传统 ...

2.0的声场是错的,人头录音是对的,就这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23-5-27 14: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chaos_xie 发表于 2023-5-27 07:56
你只是在玩文字游戏而已,扣个假的帽子,所以就自然而然不好了。
数学是不是假的,算法是不是假的?sinc ...

扣帽子?你弄清楚2.0模拟声录音已经有无数录音师做出无数经典专辑来证明声场的存在,不是说多声道声场不好,但问题是你录音的时候就没有用多声道录制的方式。所以你后面回放的多声道现场只能是假的,前面说的录音室专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乐谱到耳朵是自然界声音的传播方式,绝对不是啥数字做出来的。如同数字录音,你必须从头到尾都采用数字技术才是真的数字录音,你拿个几十年前的2.0模拟录音转个数字音频。就号称数字音频,那就是偷换概念,忽悠。所以为啥现在会出现所谓数字黑胶的说法。因为这些LP的制作,不是全模拟技术。声音是不如传统的模拟黑胶的声音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23-5-27 1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我挺好奇为何苹果的华语资源偶尔会有爆音和串曲,比如丁薇《断翅的蝴蝶》专辑,倒是古典音乐暂时没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23-5-27 13: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chaos_xie 发表于 2023-5-27 07:58
看来你不知道人头录音是什么,搜一下吧。和dsp一丁点关系没有。唯一声场正确的录音回放方式。

前面我对人头录音理解是错的,但你举例也不对啊,人头录音就是按传统2.0的录音模式特制的方式,属于传统录音的模式之一。只不过专为耳机制作,因为耳机出不来音场,而音箱可以。你说你耳朵听不出2.0的声场,却可以听出人头录音的音场,这不是矛盾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23-5-27 13: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jimmyxzy 发表于 2023-5-23 14:23
开个学生认证,还能减半

家庭组35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10 00: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