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链接7天有效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orfU48ME08pH3HSkk3u9A 提取码: 8888
============================
唱片名称:红楼梦
出版公司: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日期:2004
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壹
徐玉兰 王文娟 等演唱
上海越剧院乐队伴奏
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故事改编的舞台剧,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被搬上了越剧舞台。1958年,上海越剧院将它作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剧目重点排演,剧本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选取小说中的几个典型情节,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体现原著的精神风貌。它文辞清新,雅俗共赏,首演后又先后赴京、港以及朝鲜、越南等国演出,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各场中的主要唱段几乎全数成为经典名段传唱至今,尤其“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段更是家喻户晓。可以说,它是越剧舞台上一座极难逾越的艺术高峰、也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笔宝贵财富。
原上海越剧院二团1961年录音,与电影不同。
=============================
唱片名称:梁山伯与祝英台
出版公司: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日期:2004
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贰
范瑞娟 傅全香 张桂凤等演唱
上海越剧院乐队伴奏
《梁祝》可以说是越剧舞台上演出历史最悠久、留存录音最多的骨子老戏,从落地唱书到女子越剧,它经过几代艺术家的舞台实践,已成为越剧小生、旦角演员必修的看家戏,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在老本基础上,参考原雪声剧团和东山越艺社的《梁祝哀史》改编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对该剧进一步整理,去芜存菁,于次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诸项大奖。此后又经过数次修改、打磨,使之日臻完美。范瑞娟塑造的梁山伯和傅全香塑造的祝英台等享誉海内外。该剧语言上保持了朴素明朗的民间文学特色,又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它是上海越剧院经典保留剧目,中国戏曲宝库中的艺术精品。
=============================
唱片名称:西厢记
出版公司: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日期:2004
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叁
袁雪芬 徐玉兰 吕瑞英 张桂凤等演唱
上海越剧院乐队伴奏
《西厢记》是上海越剧院优秀保留剧目乏一,改编忠实于王实甫原著,与以往戏曲舞台上以红娘为主角的处理手法不同,它恢复了崔莺莺在剧中的地位。袁雪芬塑造的崔莺莺形象,细致入微,入神入骨,将这个热情与矜持并存,性格中充满矛盾的相国才女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由于保留了很多原作曲词,加乏演员精心为角色设计的唱腔与凝练精美的唱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戏备显诗情画意,典雅清晰它是越剧乃至戏曲舞台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
==============================
唱片名称:盘妻索妻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日期:2004
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肆
尹桂芳 李金凤 等演唱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乐队伴奏
1962年录音
越剧传统剧目《盘妻索妻》,是受《盘夫索夫》的情节启发翻写的一出喜剧,1961年,芳华越剧才根据早年演出留下的分场幕表,结合尹桂芳表演特点,重新整理编写该剧,于次年初回上海汇报演出。尹桂芳在剧中充分发挥她扎实的扇子、靴子、水袖、眼神等程式功底,表演深入人物而不过激造作,唱法柔美华丽而不失厚实凝重。现在出版的即是1962年1月1日,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上海人民大舞台首场公演的实况录音,录音中的尹桂芳神完气足,台下观众如痴如醉,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依然如临其境,回味无穷。附全部唱词及念白。
===============================
唱片名称:白蛇传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日期:2004
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伍
戚雅仙 毕春芳 潘笑笑 陈金莲 胡少鹏等演唱
原合作越剧团乐队伴奏
1961年录音
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原合作越剧团的《白蛇传》,1952年首演以来,曾六易其稿,经过不断的舞台实践,成为戚雅仙、毕春芳代表剧目之一,尤其是“合钵”中的大段“清板”,充分发挥了戚派演唱特色,缠绵朴实、细腻深情,于平实中见功力,为戚派经典唱段之一。该剧曾多次录音。现在出版的是根据原合作越剧团1961年全剧录音整理的精华版,是诸版录音中综合水平 一个版本,可谓是难得的艺术精品。
============================
唱片名称:珍珠塔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日期:2004
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陆
陆锦花 吕瑞英 金艳芳 吴天芳等演唱
上海越剧院乐队伴奏
1961、1962年实况录音
河南官宦之子方卿家道中落,去襄阳姑母处借贷,遭姑母奚落。表姐陈翠娥得讯,以赠干点为名,暗赠珍珠宝塔。姑父陈培德亦赶至九松亭,将翠娥许配方卿。方卿试中魁后,姑母旧心未改,他以唱道情讽刺姑母,与翠娥完婚。
《珍珠塔》是越剧舞台上各个时期的常演剧目。1961年上海越剧院对老本挖掘提炼,以方卿和陈家的故事为主线,将剧中的精华场次“前、后见姑”较好地保留下来陆锦花扮演的方卿,穷而不酸、傲而不骄,为其代表作之一。扮演姑母的金艳芳,念白爽利明快,表演夸张而不过头,将刻薄势利的方朵花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亦堪称经典。现在出版的演出录音,完整收入目前该剧存留下来的所有场次,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并存,希望广大戏迷喜爱。
===============================
唱片名称:劈山救母 选场精华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日期:2004
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柒
傅全香 陆锦花 张桂凤 吕瑞英 陈少春 陈东文等演唱
上海越剧院乐队伴奏
1961、1962年录音
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参加庆祝国庆节的全国性演出,将传统剧目《宝莲灯》整理改编成《劈山救母》,于北京首演。紫后的十余年间,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以及参考绍兴大班、泗州戏、广东戏等各剧种的老本,前后对该剧进行了十余次修改,使之渐趋精练。剧院于1961年和1962年分两次在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将剧中的四个精华场次灌成录音,多年来,四场戏中的唱段是早已成为各流派的经典名段。这次我们将其结集出版,同时为反映整出戏的全貌,我们在文字中对其余场次的情节做了简要的文字说明,希望戏迷朋友喜爱。
===============================
唱片名称:九斤姑娘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日期:2004
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捌
吕瑞英 张桂凤 吴天芳等演唱
上海越剧院乐队伴奏
1986年录音
《越剧:九斤姑娘》是在越剧骨子老戏《箍桶记》和《相骂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出传统喜剧。迷箍桶匠张天保之女九斤姑娘,聪明能干,财主石二因三个儿子生来愚蠢,前二房儿媳又终日不务正业,若于无后人持家,企图将九斤姑娘娶作第三房儿媳,遭九斤姑娘拒绝。张天保在石家箍桶时,误伤了三叔婆的的小猫,石二吕通三叔婆借机敲诈,鹆再图联姻,九斤姑娘以才智斗败了刁钻的三叔婆,石二最终落得人财两空。
改编后的《九斤姑娘》,浓缩了老本《箍桶记》和《相骂本》的精华,全剧轻松活泼。唱词对白多用嵊县土语,配合暗喻、双关、缩脚韵等文学手法的运用,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为吕瑞英、张桂凤保留剧目。
=============================
唱片名称:送花楼会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日期:2004
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玖
陆锦花 葛玉卿 周东明 竺菊香等演唱
上海越剧院乐队伴奏
《越剧:送花楼会》原是传统剧目《双珠凤》一折,述洛阳解元文必正因在问心阉邂逅才女霍定金,心生爱慕而卖身霍府仆后,一日借送花之机上闺倾诉衷情,得婢女秋华撮合,终使他俩面订终身。全折唱做并重、风趣活泼,为越剧舞台上经常上演的优秀折双戏。现在出版的是上海越剧院上世纪六十年代陆锦花演出本的全折录音。这是该录音迄今为止首次以全折的形式面市,颇具收藏价值。
==============================
唱片名称:庵堂认母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日期:2004
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拾
傅全香 陆锦花等演唱
原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伴奏
1954年录音
《越剧:庵堂认母》传统剧目《玉蜻蜓》,述富家子弟申贵升与妻张氏不睦,离家出走,在法华庵与尼姑王志贞相恋,后病死庵中。志贞产下的遗腹子,辗转为徐家所收养,取名徐元宰。十六年后,元宰中解元,获悉自己身世,乃到庵中认母团聚。《庵堂认母》作为剧中的核心场次,人物矛盾集中突出,唱做并重,情节亦相对独立,常作单折演出。现在出版的是傅全香、陆锦花1954年的演出录音。
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称。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越剧:庵堂认母》作为剧中的核心场次,人物矛盾集中突出,唱做并重,情节亦相对独立,常作单折演出。现在出版的是傅全香、陆锦花1954年的演出录音。
在越剧四大小生中,陆锦花是最年轻的,故同辈称“小陆”,晚辈称“小陆老师”,是继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之后涌出的又一流派女小生。
传统剧目《玉蜻蜓》,述富家子弟申贵升与一如妻张氏不睦,离家出走,在法华庵与尼姑王志贞相恋,后病死庵中。志贞产下的遗腹子,辗转为徐家所收养,取名徐元宰。十六年后,元宰中解元,获悉自己身世,乃到庵中认母团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