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63|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越高保真不知是利还是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8-22 09: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江门
在以前未有HIFI概念,满街大巷都放着歌,听着某歌手某些歌,被歌曲旋律和歌手的嗓音所迷住了。然而,有了HIFI的概念,在自己的系统一步一步升级之余。发现怎么以前这么好听的歌曲被歌手唱得这么难听;或有些歌曲录音有瑕庇;具体哪着歌,不说了,免得有歌手粉丝在喷。甚至最近听古典音乐。听着DSD转PCM的24 192的HI-RES(同一专辑多首歌),发现录音室中低频驻波问题变得不耐听,估计是录音室的问题。或听一些老歌,只有MP3的,人声被乐器所淹没。
33
发表于 2023-9-9 21: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
录音不专业、假无损、假CD。我发现电视节目和电影中的乐音比自己下载的无损好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3-9-8 08: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这个话题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3-9-6 18: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haos_xie 发表于 2023-8-23 05:34
LZ需要知道录音master的概念。
早期的很多音乐,不是为了hifi系统master的。它们针对的是广播,汽车音响。 ...

同理,为什么有些成名的监听两段衰减极其严重,只突出人声段,因为是电台主持人专用。不同的监听用途不一样,有些人不明所以,一看烧文奉为神明,买回来却觉得声音莫名其妙,为了脱手就硬吹,最后人云亦云一群人硬说某个型号好。不过这些也多说无益,专业圈和所谓的“hifi圈”讨论的完全不是一档子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9-6 18: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还是器材不够高端,好的器材放mp3也比一般的器材好听。
好的器材在保持hifi素质的同时,是柔软的,是细致的,是透明的,是矛盾的结合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9-6 18: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创象势力登场 发表于 2023-8-22 15:16
某几个科学HiFi的牌子有多难听就不说了

他们卖的是“原音”的概念……
曾经喊他们攻城狮晒点现场听原音的票根
结果不但不晒还找借口把我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9-6 17: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通
本帖最后由 鬼狐 于 2023-9-6 17:18 编辑

现在的音箱,都是在声学实验室里搞出来了的,追求理论指标。你拿回去基本都不好听。越高档的越是。没有声装的人家,不要追求高档hifi器材,浪费钱。用低档全频音箱反而有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8-24 13: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找到HIFI的正确打开方式后,是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1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潮州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8-23 11:03
黑胶唱片的母盘直接用开盘母带录音制作,唱针把唱片沟槽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唱放,理论上非常接近原始母带的 ...

正解。怪不得以前在CD店买同一首歌在不同的专辑里(比如有的是此歌发行的第一个专辑,有的是集锦专辑),声音都有区别。难道这就叫支持正版CD的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8-23 1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jmadsl 发表于 2023-8-23 09:59
就像听早期录音的黑胶源一样,虽然高频大动态不行,但是被中低频的弹性迷住了

黑胶时代的信噪比是不够的,所以压缩的选择非常考验工程师。

现在听起来觉得黑胶好,其实只是当时制作的门槛和专注度更高。现在的各种设备和软件让制作难度大幅度降低,所以阿猫阿狗也就都能做。
如果用同样的人和专注度,现在出好制作的难度是更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23-8-23 0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潮州
鬼狐 发表于 2023-8-22 10:57
没玩过体验过low-fi的直接玩hifi的,会走歪。low-fi是指调频广播、蓝牙音响,DAB广播等音源。如果深入体验 ...

就像听早期录音的黑胶源一样,虽然高频大动态不行,但是被中低频的弹性迷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8-23 0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个话题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3-8-23 09: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潮州
petelm2002 发表于 2023-8-22 22:29
合格的音乐厅,西方乐器乐队演奏或美声唱法,正常不用电声扩音,部分独奏可能扩一下。中乐音量小吃亏点, ...

场地过大没办法,为了照顾后后排的观众。必需用到电扩。所以还是近场录音不加电扩比较原汁原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23-8-23 09: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潮州
hiya~ 发表于 2023-8-22 14:09
HiFi中文翻译成“高保真”,也就是说现场的音效怎么样,录音就录制成什么样,音响回放系统就还原成什么样! ...

引用“演奏会是加电的,实际听到的是现场音响系统扩音后的音效。”这种方式应该是录音咪离乐器现场有一定距离,录出来是一个大空间大整体。在现场听同在家听完全两种感觉(好像开了混响似的,不太耐听)。所以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那种录音咪在乐器前面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8-23 06: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人都是不断地改变,以前觉得好听的,现在变得难听。。以前不欣赏的,现在却喜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8-23 05: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法国
LZ需要知道录音master的概念。
早期的很多音乐,不是为了hifi系统master的。它们针对的是广播,汽车音响。经常是高背景噪声环境。许多频段声音做了可以加强,在高噪声环境听不错。原因是以前很多人都是听广播买CD。所以必须保证在这些环境下效果最佳。
Hifi通常是工作在低噪声环境下,此时需要比较中性平衡的混音。现在的很多master都是为了hifi系统制作的,所以在hifi系统上听来不错,但是在广播和汽车上听就不是这么鲜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8-23 0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还原的问题,没有均衡的还原更频段的细节,丢失了音乐的韵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8-22 2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还有声压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8-22 22: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泉州
追求无止境,以前大米饭泡酱油都感觉很美味,现在不知道什么好吃,试试听以前的磁带MP3现在听根本就是噪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8-22 22: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petelm2002 于 2023-8-22 22:36 编辑
hiya~ 发表于 2023-8-22 14:09
HiFi中文翻译成“高保真”,也就是说现场的音效怎么样,录音就录制成什么样,音响回放系统就还原成什么样! ...

合格的音乐厅,西方乐器乐队演奏或美声唱法,正常不用电声扩音,部分独奏可能扩一下。中乐音量小吃亏点,乐器少或协奏时,一般都要借用电扩。
下次去星海吧,纪念堂不够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8-22 2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现在觉得播什么都不好听,看来不用折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8 22: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