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figaro! 于 2023-12-22 00:54 编辑
说到森海塞尔大耳机的升级线,泽丰可是开山祖师级别的了,当年最早给HD580定制升级线的,就是泽丰。虽然如今泽丰的大部分产品是随身玩家喜闻乐见的塞线,但大耳机升级线仍然是朱总的看家本领。
这次要说的是新推出的“灰袍”。我的系统很简单,索尼DMP-Z1直推HD800s。
首先是Telarc出品的Pomp and Pizzaz中的管弦乐作品。灰袍在中高频和低频上有很高的素质和表现力。复杂配器的管弦乐的中高频要好听难度不低,不可刺激,不可嘈杂,乐器的排布要井然有序,不可互相打架,层次感丰富且清晰——而这就是灰袍搭配的HD800s给予我的最直观的感觉。灰袍的中高频有一种被打磨过的光泽感,既磨平了管弦乐合奏所产生的一点点刺激,又显得晶莹剔透,乐器的交响也完全不会混乱;同时,管弦乐器的线条感清晰,细腻度极佳——游刃有余的中高频的表现,让声音整体有了几分贵气。中低频和低频的氛围感也是一大亮点。有些器材为了使低频“过瘾”,会使劲让低频“砸”到你胸口,让你感觉很爽——我并不认为这是“正确”的低频。基于现场音乐会和音响的经验,高质量的低频,首先当然是量感,量感足够的情况下,应当是让低音砸到一个点上,再像涟漪一样弥漫开来,而由此带来的空气感、氛围感以及低频中的一丝丝残响,才是低频中的精华部分——这样的低频,灰袍做到了,温暖、细腻而真实,回味无穷。
随后一曲著名发烧段落,穆特演奏“流浪者之歌”。即使你不听古典,这张唱片大概率也听过。在灰袍的加持下,这首作品前面几个小节的管弦乐的合奏直击心头,其震撼之势立刻将听众带入乐曲的氛围中。而后,小提琴独奏的部分,细腻的音色,凄凉而婉转,从灵魂深处发出的惆怅、伤感和悲鸣,让聆听者的思绪为其所感染。而结尾部的极大的动态和瞬态,极佳的速度感,畅快淋漓。这也许是除了印象之外,我听得最痛快的一遍“流浪者之歌”!
那流行人声如何?——我始终有这样的认知,器材的古典器乐表现好,人声一般不太可能不好。灰袍再次验证的这个认知的普适性。平原绫香翻唱的音乐剧选段,在灰袍下人声的口型十分清晰,细节扑面而来,纵深感和空间感的营造很漂亮,声线温暖而润泽,氛围感和情感的渲染恰到好处。事实上平原绫香虽然唱功很强,但其录音品质着实一般,要好听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修饰的。而灰袍的存在就像是给录音加了一道EQ一样,打磨了一些缺陷,使得这些录音更加好听。
纵观灰袍的整体表现,出色的细腻度,极强的动态和瞬态,庞大的气势,清晰且柔顺的线条感,鲜活灵动又不失严肃感。灰袍在几种看似矛盾的特质中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相当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