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十几年其实一直都是用芯片的解码机,从最老的洋垃圾古旧时代的解码,再到手搓的双AD1955解码,退烧又烧,到最近的CMA18M,后面又租了试听了DA1 序曲pro,时代的进步和听感,解析可以说到了一个相当强的阶段了
而R2R一直保留在印象流当中,因为存在的印象偏见也大,好的说是模拟味厚重,不好的说是一个字糊,虽然没听过,但对于R2R的各种说法,在几个论坛看得很多
所以在半信半疑的情况下,出于对holo悦的信任,还是盲冲了泉3L3版本
保持了一周的不关机热机煲机,时而听之,初听感觉声音确实比过往的芯片解码好,但越听心里疑问越大,就是过往认知的那一个糊字,相当明显,浮上心头,为决定这东西到底是不是脑放和心理作用,毕竟花了两万的东西,这么一糊,不就烧糊了,难不成还要我去忽悠烧友出掉这机器?
不死心的我,还买了一条纯银的同轴再试
由于手上的解码,租的已经还了,只有CMA18M还有一个X度,而CMA18M我对比了另外几个解码,总体素质是非常高的,所以也是我留下来当双系统的,所以直接叠上去,来一波AB,来听听到底糊是因为怎么个糊法
先是用CMA18M听几首自己经常听的歌,发现细节和解析真的比最近一周听泉3的真细致不少,所以我抱着对泉3的怀疑,又接上了,又打开了刚听的几首歌
结果意外,说真的,真的是心理作用更多
因为泉3根本不糊,直接这么说吧,在细节的解析上面,基本接近CMA18M,细小的差别在于CMA18M在鼓点、吉它某几段声音上面,会显得明亮和清脆,而泉3在这些细节的表面就是会比较克制,同一个声音CMA18M发出来的是“kin”,那么泉3发出来的就有点像“kan”,都是拼音的发第一声。而鼓点的声音,CMA18M发出来的是“dong”发第一声,泉3发出来的是“dong”发第三声
而人声上面,泉3总体厚重了许多,我慢慢发现,我一直觉得的糊,就出在这个厚重上面,听多了就会自觉以为糊,而在对比的情况下,其实声音是差不多的,如果说泉3糊,CMA18M也是差不多的声音
解开了自己的心结,安心听歌了,有时脑放和心理作用真是太大,所以有机会,大家还是多AB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