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点神论,帮你省钱!如何有效提高素质,如何有效改变风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5-5 2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嘉兴
本帖最后由 拒绝再玩99 于 2025-5-6 01:05 编辑

①听感上:音箱频响决定

解析力频响决定
密度频响决定
三频如何频响决定
耐不耐听频响决定

②素质上:前端决定


把音箱解析力和密度看成素质,其实不正确,音箱决定的是听感,应该说这个音箱的声音风格是偏解析力和声音密度的,而不是把风格看成素质。
真力并不是hiend的素质,它是偏解析和偏冲的一种频响风格,要把真力搞成hiend素质,需要搭配hiend的前端。
③再进一步说个神论:
前端中的数字部分(大部分都是数字音源,不谈黑胶和磁带)和解码决定素质,前端中的模拟部分决定听感。
数字信号,不容易被干扰,但是容易有时基性误差,解码容易解析不全,素质受到影响。
模拟信号,容易被干扰(波形变化以及谐波失真),但是连续的,不容易丢失,对素质没影响但影响系统最终听感。

总结:

追求听感要从音箱着手,所以音箱的频响平衡性是听感的最重要的环节,后期虽然可以调整前端中的模拟部分(前级和后级和线材),属于盲狙花钱花时间(谁也不知道模拟信号干扰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听感)。                  
追求素质要从前端着手,把数字部分和解码提升上去,数字部分要把音频质量提高(更高码率)以及把时基性误差降下来。
PS:素质也可以影响听感,但是很难从听感上区分是前端素质的影响还是前端中的模拟部分的影响或者两种都包含了,但是换音箱的风格变化肯定是立杆见影的,而且很多时候把这种换音箱听感上的区别称为素质提高(其实是音箱频响风格变化),本帖不讨论前端素质对系统听感风格的影响。
神论的引申:
模拟线和后级的电源线和音箱避震和前级并不能提高素质,它是对音箱最后声音风格的影响,所以过分去追求模拟线和电源线和前级或者避震(还是换音箱来的实际)
音源的数字部分并不能对最中风格引起影响,想通过数字部分而改变风格也是不现实的。
很多时候耳朵收货的素质并不是真正的素质,只是音箱频响的不平衡性(例如真力的高密度和高解析),选则音箱需要慎重(后期搭配麻烦)。






来自 16楼
 楼主| 发表于 2025-5-6 1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嘉兴
本帖最后由 拒绝再玩99 于 2025-5-6 11:12 编辑

补充一下:
音箱频响不等于频响曲线具体确定频响的时候需要通过人为的调整频响曲线,达到音箱制作人认为的响度平衡。

音箱频响是耳朵收货的产物,制作中就存在人为主观的部分(制作人觉得这个频响就应该这样)。


为啥说音箱频响决定了听感

音箱相当于木偶
音箱频响相当于束缚木偶的线
听感相当于用提现控制木偶做出的动作
素质就像木偶身上的色彩。

误区
人都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音箱买回来后,所做的一切,要么在松紧提现木偶的线(调整听感),要么在给木偶身上上颜色(调整素质)。
现实中,人身上也有许多看不见的线,人生可以丰富,但是结局已经注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5-7 13: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比喻非常恰当,越到前端,越是体现出音乐神韵的重要,也就是虚胜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5-7 12: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我玩过的音箱不多时间也不长,有一些小小感受不知道对不对
音箱本体相当于一件乐器,前后级功放相当于演奏这件乐器的手和骨骼,音源解码相当于演奏者的大脑和神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5-7 11: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很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5-7 11: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flight8888 发表于 2025-5-7 10:49
proac原装的铜片声音是不好听,我以前用proac的时候换了卡达斯的跳线,不用买成品,那个性价比太低,用1 ...

好的谢谢,以后有时间我会试一下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玩hifi是需要一些动手能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5-7 1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嘉定区
啤酒毛豆小龙虾 发表于 2025-5-7 07:58
破案了,就是跳线的问题,早上这个时间点平常听高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顺滑柔顺,主要测试了一下小提琴和 ...

proac原装的铜片声音是不好听,我以前用proac的时候换了卡达斯的跳线,不用买成品,那个性价比太低,用1米的黄金比例一剪四够用了,有条件的两头上点锡封一下,不封也没关系直接压箱子接线柱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5-7 07: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拒绝再玩99 发表于 2025-5-6 23:29
我觉得你还是换音箱吧……因为箱子的频响决定了9成以上的听感……你说毛刺不毛刺,其实电还没有那么大的 ...

破案了,就是跳线的问题,早上这个时间点平常听高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顺滑柔顺,主要测试了一下小提琴和吉他和流行女声,新的跳线给我的感觉是乐器的高频声音变柔和了细节丰富了有感情了,还有一种油润感,听多久都不会累那种,开小声也好听了,原来听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声音像拉锯声音干涩,现在完全没有了油亮油亮的,吉他的泛音丰满整个空间都是亮晶晶的,好的高频是不会刺耳的,之前的听时间久一点都耳鸣了,没想到跳线的威利这么大,音箱是proac的,以飘逸甜美的高频而出名,我还一直以为是前端没有搭配好,都准备换功放了,现在看来,楼主说的不错,听感主要来自于音箱,功放只要是技术指标合格拿来听音乐都是没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5-5-6 23: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嘉兴
啤酒毛豆小龙虾 发表于 2025-5-6 22:09
高频毛刺和用电环境有关系吗?前两天放假在家听声音很好听,今天白天那个毛刺感又出现了,和放假后电的质量 ...

我觉得你还是换音箱吧……因为箱子的频响决定了9成以上的听感……你说毛刺不毛刺,其实电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当然好的电对素质和听感都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5-6 23: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啤酒毛豆小龙虾 发表于 2025-5-6 22:09
高频毛刺和用电环境有关系吗?前两天放假在家听声音很好听,今天白天那个毛刺感又出现了,和放假后电的质量 ...

影响很大的,改善用电能有提升。不过折腾不好可能会负优化或者无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5-6 22: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舟山
高频毛刺和用电环境有关系吗?前两天放假在家听声音很好听,今天白天那个毛刺感又出现了,和放假后电的质量高有关?刚才换跳线8点多,也是用电质量开始变好的时段,这两个事情会不会重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5-6 21: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舟山
拒绝再玩99 发表于 2025-5-6 20:54
你得问问跟你一样音箱的怎么搭配的,要么就是换音箱……盲狙这成功率不大

好的谢谢,刚才换了音箱的跳线,高频一下亮了很多,齿音好像变的不那么明显了,之前听小提琴有毛刺感,现在变的很顺滑润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25-5-6 20: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嘉兴
啤酒毛豆小龙虾 发表于 2025-5-6 19:51
借楼主的帖子咨询一下,我现在听的音箱人声的齿音有点重,有些乐器还会出现金属钢丝音,怀疑音箱的频响曲线 ...

你得问问跟你一样音箱的怎么搭配的,要么就是换音箱……盲狙这成功率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5-6 19: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舟山
借楼主的帖子咨询一下,我现在听的音箱人声的齿音有点重,有些乐器还会出现金属钢丝音,怀疑音箱的频响曲线上8k左右有峰,换过喇叭线和rca信号线效果不明显,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更换前级or后级or解码可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25-5-6 13: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嘉兴
逐流 发表于 2025-5-6 13:04
可惜又引入了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频响”,导致还是解释不清楚

音箱不就是因为频响,导致所有的东西都很模糊了,也正是因为频响才有百花齐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5-6 13: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可惜又引入了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频响”,导致还是解释不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5-5-6 11: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嘉兴
本帖最后由 拒绝再玩99 于 2025-5-6 12:27 编辑
留香小筑 发表于 2025-5-6 11:47
我觉得有点不对呀,音箱也影响素质的,
用电视来类比,例如显示器分辨率是1080的,但是电视台的节目源的分 ...

没啥问题,大多情况下人耳听到的素质,都是频响的变化。。。素质真正提高,也不一定听的出来。素质差了几倍可能也听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5-6 11: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我觉得有点不对呀,音箱也影响素质的,
用电视来类比,例如显示器分辨率是1080的,但是电视台的节目源的分辨率如果只有720,那显示器就只能放出720的效果,如果节目源超过了显示器的分辨率,那显示器就最多只能放出它自己的1080效果,没办法更高了,
音频也是同样道理呀,只是这里不叫分辨率,叫解析,解析是素质最主要的方面啦,假如音箱解析高过音乐文件,那最多只能放出文件解析的声音,假如音箱解析低于文件解析,那最多只能放出音箱解析的声音,被音箱限制住,超不过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音箱是能影响素质的,
应该是不止音乐文件和音箱,其它前端也同样会影响素质呀,最后能放出多高素质的声音,被系统中素质最低的那个环节限制住了,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哪个素质不够,都有可能成为短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5-6 11: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hiendx 发表于 2025-5-6 11:02
正常是这样没错,不过我这里环境限制比较大,能调整的空间不多,摆位基本到极限了,音箱也做了避震,试过 ...

那的确也只能这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5-6 11: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2054 发表于 2025-5-6 08:50
我会选择低频多的线,然后进一步去调整

正常是这样没错,不过我这里环境限制比较大,能调整的空间不多,摆位基本到极限了,音箱也做了避震,试过低频少一点的信号线,但是影响没有喇叭线大,新喇叭线先收起来了,等后面解码之类大件换了再接上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5-7 13: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