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50|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问为什么很多时候会认为CD机会比数播更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17 1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比PC强可以理解,PC内部电磁干扰太多,以及软件的问题。
可是数播在这些问题上都有着高度改善吧?
我觉得二者区别更多在于转盘部分?
52
发表于 2025-9-20 01: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对于搞不懂数播的人来说,CD永远是天下第一,这个是刻在心里的。哪里会想到时代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5-9-20 00: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建议双休,我认识一哥们系统几十个,用几万的cd机说数播要有这实力至少前面加个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5-9-19 23: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
这个,也能反映出现状,CD只需要仪式感,而数播有着实实在在的技术门槛,得有动手能力会折腾。可能大多数烧友能玩转CD,目前只有部分烧友能玩转数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5-9-19 21: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听得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5-9-19 2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没有谁比谁更好,反正都是调过音,再从耳机传到你的耳朵里,中间加工的工序已经这么多了。所以说到底没有哪个比哪个更好,只是哪个更能讨好到你自己的耳朵而已。你用一个耳机和一个播放器的组合,听到你最喜欢的音乐,那它就是最好的,因为它最能让你开心和舒服。但是这个组合给到其他人,并不一定能起到相同的作用,所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就好了,不管从哪个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5-9-19 20: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数播如果使用网络,就是网络优化问题了,我用的是仙籁m1t,刚开始不好听,进行一系列优化:
1,线性电源
2,USB净化
3,hifi交换机
4,纯银dc线
5,纯银网线
6,ocxo hifi时钟(300块的便宜货,对声音有巨大提升)
7,给时钟,交换机,猫 配优质线电
经以上优化,播放tidal,声音完胜cd。准备再折腾个网络光电隔离。总之一路折腾下来,发现音源是最重要,越是源头越重要,曾经认为dac 功放, 喇叭重要,现在发现错了,只有源头纯净,才能发挥出后端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5-9-19 1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贵阳
本人都是PCHIFI,原因是太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9-19 10: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D机价格*2=同水平音质数播的价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9-19 1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数播的音质基本满足听音需求了,资源多,使用方便,手上的CD机难得一年开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9-19 10: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呵呵888 发表于 2025-9-19 09:29
用艾美d35pro数播和3000多块钱的cd转盘接同一解码器(一万多电源分体)对比,播放同一版本的歌曲,cd转盘真的 ...

什么转盘?我也想试试,我试过很多1w以内的cd转盘,声音做的一言难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9-19 09: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CD胜在技术成熟、架构封闭,结构简单,一台设备覆盖了转盘、解码,内容是封装好的,因此声音的下限很高,即使是入门的设备,也只是硬素质低些,但都能有比较不错的完成度和听感

数播则相反,技术不成熟,架构一般移植自arm或者PC架构甚至树莓派,软件算法五花八门,播放的数据内容也不太可控,很多数播解析很高,但声音冷薄硬刺不好听

前几年我曾经同时持有一万五六的某国产数播,以及原价三千二手一千出头的国产CD机,后者客串转盘,声音居然比数播好听。当然,数播的信息量、透明度确实更好,但是完成度、饱满度、安定感距离CD差距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5-9-19 09: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贵阳
gusijia 发表于 2025-9-19 08:52
并不是说ddd就一定不让add,数字录音初期(ddd)有一些不错的CD推出,例如平诺克的四季,80年代(和90年 ...

有点歪楼了,如果需要讨论不同时期的录音,可以另外开个主题明确的帖子。
CD和数播,同宗同源,都是有别于黑胶、开盘带等模式的数字播放系统。CD环节相对简单和固定,下限高,但随着技术瓶颈的不断突破,受作为数字载体的碟片的限制,在现有科技下上限越来越不够看了。CD也有普通系统和高端系统的区别,高端的CD系统,采用的外接时钟、升频等技术,也是为了提升更高的上限。数播,没有CD这样简洁的环节模式,相对复杂,而且有别于CD相对封闭的系统模式(仅给使用者简单操作的仪式感),数播更开放,但同时带来一定的技术门槛,这个门槛让没有基础的使用者,要达到CD下限的那种安定感都不容易,所以对于习惯了只需要仪式感就能得到不错听感很多烧友,显得颇不友好。但也是得益于更开放的系统,其上限的可能性也更高,比如高端CD系统才有的外接时钟、升频等技术,在数播系统中更容易实现,总之,从理论角度,数播肯定比CD有更多的可能。
我个人觉得从某个角度,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音源,就是录音载体和形式,同一个录音,可以以不同形式的载体呈现。二是播放系统,就是从转盘开始直到放大设备,这个帖子讨论的CD和数播都只是播放系统的一部分。最后是回放设备,就是耳机、音箱这些。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听感都是整体系统的一个完整呈现,哪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听感。因此,在对比播放系统环节时,音源部分和回放设备尽可能趋同相应水平,对比才可能相对公平。
最后再说一个因素吧,其实每个烧友听音环境不同,系统搭配不同,听音喜好不同,主客观因素决定了各自听感体验的不同。即便是同一套系统或者同一个设备,在不同的烧友手里,客观的效果呈现也肯定是不同的。从某种角度说,人也是最终听感的重要因素。
所以,什么结论都不是那么绝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9-19 0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lilongduzhi 发表于 2025-9-19 09:13
不行,我的sacd30n在播放CD时候,声音稳得很,但是读取usb盘时候,加载时候有短暂的高频噪声。如果是SSD盘 ...

插USB和本身CD 差老远了, 如果播放 SACD 更是差别大到没谱了
要搞估计可以的, 就是可能花功夫,慢慢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9-19 09: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用艾美d35pro数播和3000多块钱的cd转盘接同一解码器(一万多电源分体)对比,播放同一版本的歌曲,cd转盘真的一耳朵比数播转盘好。上个月在闲鱼弄了台12500的cd转盘(淘宝现在新的25000多)对比艾美数播,那简直就不想说了,现在都不怎么听数播了。数播转盘要想到达2万多转盘的效果,我估计起码最少要2倍于cd转盘价格的档次才能和cd转盘持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9-19 09: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不行,我的sacd30n在播放CD时候,声音稳得很,但是读取usb盘时候,加载时候有短暂的高频噪声。如果是SSD盘我想应该一样吧,享声不是推出隔离SSD盘高频噪声的产品吗
我猜测高速读取这些大容量存储可能有大量高频电流,或者是xmos相关电路或是外部存储的主控芯片都有可能,要做隔离或者滤波,当然我觉得隔离永远是一种理论的理想的情况,无论电路板如何隔离,总是走介质耦合,或者电磁波更难完全屏蔽,成本和电路复杂度就高了很多。CD就简单很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9-19 0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同价位的情况下,CD一定是好过数播的,但数播依然会是今后很确定的一个趋势,哪怕它在声音上永远赢不了CD,它也会因为方便这一点取代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9-19 08: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在! 发表于 2025-9-19 08:46
因为帖子的主题是CD和数播的对比,好吧,就按你说的,add吧,但是只要有d在,现行技术下,同样的录音数播 ...

并不是说ddd就一定不让add,数字录音初期(ddd)有一些不错的CD推出,例如平诺克的四季,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版本照样模拟味十足,主要是混音制作做的好,并不是说ddd就乐感一定不让add,还是看混音制作人的水平。SACD之所以好唱片不多就是生不逢时,如果SACD诞生在90年代甚至95年肯定会有很多经典的SACD盘诞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9-19 08: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在! 发表于 2025-9-19 08:23
好,就说add,现行存世能完好播放的头版有多少?能不能满足目前全球音乐爱好者的聆听需求?在目前玩hifi ...

我买了大约三五百张原盘CD,绝大部分都是八九十年代的CD,首版并不像传言中的那样神奇,只不过ab对比首版会相对好点,但个别情况下有的首版本身制作有瑕疵,反正再版的改良了首版的瑕疵(这种情况很少见)。其实不一定非要首版,主要是看CD的制作(出版)时间,八九十年代的CD大部分都比较好,八十年代的CD模拟味十足,很像lp的味道,但因为技术限制在细节 动态 所以力度 低频下潜表现的都不够好(但就是让人一听就特别陶醉)。90年代CD在细节 动态 声音力度 低频下潜都有提升(技术进步了),但味道上逊色于80年代的CD(混音制作的原因)。2000年以后在素质上提升更多,但遗憾的是乐感越来越差,说白了就是素质越来越高,但就是不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9-19 08: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贵阳
gusijia 发表于 2025-9-19 08:42
主要是那个时期(60-80年代)的氛围孕育的人才做的录音和混音更好,演奏家也是这种情况,古代没有录音的 ...

因为帖子的主题是CD和数播的对比,好吧,就按你说的,add吧,但是只要有d在,现行技术下,同样的录音数播也就能使用,也能公平地享受那个a。可能这种假设前提的对比,才是我想说的公平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0 11: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