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会花钱买“罪”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8 13: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云南昆明
某种意义上,发烧器材,相较普通民用,更多了一分“引导”,艺术“引导”,让听众更容易入戏,忘记器材,静心欣赏音乐,是其目的。

那么“引导”的不好,自然犯了“罪”,引导的好,但不是你预期中的那种好,也躺枪,犯了“罪”,前者是原罪,真罪,后者是欲加之罪,无心之过。

一个女人,如果你觉得她漂亮,那么你多半会觉得化妆后的她更漂亮,一白遮百丑。

但是如果妆化的太重,太明显,或者是你贴着脸看,看到墙灰斑驳脱落,你也就会觉得丑了多半。

这是因为化妆减少了细节,“引导”你看到那张倾国倾城的脸,你的全部“心力”都分配在需要你分配的地方,不浪费,不涣散,肥水不流外人田。


一张黑白照片,让你更关注整体,而不被缤纷色彩吸引到局部,少了层次感,多了大局观。

LP用其的能量堆积,造成了你极其高密度的感觉,黑胶味,味真浓。

反过来,CD频宽拉大,声音空灵,水晶,飘逸,层次分明,你觉得没放够盐,不够密度不够力。

你的注意力,也就是“心力”有十分,但是你没有用力去仔细听,只用了三分,哪怕器材“引导”不良,你也不狠在意,因为占比的问题。

反过来,你全心全意,或者你是专业人士,能够动用更多注意力,其实也就是屏息凝神,把所有精力汇聚一点,那么,你会很容易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感受到那分难听。

如果器材的“引导”不在音乐本身,也就是游离于音乐外部的固有属性,比如特定的素质感,色彩,或者太明显的套路与音乐表达方式相冲突……等等等等,那么就不能合拍,阻碍人们入戏,变得很有“个性”

但是发烧器材就是因为个性才区别普通器材,这种个性可以是意大利式的不修边幅却质朴流畅,可以是加拿大式的清素而历历在目补似法国佬太过于迷迭香而让你有点失去方向,所以这么讲,什么北极星,什么百事通,都很有意思。

在所有的力都用在明暗两个色调上的时候,比好散在五颜六色之中更聚焦,更集中,更有力量,也让人觉得更硬朗?或许吧……

在没有细节的“糊”而流畅的律动中,感情的起伏似乎更容易随整体旋律而波动,诚然细节,泛音满满的方式能够让你更惊讶对于具体乐器的还原。

“引导”注意力聚焦的范围太小,叫做偏门,反之叫做“包容”,偏门容易被说做“极高素质”,包容容易被说做“收音机”。

至于引导与预期不同,一般的说法是“翻车”,不是你的菜就赶紧换,当然有人不偏食。

怎么才能花钱却不买罪受?
2
发表于 2019-2-8 14: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很有意思,貌似nos和os就是这样对立的两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1 23: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