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22 21: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保定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21-10-24 17:01 编辑
那这么折腾下来,会有什么收获?最终结果来说就是,能让随身播放器的声音有更高水平的、持续稳定的表现,声音可以更自然流畅和谐,三频舒展,结像更凝聚立体等等,或者说通过对电的调整,我们可以按照自己期望去调整音声。而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折腾,我理清了很多入烧以来遇到的现象或疑惑。
比如为什么同样的设备或耳机不同人得到的听感会五花八门?当然有不同人听音关注点的区别,但每个人所处供电环境的差异才是基础因素。
比如为什么有人说可以听到xx细节我却听不到?也许确实有些人是金耳朵,但更多时候我觉得是因为你的设备里包含了太多的干扰因素,导致很多东西被湮没了,自然听不出来。
比如同样的歌曲为什么不同来源会有差异?往远了说,同样的素材不同的master处理就会让声音有很大变化;往近了看,生成数字文件所处的电环境就会对文件本身加上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在文件被反复上传下载的过程中累积。
所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所谓模拟味和数码味的来源了。模拟时代声音的载体往往都是实物形态的,生产出来就基本定型了,信息本身基本不会被用户的电环境影响;而数字时代(主要是mp3时代开始),数字文件制作、传输、存储的过程全都离不开电,这些环节的电也几乎不可能保持一致,自然会被累加上复杂的干扰或冲突,最终听起来不自然几乎是必然的。这么来看,确实CD出现并成为一种主流音乐载体,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固守,是很有其道理的,毕竟它兼顾了数字信息小体积易于保存和类似模拟载体那种信息不易被末端干扰的优点。
那么推而广之,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hufi好听而hifi是刺激?恰恰是因为hifi设备太能反映音源和供电的特质了,如果你给的有问题,自然听起来不好;而hufi则是把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抹掉或模糊化,听起来当然没“毛病”。
同样,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己花了高价买的播放器和手机声音没差?如果你也是按手机的使用习惯去对待hifi播放器和随意的下载音乐,当然,听到的声音肯定是和手机差不多的,差得多反而说明你买的播放器可能有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