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8-11-12 01:59 编辑
以前有人说Linear5糊,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Linear5在我的评价体系里,一直是在给足混响的前提下,还能提供充足的细节和结像的机器。直到大概半年前有一天一个小盆友来我家玩,用ACG对比了一下Linear5跟一个中端石机耳放,我才明白原来Linear5真的有点“糊”。我震惊于在ACG下面薄加没有安定度的快,竟然比Linear5实打实的多听到很多细节。可是除去那些特定的还是部分的ACG曲目,那个石机耳放就被Linear5吊打了。也因此,自打那天起,有人说Linear5“暖糊”我就再也没有直接反对而是问,“您听的什么曲目?”
在论坛里面各种文漫天飞舞的今天,很可怕的一件事就是看到某些帖子发表一个观点,就毫无保留的引用了。当一个兄弟听ACG,另外一个兄弟听玉置浩二的时候。当一个兄弟听重金属摇滚,而另外一个兄弟听古典的时候。两对难兄难弟对同一个器材恐怕会有完全相悖的结论。即便是同一个词“透明度”在不同的人看来恐怕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这个个性的年代,自己喜好的音乐是什么?自己喜欢的声音是什么才应该成为自己选择器材的重点。当然,一套系统到了很贵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可以很宽容的兼顾大多数的音乐类型。
十几年烧下来,我现在开始回过头去听灌篮高手,听星际争霸,听各种各样的曲目。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发现没有一套器材可以兼有天下,即便是再昂贵,也只能覆盖其中的一部分。耳机系统大概以三万元系统为界限,我个人认为发烧 开始出现分水岭。三万之前重视大件,线材的帮助弱于大件。三万之后则必须开始重视周边,一个不谨慎的调教,就可能让声音离你想要的方向背道而驰。所以,在系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评价一个单件器材恐怕已经失去了意义,这大概也是越来越多的烧友过了一段时间就不在论坛里面发表言论了的原因——两个人家里供电的差异都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一个人评价这个器材太冲,而另外一个人评价好的不得了。两年来我不断的拜访各地的很多客户,事实上,使用同样的LinearX/LinearX Exchange和同样耳机的客户家里,声音的走向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能够在一个贴里说明自己的周边搭配,讲清楚听的音乐类型的帖子已经越来越少了。动辄的把一个器材捧上天,事实上仅供参考。真正有意义的是,用那个器材搭配,那个音乐类型聆听的前提下,那个更快,那个更慢,那个细节更多,那个声场更大等等。任何一个横评的帖子,都不应该妄下结论——哪一个更好。而作为一个烧友看帖子,一定要真的读懂作者在说什么。往往,有着强烈观点的帖子更大的事实是作者的聆听经验并不充足,一如半年前的我,而现在的我,更加不敢说自己聆听经验充足,所以只能是一直是井蛙,一直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