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_yuan_ 于 2021-2-25 14:54 编辑
我想请问一下各位,你们在用 jitter 这个词的时候,无论是说的人,还是听的人,真搞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了吗?如果没有搞明白,知道应该用什么途径什么办法弄明白吗?其实平常稍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别说 jitter 这个东西,相当多人在日常说话的时候,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我举个例子:“情商”。说的假装自己懂(多半是从别处看来的),听的也假装听懂了,完全没有刨根问底的习惯。
还有人说什么“但刻录就有问题了,什么位置刻什么,几百块的刻录机系统是解决不了精度的问题”,我觉得赶紧用你的想像力拯救世界,先把这新冠病毒消灭一下。为什么总会有些没受过正规计算机教育的企图跟受过计算机教育的传授这方面知识?我真的很莫名其妙。
真想讲明白道理就两个途径:
1. 描述自己的经验,并让这个经验可以重复,让别人也可以领会到你的经验,从而让这个经验可以传播(知其然),甚至加以研究(知其所以然);
2. 把上面的顺序反过来,直接从原理上说清楚问题,再通过实验来证明原理,以此原理展示出可观察到的现象说服大家。
请问这两点各位做到了哪一点?我从刚混论坛开始就看到 jitter 这个词像个鬼魂一样在论坛里飘来飘去。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还是把这圈子里的知识当神仙鬼怪来对待。
来,首先我们搞清楚定义,什么是 jitter?
通过搜索,我找到一篇文章,链接在这:https://www.pearl-hifi.com/06_Lit_Archive/14_Books_Tech_Papers/CD_Jitter.pdf 是个 PDF,大家可以自行下载阅读。
第一部分第一小节标题:What is Jitter? 原文内容第一句:
Jitter is imprecision in the timing of the discrete samples when converting from analogue to digital or vice-versa.It should only be considered at the actual points of conversion.
“时基误差”(jitter)是指在模数转换或数模转换时,离散样本的时序的不精确性。我们只应该在实际转换时考虑它的存在。(其实我发现把 jitter 明明白白翻译成“时基误差”之后,用中文就已经能搜到不少内容了。)
而什么时候存在数模/模数转换?一是母带到 CD 的制作过程当中,这种情况下,需要把模拟信号转成数字信号。二是 CD 的回放过程,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而 CD 与 CD 之间的拷贝刻录,不好意思,只有数字信号的原样复制。还是那句话:0 就是 0, 1 就是 1. 你使用的电脑、刻录机,都没有那么高级,都不会先把一张 CD 上的数字信号先转换成模拟信号,再编码成新的数字信号进行刻录,因为这多余的转换势必造成二次失真,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只有直接进行 0 和 1 的复制,才能保证信息复制的精确性,保证起码在数字信号之间的复制不出差错。
一台电脑上对声音的数模转换的模块在哪里?在声卡里。而 CD 的刻录本身根本用不着声卡,你的刻录机里也没有这样的玩意,CD 机和刻录机不一样,CD 机需要回放,所以有解码模块,而刻录机如果需要播放 CD,是 CPU 从 CD 碟读取数字信号之后,交给声卡转换成模拟信号再放大输出,是通过声卡来完成的。
所以可见,我们作为消费者,真正能够接触到 jitter 的地方在于哪?只在于回放设备,也就是你的播放器。在母带刻成 CD 之后,你播放器解码芯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听到的声音,跟刻录了几手毫无关系。这是你们张口闭口 jitter 本身的定义所决定的。
所以现在很明了了,如果还有人在数模转换以外的地方谈论 jitter,比如线材、刻录、功放,他就是在扯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