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7-7 15:36 编辑
---------
以下说点真话。除非5年之内真的绝对没钱顶到3k多去上旗舰大耳,这样就不必再往下看了。
---------
就个人经验。老旗舰连cd都诠释不到50%。有些知名品牌在老旗舰上听到的音效都是反的。
比如玩老旗舰大耳机的人,都会对明尼苏达RR古典唱片的声效诟病很深,都感觉是加了翔牌味精的声。但是一旦换了新旗舰的话,听到的RR都是高端声的氛围和细节,就会对老旗舰彻底失望。
所以,老旗舰大耳机在30年前就不是什么合格的耳机,因为这类货比cd录音的音效表达宽度还差。只是当代新旗舰大耳机用户用来听老唱片的。但要讲性价比的话,一个耳机攒够银子直接上新旗舰才是正途。有了新旗舰,再去看老旗舰再如何也多了一千多,不多花这个钱不行吗,因循守旧当时就差的货没啥好玩的。
----------
除非5年之内真的绝对没钱顶到3k多去上旗舰,问题是买手机为什么可以花那么多银子。耳机使用年限肯定大于手机,成本计算要减半找感觉。一般人买东西,对不熟悉的领域往往都会卡在将要够到上一个台阶前面,自己认为的我执成本线,而不是现实标准。钱没少花,问题的效果差远了。
----------
经常见到有一种谬论,认为高端器材的提升不大,不能以价论声。
其实现实里这种例子多了,关键是评价标准并不是始终如一的。但前提是不能包括一些理论数量无限多的负面因素,只谈主流价值角度。
比如穿衣保暖是最初的标准。当一个人穿不暖吃不饱的时候,就幻想能吃饱穿暖。然后实现了这个理想的时候,往往衣服和食物都很基本,更高的美感方面根本就不在当时的标准之内。但是当时代发展了,吃饭穿衣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标准就变了。肯定不是吃饱穿暖的标准。反而会讲就吃少穿少,这时的标准是看质量和效果。标准变了,提高了。
再来看大耳机。以前不懂高端耳机的时代,偶尔机缘巧合听到了好耳机的声音或者上网看到了有这些东西的好处。一旦尝试以后就会觉得进入了天堂。比如有人在耳机店突然听了老旗舰大耳机就是这个感受。这就叫吃饱穿暖的标准,以前在随机赠送的耳塞时代,受苦受难感受不到音乐好声的震撼。
但是当一个人听老旗舰大耳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不满足的地方越来越多。于是就想升级一下。固然经常会有时间价格效应,不是什么时代的器材都有价格逐渐降低或者跳水。但一旦有了这种情况,就会瞄准旗舰进行升级。
之后再听古典唱片的对比,肯定不是从零开始的一把吃饱的标准。而是在更高的效果和细节标准上进行新旧比较。所以这个时间点之下的升级感受,会觉得上了旗舰的音效比从零听老旗舰大耳机能翻至少一两倍之多。音效细节的提升会觉得比成本的增加值要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