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t26f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码率什么的都滚出音乐欣赏吧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3-7-30 19: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
现在不是DSD2048的我都不听,耳朵受不了比这低的码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7-30 2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要谈音乐就不该参和大家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7-30 21: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eric109 发表于 2023-7-30 15:46
就是,坛里这风气确实怪,听音乐不聊词曲创作,不聊编曲制作,却只看这些。

有没有可能这里不是音乐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7-30 21: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听音乐的人,咱不拦着听器材的,也别拦着听码率的和听升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23-7-30 2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把音乐和器材强行分开是可笑的,HD600是个器材,但一说都会想到播放交响曲,所以能分开吗?
只强调码率忽略音乐内容一样可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7-30 23: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宁波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3-7-30 16:25
录音水准高,320kmp3就够了

确实,前段时间翻出一张卡,里面的音乐都是以前原版CD抓轨的320k,听着完全不逊色于某些所谓的hir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7-30 23: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始终认为坛里只玩器材不听音乐的人是少数,多数人是器材和音乐并重,但是我没证据。
看见他们天天聊器材似乎以为就只听声音不听音乐了,实际上未必是这样,别轻易低估别人。
听音乐的同时对音质挑剔也没有错,好的音质有利于听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感动,虽然音质一般也照样能听音乐。
错的应该是不顾自己的购买力强行硬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7-31 00: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7-31 0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现在还有什么音乐论坛吗?如果有那还不是被一群小毛孩子网暴各路妖男天王之类的?听音乐是个人的习惯和爱好。犯不着显得爱音乐。音乐是骗不了别人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可以自我陶醉但不要一直装睡。谁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7-31 00: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海南三亚
我啥都不管,直接酷狗音乐打开就听了管他什么码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3-7-31 0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闵行区
楼主也不用这么极端。。。这个问题假如不从根本上捋清楚的话,就根本没法聊
您所指的“码率”,我不知道您说的是音频文件的“位深”还是说“总比特率”,各自对应在音频领域的意义是不同的
这里有一篇之前烧友发的解释各个参数针对的实际方面,您可以考虑看一下

采样率,位深,码率,无损音乐,写给小白的科普 (申精)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5728


首先,HiFi烧友回放的大多都是音乐,当然不排除歌剧、戏曲之类的题材,但都算是从古至今的艺术题材,基本也都可以归入“音乐”的范畴
“HiFi器材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这俩个身份一直以来都是有所混杂的,很难将俩者彻底剥离开来,只可能说在某个烧友身上的比例会与其他人不同
在音乐专辑从模拟时代进入到数模时代之后,与音乐文件相关的各种参数就是无法回避甚至必须要存在的,音乐文件脱离这里这些“看似无用”的参数,就根本不会诞生
最常见的16bits/44.1Khz的参数,已经被认为“可以回放基本上所有的声音”,但并不是说这个格式就无法提高,行业总是要发展的,烧友们折腾的回放设备如此,录制设备亦是如此
其实并不是“需求带动了音频行业的发展”,恰恰相反,是整个音频相关行业的发展强制要求回放设备必须发展,随着录制设备和后期编辑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原来的规格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
更高的位深带来更大的动态范围、更高的信噪比,更高的采样率可以给到更大的录制频响范围,搭配上现代化的录制设备,让后期编辑的容错率更高,也让后期调音的可能性越来越多

当然并非说极致的文件参数就可以让音乐变得好听,与摄影行业有所类似,更大的明暗动态范围和更高的分辨率可以给摄影师的后期工作更多的可能性
但极致的参数是不会让一个毫无摄影基础的新手摄影师抓起相机的一刹那就可以拍摄出令人赞叹的绝美画面的,内容、题材、感染力永远是艺术的根本,所有的高规格都是为了这些在铺设道路
我手头有几张数字专辑都有俩版甚至更多版,早期的可能是距今比较早的录音,尤其以DG的4D MASTER录音居多,另外的版本则是近代做的digital remastered版本
把同一张专辑的不同版本做对比,会发现早期版本都是标准的16/44.1的格式,而后期的版本可能是24/44.1或者是24/48的规格甚至更高,录的专辑内容是一样的,但声音表现会有很大不同
早期CD格式的专辑,虽说没有后期remastered的版本显得那么“HiFi”,也就是所谓的俩端延展不是那么尽兴、明暗对比没有那么明显、线条勾勒没那么清晰,可是声音的微动态以及整体的情感表达会更佳

私以为,早期的录音,特别是CD盛行时代的专辑,不用去考虑有没有hi-res或者什么DSD重制版,高规格的remastered反而会破坏专辑原有的那种录音的初衷和符合那个时代录音特色的声音
至于说近10年的专辑,假如说有官方的hi-res规格,有多高听多高,能买高的不买低的,DSD或者DXD都无所谓,因为整个行业在经历了发展之后,在某个时间点开始从录制到后期编辑,都是使用的超高参数规格
只是说在最终灌盘前,会根据所要灌制的载体和播放设备,去考虑对音频文件进行降频和压缩,相当于播放设备拖了整个作品还原的“后腿”,现在的高规格设备也只是打破了这个桎梏而已
而那些刻意追求一定要高规格重制文件的“HiFi器材发烧友”,可能从内心上觉得标准CD规格不足以榨干他们手头设备的潜力,但他们不知道这样的重制相当于就是对整首曲子的再次创作
在升频或者高清重制之后,原始数据并不会因为参数规格的升高而变多,反而会因为各种算法的介入而修改掉一些处于俩种规格参数临界点上的数值和信息,只是“自以为变好了”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3-7-31 06: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偶系aven 发表于 2023-7-31 03:39
楼主也不用这么极端。。。这个问题假如不从根本上捋清楚的话,就根本没法聊
您所指的“码率”,我不知道您 ...

您也只是“自以为”CD格式“够好了”而已。那些自以为CD格式比Hirez更好的无非是自欺欺人罢了。更多的是那些脆弱的小心脏无法面对hirez纤毫毕现的表现力,由于懊恼自己先前在CD格式上的巨大投资和盲目崇拜从而对Hirez恼羞成怒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3-7-31 07: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反正192kbps码率以上
都可以一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3-7-31 07: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偶系aven 发表于 2023-7-31 03:39
楼主也不用这么极端。。。这个问题假如不从根本上捋清楚的话,就根本没法聊
您所指的“码率”,我不知道您 ...

只是现在的技术还是有瓶颈,享声老板就曾说过DSD256以上高解析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无法处理的噪音,不过相信以后技术提高了高码率高解析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3-7-31 08: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闵行区
本帖最后由 偶系aven 于 2023-7-31 08:16 编辑
bigkoko 发表于 2023-7-31 07:46
只是现在的技术还是有瓶颈,享声老板就曾说过DSD256以上高解析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无法处理的噪音,不过相信 ...

现阶段合理且合格的解码器线路,在播放DSD的时候是不会有额外的噪音出现的
至于他所说的“DSD256以上”,我也很好奇,哪个厂牌有出售官方的这个规格的音乐文件?
DSD256我能理解,以上就是DSD512,起码我没有见过哪怕厂牌或者发行商有在正规平台公开贩售这个规格的专辑???
那些升频之后的EP我觉得无法算入其中,只能算是赚眼球捞票的一种行为,现在行业的普遍做法是录DXD然后转DSD,正规流通的DSD文件可能也就是DSD256封顶了
至于DSD切歌破音的问题,这个是机制问题,DSD Native少有这种问题但也不是没有,DoP较为常见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感觉是播放器和解码厂商要想的问题,我们作为消费者,只需要看谁家的解决方案是我们能接受的,掏钱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3-7-31 08: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闵行区
simmconn 发表于 2023-7-31 06:47
您也只是“自以为”CD格式“够好了”而已。那些自以为CD格式比Hirez更好的无非是自欺欺人罢了。更多的是 ...

我不知该用“井蛙”还是“夏虫”来形容您。。。我回复的这么一大段,字里行间我从来没有表明过“CD格式足矣”。。。
本人手头百余张自购专辑,来自不同平台,包括且不仅限于presto、qobuz、HDtracks,格式从PCM到DSD到DXD,规格从16/44.1到32/352.8,DSD64到DSD256,都有!
敢问,我若是不接受高码率的优势,缘何会考虑搜罗这么多格式的文件?除了qobuz有hi-res专辑购买优惠外,其他平台都是规格越高价格越贵,而且同一张专辑的规格是可自选的
另,我为了对比不同版本和不同规格之间,同一张专辑在不同音频格式和规格下有什么区别,甚至会买不同的几个版本,按照售价和您套在我头上莫须有的“俺以为”,我为何要多花钱买hi-res版本?
试问:您是否如此尝试过不同音频规格下同一张专辑在声音方面是否有变化?能否讲讲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到hi-res标准的介入给音频行业或者说音乐发烧友带来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3-7-31 08: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甚至他们之前没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3-7-31 08: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把音乐当作生活,把设备当成老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3-7-31 09: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金山区
一般来说只有听着明显不对劲的时候才会看眼文件是不是弄错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23-7-31 09: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7-31 09:06
为啥总见到有人捧小克莱伯?贝多芬如果知道几百年后自己的作品被后人强行贴上某位指挥的名字,估计要抑郁了 ...

人家说mono你扯什么小克莱伯?不会连老克莱伯、小克莱伯都分不清吧?还天天搁这儿指导人家听古典音乐呢?
多说多露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7 11: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