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55|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根据多年的研究,结论还是一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30 1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厦门

根据多年的研究,结论还是一样:

32bit是为了低频分析仪而准备的(包括:音频)。

24bit96KHz作为音乐母带录制,够了

192KHz是为了研究自然界有一些生物的超声波而准备的

音乐:

16bit48KHz够了

普通音乐16bit48KHz的MP3就可以了

古典大编制音乐16bit48KHz的普通CD格式就可以了


过高的取样,没有必要!!!
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MP3使用恒定压缩率模式,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10-30 1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吃米饭足够了,多上几个菜都是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1: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平衡输出模式,是为了专业音频传输而准备的(长距离传输)。家用:单端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0-30 11: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16bit对应是44.1KHz,原生是Cd标准系列。24bit对应是48KHz,原生是视频标准系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凯子哥 发表于 2023-10-30 11:00
吃米饭足够了,多上几个菜都是浪费。



目前:DSD一首歌要多少存储空间?

       mp3一首歌要多少存储空间?

音质,听出来的有几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1: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zhang8673123 发表于 2023-10-30 11:05
16bit对应是44.1KHz,原生是Cd标准系列。24bit对应是48KHz,原生是视频标准系列……。



这里:讨论的是:什么才是最好的,最经济的。最实用的!

没有讨论:怎么的标准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1: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就像:我穿的是**内裤(一种非常贵的奢侈品)。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0-30 11: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说到底还是钱包说了算。你觉得贵没意义,富哥觉得好玩有逼格。大家谈千万别找认同感,只会被各方势力无情的炮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0-30 11: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16不够
音源比耳机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0-30 1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泰安
对月入百万的人来说,太廉价会严惩影响脑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handsdady 发表于 2023-10-30 11:22
说到底还是钱包说了算。你觉得贵没意义,富哥觉得好玩有逼格。大家谈千万别找认同感,只会被各方势力无情的 ...



现在,有一些人,钱多的,不知道去哪里花。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我说的是:普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1: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瞀光 发表于 2023-10-30 11:26
16不够
音源比耳机重要



音源确实是最主要的,

录音不好,什么都只是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10-30 11:33
虽然人耳无法听到20kHz以上的频域,但这并不代表,20kHz以上频域的有无对20kHz以下的频域毫无关联或毫无影 ...



这个,确实:我已经说过了。

就是:古典大编制音乐用CD格式

MP3有压缩,会丢失一些细节。

你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0-30 11: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石家庄
ham2002 发表于 2023-10-30 11:05
目前:DSD一首歌要多少存储空间?

       mp3一首歌要多少存储空间?

dsd和mp3音质差别一耳可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0-30 12: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之前有了解过一点点音源制作过程中对采样率的考量
其实理论上只要采样率达到了40kHz(约2倍的人耳频率感知上限20kHz),在20kHz范围内基本就没有什么损失了,同理类推,如果采样率是96kHz,那么48kHz以下的信息基本也可以认为是无损的
由于互调失真现象的存在和可闻,一般不盲目提高采样率,同时往往还要通过滤波器把高于20kHz的部分进行截止和消除,进一步降低互调失真产生的影响
但是由于滤波器硬件水平方面的原因,较高的采样率能够带来更平滑的裁切效果,说通俗点就是采样率越高,滤波器硬件制作宽容度更高更容易达到好的效果,所以采样率的确定需要找一个相对平衡的点
不过总体上随着硬件的发展,采样率当然是越高越有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0-30 12: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10-30 11:33
虽然人耳无法听到20kHz以上的频域,但这并不代表,20kHz以上频域的有无对20kHz以下的频域毫无关联或毫无影 ...

是的,而且电路上还有互调失真的存在,所以对于高于人耳范围频率,如何妥善处理还是比较重要的,硬件水平和模拟算法的发展都会影响采样率的最佳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0-30 12: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听个响就好 发表于 2023-10-30 12:06
之前有了解过一点点音源制作过程中对采样率的考量
其实理论上只要采样率达到了40kHz(约2倍的人耳频率感知 ...

帮顶,就是这么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10-30 12: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凯子哥 发表于 2023-10-30 11:00
吃米饭足够了,多上几个菜都是浪费。

上的再多也吃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0-30 12: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采样率,44.1,48,96,192 kHz,是为了保证极高频的还原细节,换算后大约是目标频率的一倍多一点可以保证信号可以被采样到,当初CD定的44.1khz就是奔着听力上限20khz设计的。
bit位宽,决定了还原音频信号的信噪比,更高的位宽只是让信噪比进一步降低。
码率,是音频信号在傅里叶变换后采样编码产生的数据量,原始比特流经过pcm编码后保存成wav,再经过无损/有损压缩,变成了码率更低的flac或mp3。
有用无用需要结合应用场景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4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