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5-4-1 0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丽水
继续在自己这个帖子里记录一点pc音源下提纲式的调整感受,作为备忘。调音的第一步,是将听音空间的门窗开关到平常听音乐时最常用的状态,这点对低频的影响尤为明显。
系统作进一步调整前一定是先搞好音箱摆位,这样其他的调整才能轻易听出来,否则许多调整变化都不容易识别。
这个摆位的幅度我曾经认为是毫米级,但今天我认为至少是微米级,特别是当两只音箱的位置相对固定后,其最佳夹角几乎只有唯一的一个值。一定要让音箱消失,在此基础上让录音中发声体的形体感出来。这个形体感不能是细细一根线,要有主心骨、有弥散感,发声体空间位置关系既要历历在目如可触摸,又要相互交融气韵生动。在整个听音空间内走动,声音不发生大的变化,而是较为均匀地充满整个空间;坐在听音位上左右摇晃脑袋,音色和定位不发生明显改变,甚至单耳对着音箱方向移动去听,声音都几乎不发生变化,那就可以认为摆位到位了。做到这个程度非常难,不比那些平衡大师叠三五个鸡蛋不倒来得容易。如果你的音箱永远摆不出前述效果,那可能是箱子的先天缺陷,离轴响应不好,或者两箱一致性不好等等。从这个摆位的重要性也可以推测出,高低音单元之间的位置和相位(受功率分频器影响)关系有多重要,对分频点附近频段甚至全频的发声效果有多大的影响,几乎是做不到完美的。
在摆位实践中,确定音箱之间及与空间各面的间距,可借助一些软件来初判,一般以频响起伏趋平为好。如果有大的峰谷,要通过摆位优先把谷填平,多了可以用eq减,少了或没了,可能拉不上去或者失真大增。还有这些峰谷,最好能避开音阶对应的频率。有时可以试试把音箱倒过来摆,中低音单元距离天花板和地板的距离变化也会造成声音的变化。一般而言,音箱发出的声音不好听,先抛开其他失真不谈,大多是由于频响起伏太过,由于人耳的掩蔽效应让波谷的声音变得不明显甚或听不见了,由此听觉上少了很多原本录音中包含的信息,这些信息喇叭也许已经播出来了,但由于两箱相位(也与前端相关)和环境反射等原因相互抵消或加强,听觉上弱的更弱强的更强,这种情况下,系统的听觉只有小部分的概率会变得更加顺耳,大部分情况是由于部分频段突出而更加压耳朵,当然更由于部分信息的减少和丢失与所谓“贵气”无缘了。
在摆位做好的前提下,再利用全局eq来调整频响,可以轻易地获得很好的声音。此时前端的任何调整都变得容易或更加容易听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