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留香小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见“树立正确听音观”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5-7-16 1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世界 需要和平。 然后回头我就痛扁美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7-16 10: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听音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个道理,需要学习、历练和正确的树立,大部分的初烧友是没有正确的听音观的,就像一个小孩,是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所以,初烧友认为好听的声音,有可能是不好听的,甚至是难听的,他们认为的好听和老烧友们认为的好听有可能不尽相同,老烧友经过长时间学习、历练和感悟得出的听音观才是正确的听音观,举个例子,我原来一直使用德国WBT的铜镀金RCA插头和插座,因为它们的声音要比一般的品牌,如美国的CMC、瑞士的纽崔兰、日本的古河、美国的卡达斯等都好,所以一度我曾觉得WBT铜镀金插头座的声音是最好的,后来用上了WBT纯银的插头座,那种声音的变化,让我一下子领悟到,这才是真正好的声音、正确的声音,所以,想要知道和领悟什么是真正好的声音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包括好的元器件,好的音源、耳放、耳机、线材、电源、保险丝、墙插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7-16 10: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5-7-16 09:40
都是这样玩过来的,入烧玩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品牌型号偏科的比较厉害但又被吹的天花乱坠,然后就信了买了, ...

确实是从坑里爬出来的,回想自己发烧也浪费了不少钱。等自己摸索着爬出来,听力也退化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7-16 11: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嘉兴
icehurricane 发表于 2025-7-16 09:23
说得很好!平和有理性,非常赞成!
一代一代的消费者口味也会发生变化,声学和材料科学及技术也在发展, ...

谢谢认同和回复
这里再多说几句(纯主观言论,不严谨,也不一定是正确)

主流消费群体低龄化的趋势

10年前 可能主流HiFi产品(1000 - 10000)这个区间的消费者,只有等大学毕业工作了之后,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才够负担的起。年龄层段大概在22岁以上

现在小孩子,零花钱比以前多了,主流HiFi产品,年龄层段可能降低到了15岁以上。

以下内容不是贬低,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年龄阶段,谁的青春不中二呢

15 - 22 年龄层段,这部分人群有呈现智力和情感都没有完全发育的问题,容易被营销洗脑,洗脑后又容易产生信仰。

这部分人群又处于青春期,特别想去表达,想去证明自己,又因为智力没发育,并不能客观听出器材的问题。

这部分人群呈现出的情况是以价论声,以品牌论声的消费观念尤为严重。

遇到不少HiFi烧油,去喷别人之前,不是去听一下实际的声音去了解一下产品本身

而是赶紧打开咸鱼查找这个产品的二手最低价,然后会说我的一根线(全新的价)都比你一套贵之类的言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7-16 11: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zchen 发表于 2025-7-16 10:56
听音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个道理,需要学习、历练和正确的树立,大部分的初烧友是没有正确的听音 ...

像森海、拜亚这些是在耳机圈里最能让人正听音观的品牌或型号,所以这说法本质上没错,只是有些人很反感被教条。
说白了还是玩的不够多不够深,在这个兴趣里很热爱,就多玩点多试点错。
每个人对兴趣的投入不一样,投入深了懂得自然就会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7-16 1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同意楼主观点,想靠一个耳机来树立听音观是没用的。谁知道一个好设备到你家里会不会因为电不行,变得非常难听啥的?唯一能作为参考的,就只有现实中能听到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7-16 11: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icehurricane 发表于 2025-7-16 10:57
确实是从坑里爬出来的,回想自己发烧也浪费了不少钱。等自己摸索着爬出来,听力也退化了哈哈。。。

是的,30岁不如20的,但有一点是必然的,只要对这个兴趣足够热爱,就会在听音经验上积累的越多。要知道很多著名的录音师年纪都很大了,但不妨碍他们做出优秀的专辑曲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7-16 1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听音观”不就是音乐审美嘛,生造的一个词,看到就想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7-16 11: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夜鹰110 发表于 2025-7-16 11:27
“听音观”不就是音乐审美嘛,生造的一个词,看到就想笑

在一个圈子里,互相造一个大家都有共鸣的词,这有何不可呢?
您是找不到共鸣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7-16 1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同意楼主的观点!个人的听音观只能是现场与器材的对照,逐步建立的。
我过去说过,衡量一个耳机或音箱的好坏,只有一个标准。播放一首没有听过的音乐的前10秒钟,如果你内心里有“太、太好听了”,“流泪了”,“抓心”“激动的不能自持”等等这种极端的情绪与强烈的冲击感,说明器材系统已经调教的相当好了!听音观也没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7-16 12: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其实现在的HIFI产品没有一款能正确还原现实中的声音,所谓“高保真”是伪命题,监听类产品也不例外,虽然对细节的还原上珍珠必纠,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摄影产品,不同厂家出来的画面色彩与现实都有较大出入。
比如小号的声音是微刺的,相比其他乐器而言,至于为什么有人说不刺,距离远近而已,现实中演唱会和交响现场由于距发声源有一定距离,齿音部分被中间空间衰减了。
结论:并没有所谓的“正确”两字,首先没有哪个产品敢说自己正确,而千人千耳,同样的声音不同人听到的也不一样,自己玩的开心就好,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7-16 1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我主要玩监听耳机  箱子玩得少 都是去别人那里蹭听  但就监听耳机 可以说市面上不是非常贵的 我都玩过了 监听都声音各不同  我还要在这里面选 最后适合自己的  这一晃就过去多少年了 自己对能做混音监听  录音监听  的耳机 定位 也是在不断修正的 现在基本固定了 感觉是不容易得
还有  以上我看到  有朋友说 去听现场  或者多在真实的原声乐器 旁听 这样去修正 和去找 接近的  耳机   其实你听耳机是真乐器用录音设备 录了然后做完混音的  还要看  录制方式  有时候  你听一个古典交响乐队 是在音乐厅里听的 但录制出来 不会完全还原现场的声场混响什么的 但有要用耳机去模拟出来  就说以前的HD600吧  它为什么自带那种音乐厅混响 就是为了造成这种感觉  但你用HD600去听 流行音乐 那不是  在录音棚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  混响  那就不对了  跟录音室在棚子里对着监听箱子听的 完全不一样  这个对耳机如何才比较正确的还原声音  前前后后都要考虑  当然我是从监听的角度去探讨  还有很多  一时也想不起来了  先聊这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7-16 13: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巴基斯坦
听音观就是,我自己明确喜欢亮声,但我也能欣赏暖声,也尊重喜欢暖声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7-16 13: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
喜欢什么听什么,听音乐那么个性的事,那里需要统一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7-16 14: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jackylzf 发表于 2025-7-15 22:55
靠现场可培养不了耳机听音观 至少HIFI系统肯定是不行  因为耳机都是头中   现场哪有头中?  现场声基本是百 ...

那就不得不提到crossfeed交叉喂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7-16 14: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lowfi一名 发表于 2025-7-16 11:08
谢谢认同和回复
这里再多说几句(纯主观言论,不严谨,也不一定是正确)

其实大脑很早就发完全了,只是青少年很多观念还没固定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7-16 14: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海淀
这属于基础认知积累问题,环境熏陶启发塑造的影响比例很大,看各人命运安排。全看自学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低端认知是永恒的大多数,随便混混就完了。鲜花的智慧属于稀有的阳春白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7-16 15: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
没个十年听音经验,敢叫树立“正确听音观”?

我自己都不敢说自己的听音观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7-16 15: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嘉兴
本帖最后由 lowfi一名 于 2025-7-16 15:50 编辑
47_支原体 发表于 2025-7-16 14:41
其实大脑很早就发完全了,只是青少年很多观念还没固定而已

纯属个人个人观点

初中生知识储备水平不够,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太过于个人经验主义,又懵懂天真,特别容易受到权威主义的影响。

所有声学上的东西最终都围绕:音调 响度 音色 三个要素

HiFi发烧友的自我修养手册:已经把HiFi都上升到了审美层次

HiFi就是一个流行文化,就跟四川人吃不惯广东菜,广东人吃不了四川菜一样,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口味问题。。。。。

HiFi发烧友做的事情:HiFi厂家做的川菜,觉得不够辣,去花几千几万买一堆辣椒面加进去,一边吃一边自我感动我的审美又提高了。

音乐是门艺术,有自己一套美学体系,通过理论学习以及亲身实践,能懂得各种音乐的创作手法,能欣赏音乐中的美,这才叫审美能力。


HiFi发烧友实际上都算不上器材党,只是通过器材,把原有音乐所具有的音调 响度 音色 修改一下 每天争来争去 谁修改的好,谁的审美高。


真正的器材党是反而是录音棚的那群专业人士:追求准确的动态。离开了准确的动态 音乐的变现力就无从谈起 更谈何审美(类似于唱歌调都不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7-16 15: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5-7-16 11:34
在一个圈子里,互相造一个大家都有共鸣的词,这有何不可呢?
您是找不到共鸣吗?

是不是首先得证明“大家”是有共鸣的,而不是让人听到了觉得很尬,显得中文词汇量太低于是不得不生造一个来表达,当然了生造这个词的KOL也许是为了显得有点与众不同的高级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21 19: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