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录音技术是不是出了问题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5-10-22 09: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贵阳
录音制作总是要花钱并投入精力制作的,可能每一个时代,都有录音、制作俱佳的音乐,也会有录音或者制作(这个可能性更大些)不尽如人意的音乐。老音乐,录音制作不好的,在后面的流通中也会慢慢被淘汰了吧,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经典。尽管会在流通中有淘汰,但如果接触到的样本够多,还是会遇到音乐作品非常好,但回放效果并不太好的录音。
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的录音和制作的设备、技术肯定较过去先进了很多的,如果愿意投入人力物力,理论上做出来的音乐回放效果应该是更好的。但是现在快餐文化盛行,前几年也报道过国内一些平台流行音乐的工厂化流水线制作,确定一个主题,快速写出程式化的歌曲,一边编曲一边通知歌手乐手,几个人到场一鼓捣,一首歌几个小时就出来了…所以如果是这样低成本无过多投入的作品,效果肯定不怎么样。但基于目前的录音技术,如果愿意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制作出来的音乐效果非常好的。我收集到的这样的现代录音也是很多的。
此外精心制作的数字录音,比如从录音环节就是采用dsd数字录音的作品,制作出来的高码率高清音乐,回放效果是非常好的。
最后是回放设备问题,不论那个时代的好音源,都需要精心搭配的播放设备来回放,如果播放设备不好,再好的音源也白搭…此外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音乐类型,好像总有些音乐类型和某款设备更搭,或者也应该有非常全能的设备吧,是我经济能力太有限,触摸不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09: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凯子哥 发表于 2025-10-22 08:49
对比黄金年代精挑细选的精品录音,制作人对于菜品色香味俱全的把控是巅峰水准,那么现在犹如中央厨房的预制 ...

精妙的比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10-22 1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我倒是觉得2020年之后的录音明细又上了一个台阶,现在还记得当时2xHD LiberTango这张碟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10-22 10: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90年代中后期录音师和混音师的水平就开始下降,到了2000年以后录音师和混音师的水平开始明显下降。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最重要的录音师和混音师的水准却越看越差。所以那些模拟时代的经典录音在八九十年代出的CD盘大部分都模拟味十足非常好听。2000年以后的版本就越来越差,就是混音制作人的水平不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10-22 11: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是录音专业人员的问题。

以古典音乐录音领域尤其严重。

当年的录音名家,别说经常听音乐,熟悉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世界著名音乐厅的声场特点,总谱都是会看的。

现在搞录音的,有几个人真正喜欢古典音乐呢?这能录得好、后期制作得好就怪了。

达人艺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刘达为首的一批人,不懂古典音乐,不知道好的音乐厅声场审美,录出来的都是垃圾。还有更气人的,李斯特的前奏曲交响诗,拉赫的交响舞曲第一乐章集能把开头几个小节的弱奏给剪掉,以为是试音呢,无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10-22 12: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marklevinson 发表于 2025-10-22 10:48
我倒是觉得2020年之后的录音明细又上了一个台阶,现在还记得当时2xHD LiberTango这张碟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我也发现还是近年的录音效果好,特别是近两年的效果基本上都不差。钢琴、古典今年才开始听的多起来,主要过去设备回放古典的效果不好所以基本就不听。今年在B站还有用新版的Foobar2000听了不少古典、钢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13: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gusijia 发表于 2025-10-22 10:55
90年代中后期录音师和混音师的水平就开始下降,到了2000年以后录音师和混音师的水平开始明显下降。技术越来 ...

我也是这个意思,非常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13: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EnricoCaru 发表于 2025-10-22 11:29
是录音专业人员的问题。

以古典音乐录音领域尤其严重。

对的。现在录音是技术工程师,不是音乐家,也不太懂音乐人的审美。导致现代录音一味追求技术素质,却没有了情感,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10-22 14: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可能都不烂,但是混音的思路变了。为了在手机电视外放上听起来更好听,会有特殊处理。一些歌齿音多就是这么回事。尤其是一些超级老的港台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10-22 16: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现在很多歌曲都是针对入耳耳机类型进行特调的,有的是针对手机外放特调的,甚至还有针对苹果耳机特调录制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设备听现在的歌曲会感觉不对
不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听音设备嘛,以前是留声机、音响、walkman,到现在就是手机为主的听音群体,那肯定就得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10-22 19: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瞎几把扯 就是自己设备不搭或听音观的问题  专辑录音制作是很严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19: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hk845587102 发表于 2025-10-22 19:03
瞎几把扯 就是自己设备不搭或听音观的问题  专辑录音制作是很严谨的

你今晚吃大粪吧,这么丑,爬一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19: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hk845587102 发表于 2025-10-22 19:03
瞎几把扯 就是自己设备不搭或听音观的问题  专辑录音制作是很严谨的

谁生你这么个垃圾,爬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10-22 19: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泉州
hk845587102 发表于 2025-10-22 19:03
瞎几把扯 就是自己设备不搭或听音观的问题  专辑录音制作是很严谨的

你一个评论把楼主搞破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10-22 2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可能录音媒介和录音本身各占一部分吧,以前录音母带存储应该是磁带和唱片之类的,所以听起来会不一样(我乱猜的,不对欢迎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20: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VodkaSoda 发表于 2025-10-22 20:15
可能录音媒介和录音本身各占一部分吧,以前录音母带存储应该是磁带和唱片之类的,所以听起来会不一样(我乱 ...

同意这个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10-22 2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法国
同意楼主, 我也是这么觉得,家里那一堆6,70年代的黑胶,比起现在重新出版的数字版本, 那是好听太多,鲜活,有空气感,模拟味绝佳。听了几十年的音乐,这录音技术进步了,由模拟到ADD,再到DDD,音质反到不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10-22 2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法国
本帖最后由 有只野猫 于 2025-10-22 21:28 编辑

发重复了,编辑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21: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5-10-22 21:13
同意楼主, 我也是这么觉得,家里那一堆6,70年代的黑胶,比起现在重新出版的数字版本, 那是好 ...

老黑胶越来越值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22 22: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