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andygaof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井蛙杂谈——沉默很久之后再说说声音“素质”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9-3-16 22: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9-3-17 09:37 编辑
wasapi 发表于 2019-3-16 21:36
确实银彩的色彩,特别是高频有一种特别的色彩,又通透又贵气但是一个器材的色彩除了完全无味道流派的器材 ...

还是那句话,音色不在本帖的讨论范围内。而且一旦讨论音色,就更加需要考虑个人喜好。有人对双皇冠喜欢的不得了,有人看到银彩就绕道。音色问题永远不会有“正确”的结论。有人开始是一整套双皇冠,最后一根都不剩,因为口味变了。讨论那个音色更好,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我个人喜欢斯坦威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的音色,而不太喜欢斯坦威在音乐厅的音色。喜欢旧金山音乐厅的通透,同时也大爱三得利厅的混响效果。喜欢波士顿厅的浑厚,但是却不太喜欢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和斯卡拉歌剧院那个调调。偏偏有人大爱我不喜欢的斯卡拉歌剧院,而对三得利不屑一顾。

同样并不是所有美国器材都是大开大合,也不是所有的英国器材都有那个典雅范,我听过的器材里也不是所有的北欧器材都有那个说不出的贵气。您提中国声,如果从最中国的角度出发,我期望的中国声是能够表现出中国乐器如古琴,埙,箫,胡琴,古筝甚至是唢呐那种非常独特的韵。这些韵是需要用大量的细节堆砌出来的,因为中国古乐大量的使用了揉这一演奏技法和突然爆发式的头音加上大起大落的弱音,而这一揉,一强,一弱,对器材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中国古乐,包括近代例如刘天华的二胡曲,都是美如画的音乐,但是很多器材都听着不好听。这一点我一直耿耿于怀。不过让我觉得有点骄傲的是,我认为欧博的耳机放大器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出色,甚至是非常出色。不信的话,你用欧博的耳放加上HEK或以上级别的平板耳机,去听江河水,广陵散或者出水莲这些曲子,跟国外的大多数同价位耳放都搭配个好前端去比比,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

最后回过头来,我想说这些音色也是不可能在同一套系统上实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9-3-16 2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wasapi 发表于 2019-3-16 22:21
高总把细节作为第一要素,我觉得是很正常的,毕竟HiFi都听不清楚,总是少了一些什么,不过800这耳机吧, ...

关于800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曾经在不止一个帖子里面说过,我不敢评价HD800。尤其是听了我一个客户MSB REFERENCE + LinearX exchange系统的推800之后,我更加不敢评价800。

不过有一点我不赞同,我认为一套系统细节越多,越难听清楚。想要有丰富的细节,还能保持足够的清晰度支撑,这个系统已经是HiEND级别。HiFi级别,我认为大多数是清晰而缺乏细节。甚至我认为很多HiEND级别的器材,都是细节还不足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9-3-16 23: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andygaof 发表于 2019-3-16 22:31
还是那句话,音色不在本帖的讨论范围内。而且一旦讨论音色,就更加需要考虑个人喜好。有人对双皇冠喜欢的 ...

嵇康被杀,世上何有广陵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9-3-17 0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是的,素质这个词太含糊了…………
我说一下自己一点浅薄的看法:
.
速度不应是素质指标,有人喜欢迅猛的1266,有人喜欢柔慢的HEK;
三频分布不应是素质的指标,有的器材突出高频的漂亮和飘逸,有的器材则是金字塔的三频分布,高频能量小一些,低频能量多一些;
音色不应是素质的指标,烧友们各有各的爱好,但到了高端之后似乎不少器材都有自己闻名的音色;
声场的远近不应是素质的指标,有人喜欢声音近近的,氛围感好,有人喜欢声音远远的,更开阔一些;但是声场的规模应该可以算是素质的指标,高端器材往往可以撑大声音的规模感;
密度难以作为素质的指标,低端的耳机密度往往差,但也不见得越高端的耳机声音密度就越高,比如高端静电耳机的声音就没有高端平板的那么厚实有重量感;密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开始出现分化,高端的器材不是一直追求这东西;
细腻度似乎可以作为素质的指标,越高档的器材细腻度就越好,但也有人就喜欢中低端动圈耳机声音的粗糙感;
结像必须作为素质的指标,低端系统出来的声音往往结像散、蒙,定位不清晰,越高端结像越精准!定位越好!
解析力必须作为素质的指标,系统越高端声音越清晰!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中低端器材会拔起高频,造成线条感很突出,营造出一种解析力很高的假象。好比用手机拍照,然后锐化照片可以得出一张看起来似乎结构框架很清晰、细节很多的图片,甚至会有人觉得比单反拍的照片还清晰,然而仔细一看,会发现很别扭。高端的系统的解析力不靠拔起高频来达到,而是用实打实的细节和极高的通透度来展现。

呃,好像说的有点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9-3-17 0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永州市
kingsiyu 发表于 2019-3-16 21:52
你的理解太片面了还是个初哥的水平

如果将播放器电池容量提高到几万毫安,耳放电池容量提高到百万毫安以上,电源容量和电容能改变许多。。。。。当然,正常情况,最高档的音乐糸统也不能包打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0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韩国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9-3-17 01:00 编辑
kugongzi 发表于 2019-3-17 00:21
是的,素质这个词太含糊了…………
我说一下自己一点浅薄的看法:
.

都很赞同。

但是结像精准到一定程度后,也有人喜欢大一点略散的。好这一口的烧友比例还不低。从商两年半,得到的最大经验是众口难调,坚持自我。

另外还有一点也挺有意思,很多烧友都喜欢背景漆黑。但是估计大多数玩到HiEND的烧友可能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当细节提供能力到达一定程度后,背景反而不是漆黑的了,略有一点毛茸茸,初听会给人一种解析下降的错觉。所以就像老兄说的,清晰度和细节提供能力不是一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9-3-17 0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永州市
andygaof 发表于 2019-3-16 22:35
关于800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曾经在不止一个帖子里面说过,我不敢评价HD800。尤其是听了我一个客户MSB  ...

即便细节和清晰都非常好了,也不能说音乐糸统很好了,还有声场动态余音等等相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01: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心韵63 发表于 2019-3-17 01:00
即便细节和清晰都非常好了,也不能说音乐糸统很好了,还有声场动态余音等等相关。

最终还是音乐本身要听着是音乐,音乐性要好。这一点又是个深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9-3-17 01: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永州市
andygaof 发表于 2019-3-17 01:02
最终还是音乐本身要听着是音乐,音乐性要好。这一点又是个深坑。

嗯,IE80不够清晰,但声场较大,灵敏度高,适合随身而不适合耳放。山寨IE80,非常清晰,但声场小难推,适合耳放而不适合随身。就素质而言,正品要好于山寨10倍。选择音乐糸统,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电源上,电源做好了,这糸统就差不到那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9-3-17 0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普洱市
本帖最后由 gtx970280 于 2019-3-17 01:52 编辑
andygaof 发表于 2019-3-16 22:35
关于800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曾经在不止一个帖子里面说过,我不敢评价HD800。尤其是听了我一个客户MSB  ...

独孤求败般的系统自然可以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9-3-17 1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其实我觉得高总应该开个您所理解的“音乐性”的帖子,这个概念太模糊了,很容易误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9-3-17 11: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说的很好,一个耳机不可能听完所有的音乐,多个耳机对付各种音乐,术业有专攻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13: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韩国
achica 发表于 2019-3-17 11:05
其实我觉得高总应该开个您所理解的“音乐性”的帖子,这个概念太模糊了,很容易误解。。。

音乐性,本身就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估计没法统一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9-3-17 1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
kugongzi 发表于 2019-3-17 00:21
是的,素质这个词太含糊了…………
我说一下自己一点浅薄的看法:
.

HEK一定是存在干净度缺陷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本身的信息量尤其是弱音的还是不错的,但和强音的对比度偏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9-3-17 17: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永州市
可曾记起爱 发表于 2019-3-17 11:11
说的很好,一个耳机不可能听完所有的音乐,多个耳机对付各种音乐,术业有专攻嘛!!

当电源做好了,就会不挑耳机。。。。原理和甲类功放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9-3-17 17: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江门市
声音这东西就像买菜,你就只有这么多钱(技术上限),而你又想这顿既要清淡,有要浓烈,既要想家常菜一样合适众人,又要想精致的菜那样细致靓丽,既想恰好到处,又想痛快的吃饱。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钱袋子变大多做几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9-3-17 18: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与其追求各方面的极致表现, 还不如让系统符合各人的听音需求习惯。这样才对的起自己的耳朵。至少我不喜欢那种所以激烈的解析和大场面并存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9-3-17 22: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顶楼主!前几年有一首发烧碟上的鼓声,在我200多元的4寸电脑音箱上就有拳拳到肉的冲击感,立刻拿到我的6.5寸的落地箱上听,竟然没有任何感觉!虽然客厅做了前后吸音导致低音效果大幅降低,但也不应该完全没有感觉!看来这就是不同系统各有擅长的问题。落地箱上听吉他、小提琴、古筝等犹如天籁,低音等于被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9-3-18 00: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难得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9-3-18 09: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舟山市
高总的文章 收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4 10: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