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对比】UD505不同滤波器设置表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27 22: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贵州凯里
上次请大家对比了UD505和我的另外两个设备的录音差别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42205

有不少烧友表示录音声音和自己的UD505表现有差异,我估计是滤波器设置不同而造成。关于AK系列滤波器设置的情况请看这个帖子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40956

此外有烧友提出测试UD505的RMAA,我想到了既然可以设置不同滤波器,不如试试看不同滤波器下RMAA结果有何异同。另外,为了满足对UD505声音感兴趣的烧友,这次同样录制了不同滤波器下声音对比,有兴趣可以下载试听。

Part 1 UD505不同滤波设置下RMAA对比

测试设备:EMU-1616M
测试方法:RCA Line Out连接到1616的Line In,电平设置为-1.5dB (DSD512模式下为0dB,因为该模式下电平要小一点),USB驱动采用isochronous模式(为什么不用bulkpet模式是有原因的,长话短说就是用bulkpet在RMAA的MME模式下有bug,而ASIO模式RMAA在Win10下又有bug,所以采用isochronous模式)
测试结果:

共测试了8种模式:滤波器关闭下升频8倍采样率和DSD512,以及6种PCM滤波器模式。
从数值来看,基于正弦稳态条件的测试结果的THD和IMD并没有太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升频DSD的底噪更大),但基于扫频(swept)的THD和IMD数据有明显差异,这再次印证了我之前的话:正弦稳态的数据与听感之间的联系很小(除非数据实在太差),真正影响听感的是器材动态、瞬态的数据表现。


首先看频响(基于正弦稳态测试),两种sharp滤波器以及low dispersion都是齐刷刷在20k切断,表现很好。其余的都有不同程度的高频衰减。比较奇怪的是无滤波器(off)的频响居然也有衰减,不符合道理。


接下来看基于动态扫频得到的频率响应,其余都差不多,最大的区别是off模式的高频没有明显的衰减,结果更加合理。


然后是基于动态扫频得到的总谐波失真(THD),需要注意的是,800Hz-2.5KHz的隆起很可能是声卡ADC自身的失真或者RMAA测试算法的问题,其余部分可以参考。
这个差别就很明显了,off模式不但失真很大而且随频率上升线性增大;如果off模式下使用了过采样(8倍采样率的PCM或者DSD512)可以显著降低失真水平,但高频端仍然显著上升;在几种滤波器模式中,short delay sharp模式表现最好(高频段失真最低),FIR的sharp模式其次,low dispersion在中低频段最差,但高频段比两种slow模式要好,两种slow模式在高频端有较明显升高。


最后是基于动态扫频得到的互调失真(IMD),这个差别就没有上图那么明显,但还是可以看出各个滤波器表现与THD类似。

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动态扫频的测试项更能体现差别。遗憾的是多年以来大家都只关注正弦稳态的THD、IMD,对于基于动态扫频的THD、IMD几乎没有讨论,而RMAA官方也没有详细的说明(不知道付费的专业版有没有)。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多研究多讨论,说不定可以找到数据与听感更紧密的联系。

Part 2 UD505不同滤波设置下录音对比
然后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录音对比。本想再来次无奖竞猜,但这次的样本实在太多,除了上面的以外还测试了HQPlayer升频下的录音。所以这次就把答案放在压缩包内,想挑战盲听猜测的话就先对比完再打开压缩包看答案。
特别说明,这些录音都是在bulkpet第4模式下录制的。
https://pan.baidu.com/s/1rrd_3Qs2bOkkIFkw98cFkQ
p3su
2
发表于 2019-3-27 22: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长宁区
不明觉厉。我是觉得滤波off听感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1 22: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