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说单纯的崇洋媚外这么简单。首先,小不点确实丑,但是洋品牌也丑,但为什么EC甚至早年间TTVJ能让大家开起脑放,忽略外观要素,赚到口碑。
简单说TTVJ就是代理自己出去找的代工,由于他家代理的放贵,所以出去代工做个放,价格拉上去,人们自然会觉得贵有贵的道理,但是现在听过的人多了,同价位对比的产品也多了,都知道他的到底几斤几两,所以热度没了,打折直接降价1w刀,7w人民币,敢想吗?虽然现在卖8k刀仍然不值。但是早年的TTVJ价格策略玩的确实6。现在热度没了他们也不用担心,靠代理品牌,活得依旧很好。
再说EC。EC就是纯手工作坊了,one-man business。EC到国内的产品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且是经典型号,口碑自然好。在美国本地口碑也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针对于小作坊,EC的做法基本就是典中典,简单说就是小而精,从经营到调音贯穿始终。不管你是不是EC粉,我本人就是,必须承认,EC的调音虽然精致,却不全面;泛用性低,但是特点鲜明。这个精致鲜活的声音特点一下子就抓住了很多粉丝。这种声音特点从入门到高端,一直如此,即使studio 4个2A3也把功率控制住,即使1266,Susvara先后成为耳放的目标驱动耳机,EC仍然不为所动。从经营上,EC也是抓准了head-fi和SBAF上的活跃用户下料,甚至不在价格上让步,只是先拿货,先反修,这帮人就会不遗余力的棒EC说好话。
最后说回小不点。从出道到现在,目标路线就是大而全,而且销售我估计是直销居多,在海外也就挂靠下Drop,卖低端走量。这些对于小行业,小企业,小行业里的小企业都是不明智的营销策略。做到大而全是需要,时间,经历,技术沉淀,客户沉淀,口碑沉淀的,当这些积累不够的时候,客户只会放大缺点,因为优点有,但是不入缺点醒目。另外优点都需要主管发掘,而缺点是直接被动接受的,人又都是懒的,这道理就像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看电视,不喜欢看书;喜欢短视频,不喜欢长视频;喜欢群里喷,不喜欢论坛码字;喜欢一句话评测,不喜欢系统分析分享;喜欢相信“我认为对的”,而不喜欢真正的知识,这也是为啥Crinacle,Josh等等那些influencer可以火,而真正有评测功底的的Lachlan,Currawong却不怎么火的原因。
扯远了,我再回来。当缺点被放大,优点自然就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发现优点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了。以至于到现在楼主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挺好的东西不火?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花大成本尝试,本身高价产品掉价就多,然后你长得还不好看,怎么敢盲狙?于是二手疯狂掉价,人们更觉得不值钱。
这时候我就再引入我认为小不点第二条营销上的失误,与代理的亲和度。代理不仅仅是一个销售渠道,更是一个宣传口径,一个产品代理推与不推天差地别,代理处理售后好与不好,同样如此。我因为在国外,对国内行情不是十分了解,但是以我没事看看淘宝,并且分析小不点的定价和现在的行情,基本可以确定,小不点代理不多,且给代理的价格空间不大。价格空间不大,代理就不会主推,且没法出大优惠力度。换句话说,杨老师从定价上的策略,以我揣测是降低零售价格,保证客户端价格稳定,靠人传人,直钩钓鱼。那我就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产品,成本1000,品牌方直销卖2000,打完折1600;同一样产品,成本1000,给代理1600,官方定价3000,然后代理这边拍着胸脯兄弟长,大哥短的把产品的优势讲给你,最后还给你打折到2400。到家之后哪个产品更容易让你开脑放?我们都是人,不要把自己想得太聪明哦,有多少现在碰上神坛的东西不是这么营销出来的?
|
|